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dashangu.com

      圖片: dashangu.com

      • 新界的大埔碗窰從明朝中葉開始,一直生產青花瓷,至約1930年代方才停產,前後歷經四五百年的歷史。 香港之有明確的陶瓷生產記載,始於明代中葉。 明萬曆(1573-1620)年間,文、謝二氏遷居大步(今大埔),立村建窰,並生產青花瓷,是香港地區明清時期重要的製瓷窰場。
      hkchronicles.org.hk/香港志/附錄/古代香港的碗窰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大埔碗香港目前發現唯一青花瓷窰址。. 自二十世紀五十代起,已有學者關注的歷史。. 由於窰遺址有很高的歷史價值,部分發現窰爐地方已於1983年宣布為法定古蹟。. 前區域市政局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分別於1995年及1999年成立考古隊 ...

  3. 2019年12月19日 · 大埔碗窰村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明代(一三六八年—一六四四年),窰村由文、謝二族經營,由於窰村所在位置水源豐富,既可以水力推動水輪車以及水碓;且林木茂盛,可維持燃窰所需燃料;最重要是山上蘊藏豐富瓷土礦,集天時地利。

  4. 大埔碗窰遺址. 位於大埔墟西南面的碗窰鄉,由於附近山崗蘊藏豐富的瓷土礦,而且樹木茂盛,水源豐富,自明代(公元一三六八至一六四四年)開始,已有文、謝二姓族人經營窰場,生產青花瓷器。. 清朝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朝廷執行遷海令,所有沿海 ...

  5. 歷史. 大埔碗窰村一帶,水源豐富,並出產優質的 瓷土礦 ,由 明代 開始,已有 文 、 謝 二族經營窰場,製作 青花 瓷器。. 雖然 清 初的 遷界 令窰場一度荒廢,但遷界令放寬後,又慢慢恢復過來。. 康熙 十三年(1674年),南遷至大埔的 客家 馬 氏族人 ...

  6. 歷史 [ 编辑] 大埔碗窰村一帶,水源豐富,並出產優質的 瓷土礦 ,由 明代 開始,已有 文 、 謝 二族經營窰場,製作 青花 瓷器。. 雖然 清 初的 遷界 令窰場一度荒廢,但遷界令放寬後,又慢慢恢復過來。. 康熙 十三年(1674年),南遷至大埔的 客家 馬 氏族人 ...

  7. 2021年11月10日 · 新界的大埔碗窰從明朝中葉開始,一直生產青花瓷,至約1930年代方才停產,前後歷經四五百年的歷史。 香港之有明確陶瓷生產記載,始於明代中葉。 明萬曆(1573-1620)年間,文、謝二氏遷居大步(今大埔),立建窰,並生產青花瓷,香港地區明清時期重要製瓷窰場。 據《窰村馬氏族譜》記載,以及耆老故舊相傳,大埔碗窰前期由文、謝兩氏所擁有。 文氏為文天祥堂弟文天瑞之後,原籍江西吉水(今吉安),元末明初之時,遷至泰坑(今大埔泰亨)立。 文﹑謝兩氏來自陶瓷業發達之地,深諳燒製瓷器之法,大埔碗窯之所以受兩氏青眼而立建窰,主要有以下幾點: 大埔碗窯一帶所蘊藏豐富高嶺土、高嶺岩等製瓷原料。 附近林木茂密,燃料充足以進行燒製。 此地臨近河流,可借水力推動水輪車,並帶動水碓運作。

  8. 大埔碗窑遗址. 位于大埔墟西南面的碗窑乡,由于附近山岗蕴藏丰富的瓷土矿,而且树木茂盛,水源丰富,自明代(公元一三六八至一六四四年)开始,已有文、谢二姓族人经营窑场,生产青花瓷器。. 清朝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朝廷执行迁海令,所有沿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