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妄想就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就是見思煩惱

      • 妄想就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就是見思煩惱。 妄想是所知障的根源,分別執著是煩惱障的根本。 《華嚴經》裡面,釋迦牟尼佛初成道的時候,就很感慨地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這個話說得多清楚,我們的過失,就是在一切法裡面起了妄想分別執著。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經典原文】複次,佛子! 如來智慧無處不至。 何以故? 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華嚴經》 【經文解釋】大家想一想,為什麼要用功? 我們的心很散亂,想東想西,像跑馬燈似的,一刻也不停,我們用功的目的就是要「降伏其心」。 無論用什麼功,都是為了把我們無量劫以來所養成的一切人我是非,貢高我慢,煩惱障礙等壞的習氣去掉。 我們的自性本來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但是由於我們無始以來的愚痴,形成了許多壞習氣、壞毛病,這些壞習氣、壞毛病將我們的自性障蔽了。 所以,我們今天要用功。 不用功就不能去掉壞習氣,就不能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證道後說:「奇哉,奇哉!

    • 妄想與執著有何不同?1
    • 妄想與執著有何不同?2
    • 妄想與執著有何不同?3
    • 妄想與執著有何不同?4
    • 妄想與執著有何不同?5
  3. 懇請導師用最精煉易懂的言語為我們闡明什麼是執著分別和妄想淨空法師答那我要問你你起心動念為不為自己想為自己這就是分別執著你起心動念為不為別人想為別人想也是起心動念

  4. 2012年5月28日 · 妄想就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就是見思煩惱妄想是所知障的根源分別執著是煩惱障的根本。 《華嚴經裡面釋迦牟尼佛初成道的時候就很感慨地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個話說得多清楚我們的過失就是在一切法裡面起了妄想分別執著換句話說執著要不斷六道出不去。 執著是見思煩惱,包括見惑和思惑。 見惑有五大類: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 執著這個身是我,這是身見。 現在人哪一個不說這個身是我呢? 以為身就是我,對這個身非常地愛護,這是錯誤的。 學佛無論是大乘小乘,第一個就是破我執。 破我執之前,第一個破身見,就是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 第二個是邊見,凡是相對的,都是邊見。 有大就有小,有我就有人,有是就有非,有正就有邪,這都叫邊見。

  5. 2011年7月13日 · 不少人在斷句時常在妄想執著之間加一個逗號無明」、「妄想」、「分別」、「執著相提並論進而臆斷佛教是反對任何形式的執著。 《現代漢語詞典執著一詞的解釋就是最好的例證:「執著原為佛教用語指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後來泛指固執或拘泥。 」 [1] 「執著」因而被看成是百分之百的貶義詞,令不少人對佛法要旨產生疑問:對於事業、前途、生活目標等人生大事,執著地去追求,有何不對? 對感情忠貞不渝,有何不好? 堅持不懈追求正義,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也無怨無悔,有何不妥? 佛教真的是反對任何形式的「執著」嗎? 本文將從實現理想所需要的主因與助緣等方面對佛教「執著」之本意作一嘗試性的探討。 1. 斷「妄想」,樹「正念」 「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 若以染污意,或語或行業。

  6. 2010年10月20日 · 執著的意思是放不下非常在乎介意自己的想法與看法或自己的立場態度以及身份只要是與自己相關的任何時任何事任何物任何人乃至於任何觀念你都很在乎的話那就是執著表面上看來固執和執著好像一樣但是執著不僅如此執著是心中放不下的牽掛有的是牽掛著愛情有的是牽掛著名位有的是放不下名利權勢有時候雖然沒有特別的對像和原因但就是對任何事都非常在乎包括在乎自己帽子戴得怎麼樣? 頭髮梳得怎麼樣? 臉上長了什麼東西? 只要跟自己有關係的事情都非常在乎。 過度的執著甚至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病症,因為樣樣東西都很在乎的人,他的精神一定經常處在緊張狀態中,沒有辦法放鬆休息。 以佛法來講,執著又叫‘我執’,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而且非常在乎自己的利害得失。

  7. 2012年8月24日 · 為學日益對修道人來講不是好事情是障礙為道要日損修行人要把妄想分別執著天天減少可不能增加2 什麼叫妄想什麼叫分別什麼叫執著妄想就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就是見思煩惱妄想是所知障的的根源分別執著是煩惱 ...

  8. 心本清淨妄想而起煩惱心無罣礙執著而起痛苦。. 若無妄想執著本無一物何染塵埃。. 生:但用何心?. 師:用「清淨心」來走過一生!. 生:清淨談何容易?. 師:人的想法,太複雜、太困難、太主觀,所以認為不容易,因此清淨心,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