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2月16日 · Mei指,最常見到「失分位」的環節是技術評估(skill assessment),原因是他們高估了自己的工作經驗,提交文件不夠或不正確。 譬如大部分人會以工作職級去計,而忽視了真正的工作內容。 Mei表示,藍領工種在澳洲向來是高需求,例如電工、汽車技工、木匠,但香港能以此技術成功申請澳洲移民的,每年不足5名,主要是申請者的IELTS(國際英語水平測試)不合格。 (節錄) 【全文︰ 前澳洲移民官拆解 低技術移民最快3年申請永居權 】 (收費文章) 欄名 : 移民攻略. 80後女生黎美紅(Mei)為澳洲出生的香港人,曾在澳洲移民局工作8年,目前為Ray White移民部總監,接觸無數移民澳洲的個案,今次由Mei娓娓道來申請澳洲技術移民的竅門。 Mei表示,自去年下半年.

  2. 2022年1月28日 · Gentry和她的家人將加密貨幣視為建立世代財富的一種方式,並計劃長期持有以累積財富。 Gentry提醒,雖然她在虛擬資產市場獲得豐厚的收入,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不會永遠上升,而加密貨幣的波幅很大,投資者要留意風險。 以比特幣為例,雖然去年升破6萬美元,但今年已跌穿3萬美元,更由年初的3.7萬元,跌至最新的2.8萬美元水平,跌幅達23.3%。 責任編輯:李瑩.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 App. 欄名 : 理財學堂.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近年虛擬資產市場愈炒愈熱,NFT(非同質化代幣)交易金額亦屢創新高,也令不少人在短時間致富。 原本任職金融界的美國在職母親Brenda Gentry去年辭去全職工作,創辦加密貨幣顧問公司。 隨着NFT熱潮.

  3. 2024年4月15日 · 強積金是港人退休儲蓄重要一環,涉數十年投資,基金長期表現自然是關鍵。 本文羅列「 滙豐強積金智選計劃 」20隻強積金基金近1年、3年、5年和10年的回報。 就以最新的2024年3月數據作分析,研究若使用滙豐,哪些基金可以取得較佳回報。 2024年第一季表現重點如下: 兩者美股基金近1年回報強勁,大賺逾26%,智優逸美股指數長線跑贏同行; 兩者歐股基金近1年回報亦不俗,賺逾11%,智優逸歐股指數長線處於行內前列; 環球股票基金長線處於行內前列; 「懶人基金」表現排名長期較佳。 數據來源: 積金評級. 滙豐強積金智選回報表現 . 點擊圖片放大. 要留意的是本文引用的回報率僅為歷史數據,不代表、不保證未來表現,而3年、5年及10年的數據,皆為每年平均回報率。 滙豐強積金智選計劃.

  4. 2021年6月24日 · 科斯托蘭尼最知名的理論是在《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一書中提到的「雞蛋理論」,此理論與巴菲特名句「別人恐懼我貪婪」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認為股市不論升跌都是由3個階段組成,分別是修正階段、調整階段及過熱階段。 這3個階段會不斷循環,交易的成功關鍵就是逆向操作。 在股市處於過熱階段,投資者情緒仍亢奮時,應該離場或沽空。 在股市存於調整階段時,保持耐性,待到了跌市末段及下一個升市之初大手入市。 【索羅斯「反其道」投資哲學 大鱷偏向虎山行: 按此 】 雞蛋理論的運作 . 點擊圖片放大. +4. 怎樣去判斷股市處於甚麼階段呢?

  5. 2021年4月26日 · 在1980年代初,基金經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成為世界上其中一位著名的投資者,其管理的基金Fidelity Magellan在1977年至1990年間,每年產生約29%的回報,為投資者創造豐厚的收益。不過,他最有名的是其經典著作,包括《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及《戰勝華爾街》等,為投資者帶來無數的投資智慧 ...

  6. 2023年12月15日 ·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 表示,是次美國議息後,滙豐銀行宣布最優惠利率(P)維持不變,料美息見頂且來年預期減息下,理論上香港今輪加息周期已完,息口料已見頂,業主供樓負擔沒再增加,對復甦中之樓按市場相對正面。 對於美聯儲減息時機,曹德明參考2004年加息周期之歷史數據顯示,聯邦基金利率於2006年7月升至5.25厘後,橫行約14個月後才於2007年9月開始減息,當時香港亦跟隨減P。 他認為即使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內已大幅回落,但與目標2%仍有距離,而美國11月非農數字強過預期,失業率仍低,另外油價高企和房價上揚,再者俄烏及以巴等危機令通脹前景不確定,相信聯儲局將繼續盯緊市況及通脹走向,聯邦基金利率將於明年上半年維持高水平一段時間。 香港拆息亦將繼續徘徊4厘以上高水平一段時間 。

  7. 2023年12月11日 · 近日市場對美聯儲明年減息的期望愈來愈高,利率期貨也顯示,美聯儲最快在明年第二季就減息。 這種期盼一旦與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目標有着愈來愈大的分歧,會如何影響真正的利率走勢?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Mohamed El-Erian 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一旦市場與美聯儲的分歧愈來愈大,只會推遲聯準會減息的決定。 他指出,市場與美聯儲信號的分歧愈大,就愈有可能逼使央行採取對他們不利的道路。 這是因為市場對減息的熱衷會放鬆金融狀況,並加劇美聯儲對通脹壓力的擔憂,從而推遲市場一直押注的減息。 投資者愈忽視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央行發出的訊號,他們就愈有可能發現自己在這場辯論中處於失敗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