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功效與作用】 生惡核,脾胃熱燥生瘡。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三十六 《聖惠》卷三十八:獨活散

  2. 紅者,主 煩躁 渴飲也。. 燥裂者,是 脾熱 。. 口俱腫赤者,是熱極。. ……. 青 者主 血虛 脾寒 也……」參見條。. 由 皮膚 、 口輪匝肌 和粘膜構成。. 上、 下唇 的游離緣共同圍成 口裂 ,口裂的兩端稱為口角。. 上 表面正中線上有一淺溝稱叫人中 ...

    • 基本概述
    • 臨床特點及診斷
    • 治療方法
    • 注意事項
    • 相關觀點

    日常生活中一提起嘴邊瘡,大家都知道,若提起口周皮炎,人們常常會面面相覷,其實二者均為同一種病,只不過嘴邊瘡是俗名,而口周皮炎則是西醫正式病名而已。其初起表現為口周皮膚發紅作癢,患處生 有米粒大小丘疹,或稀疏散在,或集簇成片。日久丘疹上可有水皰、膿皰,其色黃白,周邊繞以紅暈,自覺灼熱。如有暫時痊癒,症状減輕,則迭起細碎鱗屑,形如糠秕,撫之即落。 口周皮炎,西醫病名,即中醫「唇風」、「唇繭」之類,實一燥症,藥從辛涼、甘潤,喻氏清燥救肺湯之類可愈此疾。 至於兼見腹瀉一症,最宜細分,腹瀉因為脾濕腸寒者固然居多,藥可用燥用溫用澀用滲利;若脾虛不因濕而因陰血枯竭,是體虛用必餒,腸泄不因寒而因燥金太過治節不達,是症見於下而病伏於上,用藥取捨就大相徑庭 一種病因不明,發生在口周和下頦部的紅色丘疹性皮疹.,本...

    口周皮炎臨床特點

    1、好發於20歲~35歲間女性。 2、病因不明,一般認為與長期應用含氟皮質類固醇激素及氟化牙膏有關。 3、侵犯部位主要是「口罩區」,即口周、頦部及鼻側。 4、為對稱分布於口周的丘疹、丘皰疹、膿皰、紅斑及鱗屑。 5、口唇周圍有一狹窄皮膚帶不受侵犯,上下唇從不累及具有特徵性。 6、局部可有輕度瘙癢及燒灼感。 7、病程呈周期性發作,日光、飲酒、進熱食、寒冷刺激後皮損及症状加重。.

    診斷要點

    1、好發於青中年女性,有長期外用含氟皮質類固醇激素史。 2、環繞口唇周圍紅斑,伴小丘疹、膿皰或脫屑。 3、皮損多在停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後出現或加重,再次外用皮質激素後很快緩解。 4、皮損與口唇間有一圈正常皮膚。 5、自覺瘙癢、灼熱。

    逐漸減少並最終停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可外用潤膚霜如矽霜、VitE霜。口周皮炎,俗名嘴邊瘡,口周皮炎是西醫病名。症状為口周皮膚發紅作癢,患處生有米粒大小丘疹,或稀疏散在,或集簇成片。日久丘疹上可有水皰、膿皰,其色黃白,周邊繞以紅暈,自覺灼熱。如有暫時痊癒,症状減輕,則迭起細碎鱗屑,形如糠秕,撫之即落。 中醫認為此病系過食肥甘之物,脾胃內蘊濕熱,郁久化火,火邪熏蒸所致。那麼如何防治嘴邊瘡的發生呢? 首先個人預防十分重要,忌食辛辣、油膩、酒類食品,忌用含氟的皮質類固醇激素乳劑外塗,若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治療,如內用藥療法,外用藥療法、單驗方療法聯合應用則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下對其綜合治療作簡要的闡述: (一)、內治法: 湯藥:調理脾胃,清熱除濕法。藥用:黃芩10g,黃連6g,厚朴10g,蒼朮10...

    一、忌搔抓 搔抓可使皮膚不斷遭受機械性刺激而變厚,甚至引起感染。搔抓還起強化作用,病人愈搔愈癢,愈癢愈抓,形成惡性循環,病程因而延長。 二、忌熱水燙洗 皮炎、濕疹在急性期,由於皮內毛細血管擴張,會有不同程度的皮膚紅腫、丘疹、水 皰。用熱水燙洗或浸泡,紅腫加重,滲透液增多,加重病情。因此,皮炎、濕疹病人宜用溫水淋浴,切忌在熱水內浸泡和用力搓擦。 三、忌肥皂洗 特別是鹼性大的肥皂,對皮膚是一種化學性刺激,可使皮炎、濕疹加重。若需用肥皂去污時,最好選擇刺激性小的硼酸皂。 四、忌刺激性食物 辣椒、酒、濃茶、咖啡等刺激食物,可使瘙癢加重容易使濕疹加重或複發,都應禁忌。 五、忌盲目用藥 皮炎、濕疹病程較長,易反覆,患者要配合醫生耐心治療。有的人治療心切,未經醫生診治在皮損處塗高濃度的止癢藥;反而加重病情...

    現代觀點

    口周皮炎的直接原因是什麼?缺乏維生素。 為什麼缺乏維生素?原因可能有幾個, 一是吃的食物本身缺乏, 二是食物本身不缺,消化吸收出了問題。從你的情況看,完谷不化,顯然是消化吸收的問題。 誰管消化吸收?主要是脾胃、小腸。

    中醫觀點

    你的脾胃寒氣很大,所以腹脹,長期習慣性泄瀉,怕冷,這都是寒症的典型症状。脾胃主管運化,一切精 華營養靠它加工。它「凍著了」,縮起來不幹活了,精華營養不能運送到身體各處,即所謂「陽氣不升」,能好得了嗎?所以沒精神。你沒有能量補充呀。 因此,不管從西醫還是中醫角度,都可以得到這個結論。只要把脾胃寒氣祛除乾淨,它們的功能恢復了,消化吸收就正常了,口周皮炎自然會好。

  3. 其他人也問了

  4. 基本概述. 炎 是一種以 口 乾燥、 皸裂 、 脫屑 為主要 臨床表現 的粘膜病,有乾燥脫屑型炎、過敏型炎、良性淋巴 增生 性炎、 肉芽腫性炎 、腺型炎、 真菌 性炎、光敏性炎等各種類型。 按病程分可有急性、慢性炎之分。 病因 病理. 急性過敏性炎是容易發生的 黏膜 病,屬於Ⅰ型 變態反應 。 嘴唇即紅,位於人體 皮膚 和黏膜交界處,因接近於機體表面, 毛細血管 極為豐富。 由於紅的表面組織很薄,使外界異物容易「入侵」,而在 血管 內運行的 免疫細胞 和 抗體 等又會在此「挺身而出」與入侵者「決戰」。 於是,紅處就成了 抗原抗體 '浴血奮戰"的戰場。 乾燥脫屑型炎的原因不明。

  5. 矯正系帶過短可作系帶 切除術 手術可採用 局部浸潤麻醉 ,在系帶的上下端各注射麻藥0.5ml牽開上,用一直 血管 鉗平行於 牙槽骨 面,與面 牙槽粘膜 接觸,一直推進至 前庭 溝處夾住系帶將上向上外拉開至與牙槽骨成直角用另一直血管鉗,緊貼上內側粘膜推至溝夾住系帶. 此時,兩 止血鉗 的尖端互相接觸,被夾住的系帶在兩止血鉗之間呈「V」形用11號 刀片 ,緊貼兩止血鉗外側面,即齦粘膜面,將系帶切除止血鉗隨被切除的組織一同脫落注意不要留下被夾過的組織,否則此組織將發生 壞死 然後用剪或止血鉗潛行游離創口,直至能將創口縱行拉攏 縫合 而無張力為止縫合完畢後,在牙槽骨與上之間,放置少許 碘仿紗條 ,保持2小時之後取出。 三、術後注意事項.

  6. 部分 纖維 從的一側至對側構成 口輪匝肌 淺層,是口輪匝肌的固有纖維;部分纖維來自 頰肌 部,構成口輪匝肌深層;其中層由顴肌、 上 方肌、 尖牙 肌、 三角肌 和 下唇 方肌的纖維參與組成。 口輪匝肌由 面神經頰支 支配,其主要作用是閉,並參與 咀嚼 、發音等。 位於嘴巴的一圈內,約2~3厘米。 出自A+醫學百科 「口輪匝肌」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5%8F%A3%E8%BD%AE%E5%8C%9D%E8%82%8C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7. 概述. 唇裂 俗稱「兔唇」,指 上 有裂開者,是 先天畸形 的一種。 唇裂是 口腔頜面 部最常見的先天性 畸形 ,常與 齶裂 伴發。 正常的 胎兒 ,在第五周以後開始由一些 胚胎 突起逐漸互相融合形成面部,如未能正常發育便可發生畸形,其中包括唇裂。 根據以前的調查, 新生兒 齶裂 的 患病率 大約為1:1 000,但各地的資料並不完全一樣。 根據我國 出生缺陷 檢測中心1996~2000年所獲得的結果顯示,在全國31個省市的2 218 616多萬圍產兒中,檢出齶裂患者2 265例,其患病率為1.625:1 000。 上述資料表明,我國齶裂的患病率有上升趨勢,與近期國外的報導相近似。 據統計,齶裂患者男女性別之比為1.5:1,男性多於女性。 病因.

  1. 相關搜尋

    水晶塑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