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天后廟道 (英語: Tin Hau Temple Road )是 香港 的一條 街道 ,位於 香港島 寶馬山 及 天后 ,是該等地區的主要行車幹線之一。 天后廟道全長2100米,向東西方雙向雙線行車。 天后廟道的西端街口,連接山下的 銅鑼灣道 之東端、 英皇道 之西端,及 高士威道 的東端街口。 而天后廟道的東端止於寶馬山豪宅 瓊峯園 以北,該處是 海拔 約110米,北望 維多利亞港 、 東區走廊 及 廉政公署總部大樓 等景觀。 天后廟道沿路是斜坡道,有巴士及小巴出入,徒步者少,除了行山人士。 天后廟道南端可經 大坑 大坑道 通往 勵德邨 。 天后廟道之東端為寶馬山豪宅瓊峯園,其沿途路經 百福道 、 寶馬山道 、 雲景道 、 炮台山道 、 康福台 及 皇龍道 等多條主要道路。 歷史.

  2. 西貢巿中心天后古廟. 位於西貢普通道的天后古廟裝潢格外精緻,絕對值得到訪參觀。. 廟宇保留了20世紀初的外貌,獲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這裡長年香火鼎盛,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當天更是人頭攢動,擠滿前來賀誕祈福的善男信女。.

  3. 香港 是 中國 東南沿海地區天后崇拜較早傳入的地區之一, 西貢 佛堂門天后古廟 (俗稱「大廟」)始建於 南宋 時期。. 在 台灣 及 福建 地區,人們稱天后為「 媽祖 」,在香港的地方稱之為「亞媽」、「娘媽」、「媽娘」或「天后媽」等。. 現時香港的天后廟 ...

  4. 銅鑼灣天后廟位於天后廟道,主祀天后。 天后又稱「媽祖」,相傳本名林默娘,宋代(960年 - 1279年)福建人士。 據說天后天賦異能,拯救過許多遇到海難的人,故舉凡以海為生者,皆供奉天后,以天后為其守護神。

  5. 銅鑼灣天后廟屬於法定古蹟,雖然經過幾次重修,依舊保留了古貌。 屋脊裝飾華麗,壁畫精緻細膩,廟內更有一些由清代保存到現在的歷史文物,包括於1747年鑄造的一口古鐘。

  6. 香港地鐵是根據該區附近的天后古廟而命名天后站,如同廟旁街道命名為天后廟道,該座天后廟建於1747年。 天后又稱 媽祖 ,為中國閩南沿海地區人民普遍信仰的海神。

  7. 2021年11月13日 · 西貢普通道天后古廟及協天大帝廟 Tin Hau Temple & Hip Tin Temple, Po Tung Road, Sai Kung. 資源庫. 評級:二級歷史建築. 兩座古廟位於西貢墟,建成年期已無從稽考。 從天后廟內現存最早的碑記得知其於1916年曾重修,村民於同年將協天大帝廟的關帝請來作為天后娘娘的鄰居。 自此兩座廟互相緊接,以鑊耳形山牆作分隔,構成了罕見的五開間建築群。 天后廟內有一塊刻上眾多商店名字的捐款碑,各式店舖亦榜上有名。 協天宮門前雕工精細的對聯採用耗費大量石材的陽刻雕法,極具價值,兩項細節均反映出當時西貢墟繁榮的盛況。 除了開放予信眾參拜,廟內曾有一所名為「普通」的學校,寓意普羅大眾都可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至1945年停辦後成為街坊會辦事處。 粵語:

  8. 后角天后廟 (英語: Hau Kok Tin Hau Temple ),又稱 口角天后古廟 ,位於 香港 屯門舊墟 天后路 ,背靠小山丘,為 屯門 著名景點之一。 歷史 [ 編輯] 天后誕時的后角天后廟. 涼亭. 口角 天后古廟 ,位於 屯門海口 角落,背枕 杯渡山 ,面朝屯門海港(青山灣),故名口角廟。 屯門舊墟古時為水道要衝,是 屯門河 原來出海口位置,因此有不少漁民聚居。 漁民向來篤信 天后 ,為求神明庇護以求工作平安,於是在屯門舊墟建天后廟來祀奉天后。 廟始建於明初(1368年)為經營鹽業的 陶氏族人 所創建。 清代 該區村民及忠義堂眾曾多次集資重修,西元1931年,再度重修,始得今貌。 現在,廟內仍有 康熙 36年(西元1697年)鑄造的銅鐘一口,為當時浙江籍人士奉送。

  9. 佛堂門天后古廟 ,俗稱 大廟 ,主奉 天后 媽祖 ,是 香港 最著名 [1] 和最古老的 天后廟 ,也是 廣東 沿岸現存最古老的天后廟, 始建 於 南宋 咸淳 二年( 1266年 ) [2] ,現已被列為 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並由 華人廟宇委員會 負責管理。. 2023年6月8日,古廟獲 ...

  10. www.wikiwand.com › zh-tw › 天后廟道天后廟道 - Wikiwand

    天后廟道的西端街口,連接山下的銅鑼灣道之東端、英皇道之西端,及高士威道的東端街口。 而天后廟道的東端止於寶馬山豪宅瓊峯園以北,該處是海拔約110米,北望維多利亞港、東區走廊及廉政公署總部大樓等景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