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 位於 香港 新界 元朗區 天水圍 天業路 ,隸屬於 醫院管理局 新界西醫院聯網 ,於2012年2月8日投入服務,每天可以服務逾200人次,為天水圍和新界西居民提供治療至預防的一條龍式醫療服務,為首間社區健康中心以此種 ...

  2. 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位於香港 新界 元朗區 天水圍 天業路,隸屬於醫院管理局 新界西醫院聯網,於2012年2月8日投入服務,每天可以服務逾200人次,為天水圍和新界西居民提供治療至預防的一條龍式醫療服務,為首間社區健康中心以此種模式運作。

  3. 天水围(天业路)社区健康中心位于香港 新界 元朗区 天水围 天业路,隶属于医院管理局 新界西医院联网,于2012年2月8日投入服务,每天可以服务逾200人次,为天水围和新界西居民提供治疗至预防的一条龙式医疗服务,为首间社区健康中心以此种模式运作。

  4. 其他人也問了

    • 歷史
    • 建築規模
    • 服務範圍
    • 社區醫療服務
    • 事故及批評
    • 外部連結

    1990年代

    興建屯門醫院的籌劃始於1979年,原址為水田,策劃及施工期超過十年,當時一度堪稱全球最大的醫院建設工程。由工務局設計,青木建設承建,1982年動工,1986年8月28日由時任布政司鍾逸傑爵士主持平頂儀式。。屯門醫院在1990年3月8日正式投入服務,1991年首季開幕,並由時任香港總督衛奕信主持開幕典禮。 醫院於1990年3月8日開始接收住院病人,整間醫院設有病床1,000幾百張。而日間診療病房亦於1990年11月開始投入服務,提供日間診療服務。在1991年年底為止,已啟用的病床有770張,急症室的服務時間亦已延長至每日12小時。急症室於1992年1月開始提供24小時服務。醫院並1995年4月11日增設弱智科,擁有二百張病床,為嚴重智障成年人士提供醫療住宿服務。 其後陸續增加設施,1997年1月放射治療及腫瘤科日間寧養中心開幕,同年4月放射診斷及核子醫學科——磁力共振及電腦中心開幕,設置多種最先進的醫療器材,如磁力共振掃描機及伽瑪放射攝影機,提供核子醫學研究及治療服務,更設有輻射事故緊急應變中心(後改為緊急輻射治療中心),照顧受輻射感染的病人。本港另一間設有同類應變中心的醫院,乃位...

    2000年代

    為配合新界西醫院聯網的發展,屯門醫院由傳統的病人住院服務轉趨著力發展以日間及社區醫療為主的服務模式。於是決定與建日間醫療中心,於2000年9月奠基及平頂,於2001年6月26日正式啟用,為區內居民提供多項專科門診服務。 2003年沙士事件期間,屯門醫院接收了3名沙士病人,惟由於胸肺專科醫生不足,在當時為胸肺科內科女醫生謝婉雯主動要求調到非典高危病房工作,其後感染致命病毒,成為因為搶救沙士病人而殉職的首位公立醫院醫生。而男護士劉永佳亦因照顧非典型肺炎病人而殉職,成為首位殉職護士。 2005年,由分科診所大樓改建的眼科中心開幕,樓高3層,為區內市民提供全面的眼科專科門診服務。2007年,綜合化療及日間護理中心落成。此外,一座13層的康復大樓於2007年8月中啟用,及分階段投入服務,大樓各病房樓層均提供專職醫療服務。為解決醫護人員不足問題,屯門醫院於2008年開設普通科護士學校。 屯門醫院於2000年代末期至2010年代初期發生多宗嚴重醫療事故,主因是其服務量過大、資源貧乏,且供不應求,連續多年被評級為表現最差劣的香港醫院,手術後病人出現併發症及死亡率的風險,超出標準水平兩至三倍,並且...

    2010年代

    為了提升病人服務質素及改善落後的硬件設備,屯門醫院逐引入先進技術及更新了多種醫療儀器。於2011年加強血液透析服務,設置第二部磁力共振掃描機,並於2012年設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 2012年至2013年度《手術成效監察計劃》連續第5年被評級為「表現遜色」,報告認為這是和屯門醫院床位爆滿有關,使用率高達106.4%,為香港唯一一間使用率逾百的醫院。經過統計學分析,更首度發現病床額爆滿與手術死亡率高企有關。。醫院管理局的統計顯示,屯門醫院的緊急手術數字冠絕全香港,於上一年度逾13,000宗,比較第二位的伊利沙伯醫院多逾3,000宗。報告建議調配部分屯門醫院的人手往博愛醫院,讓博愛醫院發展緊急手術服務(博愛醫院的外科病床使用率為65%,有能力處理更多手術項目。),以分擔屯門醫院的壓力。將屯門醫院的病人分流至博愛醫院,將能夠有效改善屯門醫院將來的手術表現。屯門醫院發言人表示,外科部及深切治療部亦會進一步增強現有的溝通機制,讓病人手術前後得到更佳跟進及護理,會致力增加外科病床數量,加開手術節數及增聘人手;在長遠計劃中亦會增加手術室數目。 至2015年,自《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實行6年來...

    初期院舍總面積共12萬5千餘平方米,主座大樓樓高11層,特别大樓樓高4層,有一座放射治療大樓、一座3層高的病理學大樓、一座12層高的護士訓練學校及5座職員宿舍。 現時院舍總樓面面積共212,634平方米,包括一座11層的主座大樓,一座14層的康復大樓,一座4層的特別大樓,一座3層的臨床腫瘤科大樓,一座3層的病理學大樓,一座17層的職員宿舍及一座10層的日間醫療中心及一座護士學校。全部院舍都由有行人道、隧道或天橋連接,方便住來。

    醫院提供急症普通病床、深切治療病床、心臟深切治療病床、日間診療病床、弱智科病床、寧養病床、復康病床及急症室觀察病床共一千七百多張。服務包括創傷中心、急症室、核子醫學、病理學化驗、寧養服務、放射診斷和緊急輻射治療服務。專科範圍包括:婦瘤科、功能性神經外科、微創外科、介入神經放射學、立體定向放射外科、脊椎神經外科、神經血管外科、神經腫瘤科、神經血管外科、不育科、腸胃肝臟科,心臟科,內分泌及糖尿科,老人科,血液及血液腫瘤科,感染及傳染病科、肝膽胰外科、血管外科、上消化道外科、乳腺外科、大腸肛門外科,甲狀腺外科、整型外科、泌尿外科、胸肺外科、紓緩內科,腎科,腦神經科,呼吸系统科,風濕病科、復康科、內科、麻醉科、心胸肺外科、聽力學科、弱智科、臨床腫瘤科、腦神經外科、婦產科、牙科、眼科、皮膚科、矯形及創...

    聯網亦於2003年接管的衛生署轄下8間普通科門診,包括:社區醫療中心 1. 1.1. 容鳳書健康中心 1.2. 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 1.3. 元朗賽馬會健康院 診所 1. 1.1. 仁愛普通科門診診所 1.2. 屯門診所 1.3. 屯門湖康診所 1.4. 錦田診所 1.5. 天水圍健康中心(天瑞路) 1.6. 元朗容鳳書眼科診所(已於2005年3月29日遷往屯門眼科中心) 八間普通科門診分佈於聯網不同的位置,以配合聯網發展社區醫療服務的模式,成為聯網核心的社區醫療基地。 其他的輔助社區醫療中心則分佈於區內各主要地點,如公共屋苑及各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達致整套全面而有效的社區醫療模式。 1. 其他設施及社區服務 1.1. 病人圖書館 1.2. 義工服務 1.3. 輔導服務 1.4. ...

    屯門醫院一直有「地獄醫院」和「攞命醫院」之稱,因其服務量過大但資源貧乏,令預約手術延遲,常發生嚴重醫療事故。根據醫院管理局2009/10年外科手術審核報告顯示,醫院更是病人接受手術後30日死亡率最高的醫院。 醫院過去在非緊急手術表現最差,曾於2010/11,2012/13,2014/15年度,共3個年度中排「包尾」,手術後病人出現併發症、死亡率的風險,超出標準水平兩至三倍。醫生士氣極低落,有醫生寧願不升職,並打算離職,甚至有醫生不敢向友儕稱在屯門醫院工作。 2009年10月8日 , 年逾七旬長者八月下旬不慎在家跌倒並傷及左膝。因持續疼痛,八月廿八日下午向屯門醫院求診,因左膝骨折往屯門醫院求醫,獲注射止痛針及打石膏。於打石膏後不久即感呼吸困難,雖獲處方口服藥紓緩及安排留院,但至當晚約九時半,婆...

    屯門醫院官方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醫院管理局相關網站 - 屯門醫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天晴邨所在的天水圍103區及104,乃港府1995年完成的天水圍北發展研究中獲規劃為夾屋及私人住宅用地 [1],由於後期適逢亞洲金融風暴樓市下滑,政府遂於1999年決定將兩幅用地撥作興建公共租住房屋 [2]。

  6. 該署指出,第二期工程將在資源中心附近、即天水圍第109區及117區(即天業路公園停車場)進行總面績約8.9萬平方呎的康樂及文化綜合項目,包括興建一個可用作多種球場的多用途場地、室內草地滾球場等,並會興建小型圖書館作為重置及擴充天水圍北

  7. 醫院大樓樓高11層,地下主要是急症室及日間寧養中心,1樓有社區服務中心及圖書館,2樓有餐廳、病房及手術室。為了擴展服務,醫院成立了創傷科小組及提供先進的心導管化驗室裝備,並且設有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深切治療部及冠心病護理部。[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