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5日 · 用藥策略、新藥發展專家一次解析|Heho Topics. 日期:2023 年 9 月 5 日 作者: 王芊淩. 睽違20年阿茲海默症終有新藥. 睽違20年! 阿茲海默症終有新藥獲准上市,台灣可用時機這邊看|Heho Topics重點回顧. 家屬面對失智症會感到害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現階段藥物並沒有辦法阻止病程進展,或是恢復已受損的大腦細胞,但相隔長達二十年之下,終於有新藥 Lecanemab 在 7 月初獲得美國 FDA 批准,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坦言:「往後五年將有更多新藥物可以選擇。 」只是家屬在陪伴患者用藥與否也有許多眉角要注意。 用藥困難與醫師討論減少藥物顆數.

  2. 2019年1月31日 · 采福適膜衣錠(Linezolid、ZYVOX)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新抗生素,針對已經有抗藥性的各種細菌作為新一代可殺菌的抗生素,所以多半應用在醫院型的感染,如醫院型肺炎等;另外也會用在皮膚感染、複雜性皮膚感染、併發菌血症的疾病等。 不過采福適會抑制酪胺酸代謝,酪胺酸是一種胺基酸,可以到腦內產生多巴胺,給人愉快的感覺,但如果代謝不良會導致 頭痛 、血壓上升,肌肉運動不良的問題,所以在療程中,要避免吃含有酪胺酸的食物,如臘肉香腸、起士乳酪、紅酒、啤酒、巧克力。 延伸閱讀. 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 三總王婷瑩藥師:用好用滿! 解決抗生素耐藥性的新希望竟然是在泥土裡. 50萬人鼻子裡有黴菌! 抗生素吃太多引發過度免疫反應. 濫用抗生素導致超級細菌「NDM-1腸道菌」天生帶有抗藥性!

  3. 2023年11月23日 · 黃建賢醫師提供. 病人透過 3 提問掌握自己的藥物內容. 不過,好消息是,透過衛教與醫療端的控管,目前發現原先對甲氧西林抗生素具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比例,已經有所下降。 王復德強調,代表抗藥性並非不可逆,往後除了控制,也會以追求降低抗藥性為目標。 因此,讓細菌不要出現抵抗性,民眾學習正確服用觀念相當重要。 陳宏麟建議,民眾平常看病可透過簡單 3 問,來掌握自己的藥物內容,包括: 「有沒有」:藥物是否有抗生素。

  4. 2019年11月15日 · Posted on 2019 年 11 月 15 日 by 盧映慈. 11月17日是世界肺癌日,而肺癌一直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一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發現時多半已經是晚期,但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卻平均1年就產生抗藥性。 但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發布研究,發現只要符合幾項條件,就很有機會可以治療超過5年卻不會有抗藥性。 標靶藥物的使用.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王金洲表示,肺癌患者有6成帶有EGFR基因突變,所以對於標靶藥物的反應效果很好,如果不能切除,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是很好的選擇。 但對於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說,單一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像是艾瑞莎(Iressa)、得舒緩(Tarceva)之後,平均1年就產生抗藥性,很多人就在這種無奈的情況下過世。

  5. 2018年4月27日 · 日期:2018 年 4 月 27 日 作者: 陳 亦云. 幾年前有個婦女團體公布「女性用藥知識與調查」,結果有64%的受訪者表示「會將沒吃完的藥留著等需要時再吃」,顯示有相當比例的台灣女性習慣把吃剩的藥品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一般家庭都會有一堆備用的藥品藥膏,很可能都過了有效期限. 習慣把沒吃完的藥品留下來的並不止是女性,事實上絕大部份的家庭都會有些備用的成藥或是醫師處方藥品,特別是罹患慢性病的患者,憑著慢性病處方箋定期拿藥,更可能會出現有存藥來不及在下次取藥前吃完的狀況,久而久之就出現藥物存放是否會超過效期的問題。 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網站報導,藥商在研發藥品時,會將藥品置於不同的環境、溫度、濕度下進行實驗,測試藥品經過多長時間效力開始減弱。

  6. 2021年2月23日 · 美國最新的保健觀念,就建議三餐吃蔬果,以有效改善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糖尿病,並發揮減重、抗老化與養顏等作用。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4種食物成為天然「血管新生抑制劑」 余展說,醫學研究發現當癌變細胞成長到原子筆尖大小,就會開始「接水電」,也就是透過血管不斷增生以提供養分,進而攻城掠地。 「血管新生抑制劑」成為許多癌症新用藥的主要成份,藉著抑制癌細胞血管新生,讓癌細胞營養不足而凋零。 「其實抑制癌細胞血管新生的作用,本來就存在很多蔬果的營養素成份,」余展舉實例如:大豆裡的大豆異黃酮、葡萄的白藜蘆醇、蕃茄有茄紅素、綠茶有兒茶素等,另外蔬果的纖維素也是體內好菌成長的關鍵,可以改善胃腸菌叢,提升健康,三餐多吃蔬食就是最好的抗癌藥,讓癌細胞「斷水斷電」,提升人體免疫力。

  7. 2021年8月30日 · 類風濕性關節炎 (RA)是身體免疫系統的警報,免疫系統主動攻擊身體的關節組織,造成發炎反應,引起關節的疼痛、變形,甚至無法再使用。 雖然別人看不出什麼異狀,容易以為「只不過是個關節痛」,但對患者來說簡直是人生酷刑,連生活都難以自理。 不過現在已經有不少針對免疫系統的藥物,不只能幫助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還能改善關節變形的問題,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蔡秉翰說,近年來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許多突破性的治療,像是皮下或靜脈注射的生物製劑,最近更是有新的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上市,這些藥物藥效作用比較快速,且也比傳統型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有效,副作用也大幅降低。 不過由於價格昂貴,目前使用前皆需向健保專案事前申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