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急速的城市發展引致內港填海,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

      • 政府於80年代後期展開吐露港行動計劃,水質雖有明顯改善,惟珊瑚群落卻沒有因而恢復。 然而,急速的城市發展引致內港填海,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 現時,吐露港的珊瑚覆蓋率低至2%,威脅吐露港作為本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魚類產卵及育苗場的生態功能。
      revivingourcorals.wwf.org.hk/the-story-zh/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由於吐露港是個半封閉的海灣水流緩慢導致家居及工業污水積聚吐露港是全港最常出現紅潮的地方紅潮令海水缺氧造成嚴重的生態和經濟損失。 頻密的捕撈活動亦增加了幼魚、蟹類、海膽、海參、雙殼貝類和腹足綱軟體動物的壓力。 吐露港內灣和外島是遠足、潛水、浮潛和划艇的熱點。 周末期間常有數以百計的遊客掘蜆,干擾生態。 岸邊及水底均存在海洋垃圾問題。 建議保育措施. 將吐露港劃為海岸保護區,並將最少30%水域劃為禁捕區. 制訂休閒活動守則,並劃定保育管理區(如汀角),只可在區域外進行受規管的掘蜆活動. 提供公共設施如增設教育中心及展板以吸引遊人. 實施一個紀錄系統以收集捕魚資料,並禁止三層刺網和蛇籠等非選擇性捕魚方式,在漁業保護區周邊範圍(如500米內)禁止放生活動.

  3. 2024年3月21日 · 沙田海的出口吐露港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因着沙田和大埔新市鎮的發展已遭受嚴重污染成為香港最常出現紅潮的海峽香港大自然保護協會下稱TNC於2018年在吐露港水域進行蠔礁修復先導計劃」,改善養殖區水質。 然而,小修小補趕不上人為破壞,政府2022年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 這個被2017年的立法會文件形容為「地形特殊」、「較封閉的水體」會變成怎樣,實在難以樂觀。 「不論影響是否可以逆轉,我們總是會反對造成負面環境影響的填海項目。 而吐露港未來即使不填海,本身的情況就有足夠挑戰性。 」香港大自然保護協會研究員梁沛健博士(Felix)說。 海洋生態學家莫頓教授,於八十年代曾直指吐露港是「香港第一個海洋生態災難」。

  4. 1982年為了改善新界東部來往九龍新界西和港島的交通香港政府在沙田與大埔之間的吐露港南面沿岸興建 吐露港公路 至1985年為止並於中文大學教職員宿舍附近挖採泥石作填海工程之用。 千禧年後. 2000年香港政府為 吐露港公路 進行擴闊工程,在 馬料水 一帶 填海 ,興建 香港科學園 。 2012年,香港政府為了提高 香港土地供應 ,建議在 白石角 東部臨海地更改劃作「住宅(乙類)5」用途。 2013年1月 , 創建香港 文件指出,香港欠缺水上活動設施,遊艇會只供富豪享用,即使鄰近有 大美督水上活動中心 ,白石角仍可以發展為公共海事設施中心,包括行政樓、水上活動中心、生態旅遊及售票中心,以及船隻存放中心,海上有浮橋供泊船。

  5. 本網站綜合並呈現吐露港港口及赤門海峽(吐露港區域)進行的生態調查。其中包括為期三年的由 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 資助的汀角+項目,以及1970年代以來在其他生態研究中的物種記錄。本網站將吐露港區域生態調查所得的物種記錄,綜合為一整個海洋生物多樣性資料庫,並提供一些常見 ...

  6. 2020年10月16日 · 本報訊海洋生態隨着城市發展遭受不同程度威脅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和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香港附近海域約十一個地點收集珊瑚化石後發現香港南部水域現時的珊瑚多樣性比過去下跌四成而珠江河口和吐露港一帶更是重災區 ...

  7. 2020年11月17日 · BBC中文. 2020年11月17日. Dr. Brian Kot/Aquatic Animal Virtopsy Lab. 香港過去十年發現80多具海龜屍體。 【警告:一些圖片或會令人不安】 香港一批科學家過去一年多研究在香港水域擱淺的瀕危受保護海龜,發現身亡的海龜體內,含有大量海洋垃圾,包括塑膠手套、膠袋、包裝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