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18日 · 香港財經時報 2023/07/18 12:09. 圖片: 消費者委員會. 壓力煲測試2023|消費者委員會於新一期《選擇》中測試10款電壓力煲結果發現烹調表現參差。 比較中有8款獲4星總評,價錢由最平898元至3,088元都有選擇! 【 壓力煲測試2023 】市面上的 電壓力煲 選擇花多眼亂, 消費者委員會 於新一期 《選擇》 中測試了10款 電壓力煲 ,結果發現固中的 烹調表現 參差。 比較中有8款獲 4星總評 ,價錢則由最平898元至3,088元都有選擇! 壓力煲測試2023|測試樣本價錢最平799元起. 電壓力煲 又稱為「智能高速煲」,10款價錢由799元至3,088元,其額定容量由5升至6升,額定功率由大約900瓦特至1,300瓦特。

  2. 2021年10月6日 · 林溢欣 曾在其中一年的生日中收到一張唱片那張唱片竟然是學生自己作曲填詞唱片中全是他們上課的回憶為的就是感謝老師的教導。 那時候學生送的禮物、準備的東西,有一點點超出了他的期望與想像,正正是這些金錢也買不到的「成就感」, 林溢欣 決定留在這個行業。 擁逾5位數字學生 「挖角」風波成焦點. 這位「補習天王」最高峰的時期,擁有逾5位數字的學生,當中最為人知曉的事件,當然是現代教育「挖角」風波。 當時,遵理集團的競爭對手現代教育刊登全版廣告,以年收入8,500萬元邀請 林溢欣 過檔。 被問到當時為何拒絕現代教育邀請? 林溢欣回應指,那時候是他從事教育的第五年,事業未上到完全的軌道,很多事亦未能完全實踐自己的想法。 他更坦言,現代教育有找他商談是個事實,可是時間太倉猝,自己還未準備好。

  3. 2023年11月5日 · 申請公屋的基本步驟. 了解申請資格. 索取申請表及申請須知. 填寫及遞交申請表. 初步審核及獲登記的公屋申請. 出席詳細資格審查面晤. 接受獲配公屋單位. 公屋基本申請資格. 申請者必須年滿18歲或以上。 申請者及所有家庭成員必須現居於香港並擁有香港入境權,其在香港的居留不受附帶. 逗留條件所限制(與逗留期限有關的條件除外)。 未獲香港入境權人士不能包括在申. 請內。 申請內所有已婚人士必須與配偶一同申請(已向法庭申請離婚、配偶未獲香港入境權. 或已去世者除外)。 配屋時,申請內必須有至少一半成員在香港居住滿七年及所有成員仍在香港居住。 18. 歲以下子女在以下情況一律視作已符合七年居港年期規定: (a) 不論在何處出生,只要父母其中一人居港滿七年;或.

  4. 2022年8月30日 · 如僱員L先生在2020/21課税年度支付進修費用20,000元,而在同一課税年度他獲僱主發還8,000元,他可申請多少扣除,則視乎僱主有否在2020/21課税年度的僱主報税表(IR56系列表格)內申報該筆款項為L先生的入息:

  5. 2020年4月29日 · 香港財經時報 2020/04/29 09:50. 圖片: 房委會. 房委會4月29日推出「公屋申請填表易」網上填表服務,協助公屋申請者更準確和快捷地填寫申請表。 惟申請者仍要列印申請表,再連同相關文件,在指定的時間內以郵遞方式或親自遞交予房屋署申請。 (圖片:房委會) 【附教學及常見問題】房委會4月29日推出「公屋申請填表易」網上填表服務,協助 公屋 申請者更準確和快捷地填寫申請表,用戶亦可以透過平台查閱有關申請的進度。 公屋網上填表有「小幫手」 協助輸入正確資料. 房委會表示,新推出的網上填表服務有助公屋申請者更準確和快捷地填寫申請表,而填寫過程中會有「填表小幫手」提示申請者,協助輸入正確資料和及時修正錯誤,並節省申請者翻閱申請須知和致電或親身前往公屋申請辦事處查詢如何填寫表格的時間。

  6. 2021年8月6日 · 毛利率的計算公式=(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 毛利率變化分析. 毛利率可以反映產品在成本及售價的表現,以下將分析在收入上升或下跌時的毛利率變化﹕. 毛利 VS 純利有何分別? 毛利、純利都會在年報中出現,到底兩者有何分別? 正如上文所述,毛利是指銷售收入扣除主營業務直接成本後的部分,並未計及租金、水電費等間接成本。 至於純利,又稱股東應佔溢利,代表了股東應佔的利潤,亦是股東真正「落袋」的部份。 龔成:毛利可分為趨勢比較及行業比較. 財經書作者、股票班導師 龔成 表示,在進行公司分析時,會用到些財務比率指標,而毛利率就是其中一個,一般會分為趨勢比較及行業比較。

  7. 2022年10月29日 · 香港財經時報 2022/10/29 20:08. 圖片: 資料庫. 交稅報稅2022|不少打工仔相繼收到稅單,若不幸再遇上稅務局「計錯數」情況,或沒有扣除相應的免稅額,就更加令人不知所措! 這種情況到底應如何上訴? 【 交稅報稅2022 】不少打工仔相繼收到 稅務局 寄出的稅單,雖然有些不情願,但為了盡公民負任,必然要盡時 交稅 。 但不時有讀者反映自己曾遇上稅局計錯數,經過核實後,課款相差幾倍! 若不幸遇上這類情況應該如何上訴? 交稅報稅2022|懷疑稅局計錯數? 筆者有朋友就遇上懷疑稅務局「計錯數」的情況。 該名朋友過往扣除供養父母、子女等免稅額後,只需 交稅 一千多元稅款,但今年竟收到近萬元的稅單。 在打開信封的那一刻,他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金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