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國共第二次合作,又稱為全面抗戰時期的國共合作,是指1937年至1945年期間,中華民族在全民抗日的基礎上,實現了國共兩黨之間的廣泛合作。 這個時期,國共兩黨共同抵禦了日本軍隊的入侵,也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合作。

  2. - 國共合作僅為利益的結合,一旦失去共同目標,兩黨旋即陷入敵對關係。 - 國共合作與分裂加深兩黨磨擦,導致雙方十年武裝對立,國家政局長期不 Author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合作背景
    • 合作原因
    • 政治基礎
    • 合作方式
    • 合作建立
    • 新局面
    • 合作成果
    • 合作破裂

    第一次國共合作,即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的第一次合作,從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歷時三年半。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誌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但是,革命統一戰線僅維持了三年半時間,在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即將取得國民革命勝利之時,國民黨右派卻突然叛變革命,1927年,蔣介石製造四一二政變,汪精衛製造七一五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員,革命民眾和國民黨左派,國共合作宣告破裂。雖然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民大革命失敗 ,但它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中文名:第一次國共合作

    •合作雙方: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

    •開始時間:1924年1月

    •結束時間:1927年7月

    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中共的發展陷入低潮。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從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國罷工達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員大罷工和京漢鐵路大罷工。香港海員大罷工取得了勝利,但京漢鐵路大罷工卻遭到直系軍閥吳佩孚的血腥鎮壓,造成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我黨從“二七”血案中進一步認識到,沒有強有力的同盟者,要戰勝強大的敵人是不可能的。

    1、在列強的操縱下,封建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強,剷除軍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這樣的革命形勢和歷史任務要求國共兩黨齊心掀起大革命。

    2、共產黨認為在中國當時的政黨中,只有國民黨還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孫中山及其領導的國民黨在當時人們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孫中山在多次革命後也認識到依靠軍閥搞革命是不行的。所以國共合作也是兩黨共同的願望。

    3、共產國際的幫助和推動。

    4、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引起了五四運動影響。

    新三民主義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新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同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基本一致,因此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產黨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統一戰線,首先要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實行合作。關於建立統一戰線的方式,1922年7月黨的二大提出的構想原本是實行“黨外合作”,但共產國際駐華代表馬林卻倡議實行“黨內合作”,即共產黨員、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把國民黨改造成為各革命階級的聯盟。這個倡議得到了共產國際的贊同。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了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與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參加與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大會通過了共產黨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的宣言,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從而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大會選舉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共產黨員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或候補執行委員,約占委員總數的1/4。會後,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擔任重要職務的共產黨員有:組織部長譚平山,農民部長林祖涵,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等。隨後,全國大部分地區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骨幹改組或建立了各級國民黨黨部。這樣,國民黨就由資產階級的政黨開始轉變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成了各革命階級的統一戰線組織。國民黨的“一大”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以國共兩黨合作為特徵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但是到了大革命後期,1927年7月,由於蔣介石和汪精衛控制的國民黨右派不顧以宋慶齡為代表的國民黨左派的堅決反對,宣布與共產黨決裂,發動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公開叛變革命,致使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開創中國革命新局面

    1. 中共幫助國民黨組建省、市地方黨部。許多共產黨員擔任國民黨省市級黨部負責人。

    2.1924年,建立了黃埔軍校,在大革命期間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

    3.1924年,國共合作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和領導下,創辦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農民運動骨幹,廣東等省的農民運動逐漸發展起來。

    4. 工農運動得到大力開展。中共領導了廣州沙面罷工和海陸豐農民運動,並且幫助國民黨在廣州創辦了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

    5.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開,首次明確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和農民同盟軍問題。中共四大以後,全國掀起國民會議運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把革命推向高潮。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宣傳共產黨的綱領,擴大黨在民眾中的影響;黨開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裝;廣大人民民眾受到一次革命洗禮,為中國革命繼續前進奠定了基礎。

    隨著革命高潮的到來,統一戰線內部爭奪領導權的鬥爭日益加劇,特別是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右派篡奪領導權的活動,日益猖獗。主要表現在:1、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被殺害。2、國民黨右派組織西山會議派形成,國民黨公開分裂。3、以戴季陶主義出現為發軔,以蔣介石、戴季陶為代表的新右派浮出水面,加深了國民黨的分裂。4、1926年3月和5月,蔣介石製造了旨在篡奪革命領導權的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加深了國共合作的危機。

    但是,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軍閥勢力,在1927年後加緊反革命擴張。先是反對遷都革命中心武漢,接著公開亮出反共反革命旗幟,在各地接連製造一系列反革命叛變事件。諸如上海四一二政變、廣州四一五政變、北京四二八政變、湖北夏斗寅叛變、長沙馬日事變,以及馮玉祥倒向反革命,等等,使國共合作處於危急關頭。1927年5月,中共雖然召開五大,力圖挽回局面,但未能真正解決任何實際問題。7月15日,汪精衛集團在武漢“分共”,國共合作最後破裂,大革命遭到慘敗。

  3. 其他人也問了

  4. 第一次國共合作 ,又稱 聯俄容共 ,國際上稱 第一次統一戰線 (英語: First United Front ),大致开始于1924年,结束于1927年,是 國共關係 史上第一次合作,也是 共产国际 、 中国国民党 、 中国共产党 三者之间关系微妙的一段时期。. 「聯俄容共」是1923 ...

  5. 第一次國共合作 ,又稱 聯俄容共 ,國際上稱 第一次統一戰線 (英語: First United Front ),大致開始於1924年,結束於1927年,是 國共關係 史上第一次合作,也是 共產國際 、 中國國民黨 、 中國共產黨 三者之間關係微妙的一段時期。. 「聯俄容共」是1923年 ...

  6. 2021年9月2日 · 合作的共同目標一是打倒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半殖民統治,二是打倒北洋政府的軍閥統治,取得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民主統一的中國。 合作的政策是「聯俄、聯共、扶助工農」,在這段時間,中國共產黨在廣東地區領導開展了大量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 如創辦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廣東等省的農民運動逐漸發展起來。 舉行廣州沙面罷工、海陸豐農民運動、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等,共產黨聯合工人、農民把革命推向高潮。 1925年5月30日在上海爆發五卅運動。 隨著革命高潮的到來,統一戰線內部爭奪領導權的鬥爭日益加劇,特別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右派篡奪領導權的活動日益猖獗。 汪精衛成了中國國民黨中政會主席、國民政府主席,並堅決地支持聯俄容共政策。

  7. 对于此次分裂的原因,國民黨認為,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按照孙越宣言中的安排,应接受國民黨的領導,實現國民革命,但中共力圖破壞 國民革命 ,反對 國民革命軍 北伐 ,並在北伐光復 南京 後發動暴動,因而引發國民黨 清黨 ;共產黨则認為, 三 ...

  1. 相關搜尋

    國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