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星等分為絕對星等與星等兩種,在這裡探討的視星等,便是由肉眼所看見的星等來分級的。 星等數字越小代表亮度越強。 科學家將星等的數字每差 5 等定義為相差 100 倍,經過計算後,每差 1 個星等表示亮度大約相差 2.5 倍。 我們平常所說的星星亮度,其實就是視星等,也就是從地球觀察天空,目測看見的亮暗程度。 因此,在地球上看起來最亮恆星視太陽,其視星等為 -26.7,而北極星則為 2.0。 視星等與恆星與地球的距離及本身的發光能力均有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由於視星等需要同時考慮星體本身光度與到地球的距離等多重因素會出現距離地球近的星體視星等不如距離遠的星體的情況。 例如 巴納德星 距離地球僅6光年,卻無法被肉眼所見(9.54等)。 如果人們在理想環境下(清澈、晴朗且沒有 月亮 的夜晚),肉眼能觀察到的半個天空平均約3000顆星星(至6.5等計算),整個 天球 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則約有6000顆。 大多數能為肉眼所見的星星都在數百光年內。 現在人類用肉眼可以看見的最遠天體是 三角座星系 ,其星等約為6.3,距離地球約290萬光年。 歷史上肉眼能看見的最遠天體是 GRB 080319B 在2008年3月19日的一次 伽瑪射線暴 ,距離地球達到75億光年,視星等達到5.8,相當於用肉眼看見那裡75億年前發出的光。 [4]

  3. 從天文學的角度看對在地球看見的視星等並不感興趣天體內在的亮度也就是絕對星等才是有意義的。 恆星或天體的絕對星等定義為在10 秒差距 (約32.6光年距離的視星等

  4. 我們平常所說的星星亮度其實就是視星等也就是從地球觀察天空目測看見的亮暗程度因此在地球上看起來最亮恆星視太陽其視星等為 -26.7,而北極星則為 2.0。 視星等與恆星與地球的距離及本身的發光能力均有關。 恆星的絕對星等. 絕對星等又稱光度,是指恆星本身的發光強度,因此與恆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並沒有關係。 至於星等的數字部分,科學家將其定義為將恆星移動至距離地球 32.6 光年—10 秒差距—處時,從地球觀察到的視星等。 上面提到過,太陽算是發光能力弱的恆星,這是真的! 太陽的絕對星等僅有4.8,相較之下,北極星有著 -3.6 的絕對星等,我們的太陽可說是相形見絀。 這邊要再次強調的是,絕對星等是將恆星假設成位於地球 32.6 光年外的天體,因此與恆星本身距離地球的遠近無關。

  5. 2024年2月12日 · 视星等 (英语: apparent magnitude ,符号:m)最早是由古 希腊 天文学家 喜帕恰斯 制定的,他把自己编制的星表中的1022颗 恒星 按照亮度划分为6个等级,即1等星到6等星。 1850年 英国 天文学家 普森 发现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 根据这个关系,星等被量化。 重新定义后的星等,每级之间亮度则相差2.512倍,1 勒克司 (亮度单位)的视星等为-13.98。 [3] 但1到6的星等并不能描述当时发现的所有天体的亮度,天文学家延展本来的等级──引入“负星等”概念。 这样整个视星等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如 牛郎星 为0.77, 织女星 为0.03,除了太阳之外最亮的恒星 天狼星 为−1.45, 太阳 为−26.7, 满月 为−12.8, 金星 最亮时为−4.89。

  6. 意義 :量度物體表面上的光亮度. 概念. 晴朗的夜晚點點繁星有明有暗。 天文學家用“視星等”來區分它們的明亮程度。 整個天空肉眼能見到的大約有6000多顆 恆星 。 將肉眼可見的星分為6等。 肉眼剛能看到的定為6等星,比6等亮一些的為5等,依次類推,亮星為1等,更亮的為0等以至負的星等。 視星等圖列. 視星等 (英語: apparent magnitude ,符號:m)最早是由古希臘天文學家 喜帕恰斯 制定的,他把自己編制的星表中的1022顆恆星按照亮度劃分為6個等級,即1等星到6等星。 1850年英國天文學家普森發現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 根據這個關係,星等被量化。 重新定義後的星等,每級之間亮度則相差2.512倍,1 勒克司 (亮度單位)的視星等為-13.98。

  7. 意義 :量度物體表面上的光亮度. 概念. 晴朗的夜晚點點繁星有明有暗。 天文學家用“視星等”來區分它們的明亮程度。 整個天空肉眼能見到的大約有6000多顆 恆星 。 將肉眼可見的星分為6等。 肉眼剛能看到的定為6等星,比6等亮一些的為5等,依次類推,亮星為1等,更亮的為0等以至負的星等。 視星等圖列. 視星等 (英語: apparent magnitude ,符號:m)最早是由古希臘天文學家 喜帕恰斯 制定的,他把自己編制的星表中的1022顆恆星按照亮度劃分為6個等級,即1等星到6等星。 1850年英國天文學家普森發現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 根據這個關係,星等被量化。 重新定義後的星等,每級之間亮度則相差2.512倍,1 勒克司 (亮度單位)的視星等為-13.98。

  8. 2010年1月28日 · 從物理的觀點來看視星等的大小與地球上吸收多少來自該星體放出的能量有關其概念即為光學上照度的概念。 若恆星本身每單位時間發出的電磁波輻射總量為L(亦稱為光度,單位為J/s),且恆星與我們的距離為d,則地球上每單位時間、每單位面積所接收到能量即為照度B(單位為J/m 2 s)。 光度與亮度的數學關係可用下列方程式描述:B=L/4πd 2 。 地球接收到恆星的照度愈大,則亮度愈大,視星等愈小。 因為視星等的大小除了與恆星本身發光強弱有關以外,還取決於恆星距離地球的遠近。 為了消除距離的因素影響,而能直接比較出恆星本身發光強弱的關係,天文學家決定將所有星體均置於同一距離(即10秒差距=32.6光年)再比較其明亮程度,稱之為「絕對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