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全民退休保障不單能夠紓緩長者貧窮問題,更為所有階層提供社會保障無論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方案抑或周教授的老年金方案,研究報告均顯示政府僱主和僱員三方供款的模式可行,而向長者每月發放3000多元退休金亦屬可負擔的水平,社會不會因實行制度而承擔太大壓力。 4. 不少先進國家都同時實行基本老年金和職業性個人儲蓄制度,造就一套能夠互相配合的綜合退休保障方案,讓市民能夠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這些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主流方案,並已運作多年,可作為參考。 社會的初步反應. 5. 周教授的研究報告公布後,不少持份者紛紛發表對制訂全民劃一金額及免審查的老年金制度的意見。 在報章所見,政界方面,支持的政黨稍佔多數,商界則絶大部分表示反對,部分經濟學者亦表示反對;發聲的民間社會團體則以支持為主。 6.

  2. 2015年12月30日 · 2015-12-30. 撰文王于漸. 扶貧委員會上周發表千呼萬喚的退休保障 前路共建諮詢文件但早於發表前已走漏風聲說道政府已為退休保障計劃公眾諮詢預設框架只有不論貧富有經濟需要兩種方案可供選擇旋即於公眾諮詢正式開始前觸發社會爭議激怒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的支持組織自然不足為奇民間有關退保的意見從來分歧。 政府提出的模擬方案頗有意思,例如,比較「不論貧富」向所有年滿65歲長者發放每月3230元(2015年價格水平)的退休保障金所需的公共開支,與只發放給「有經濟需要」長者(資產在80000元或以下的單身長者和資產上限為125000元的長者夫婦)的開支。 這兩個方案與現行安排,所謂「基線情況」(即不作任何改動)的對比見【表】。 附表. 對比兩大方案.

  3. 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行政摘要 5 第二,是政府在退休保障上所應扮演角色的分歧。部分意見認為,政府 只應協助經濟上需要的長者,因政府的財政資源有限,不能滿足全部年長市 民的需要。相反,部分意見認為,以香港的經濟發展水平,及豐厚的財政儲

  4. 其他人也問了

  5. 香港人口高齡化,長者貧窮問題嚴重及現有退休制度缺乏保障等都是近年社會熱切討論的議題,萬眾期待由扶貧委員會委託周永新教授研究團隊負責的退保研究報將於本月底向政府提交報告, 藉此關鍵時刻,社聯希望提出幾點原則性問題及方向, 引發討論。 討論及建議. 2. 維持現狀? 還是需要改善? 2.1 雖然現時政府已為長者提供多項經濟援助, 有一定覆蓋率,然而這些措施都有不足之處, 需要改善。 公帑支付的退保制度. 措施. ( 受助人數目1 2) 限制. 必須低於特定收入及資產水平才有資格領取,未能保障部份資產或收入僅高於限額的低收入長者. 長者若與家人同住, 不能獨立申請綜援,使部份與家人同住卻未得到家人供養的長者未能申請. 有標籤效應,部份長者因而拒絕申請.

  6. 老年人口中(65 歲及以上),43.5% 生活在「貧窮線」之下,就算計入各項社會保障措施提供的現金援助,三個長者中仍有一個生活貧困,可見老年貧窮問題是嚴峻的、絕對不可忽視。 領取綜援的長者(60 歲或以上)數目維持在18萬人的水平。 長者生活津貼自去年推出後,領取的長者約42萬人, 可見除領取綜援的長者外,其他年長市民擁有的資產亦十分有限。 3. 人口未來發展對退休保障影響. 香港人口老化速度快,耆老(old-old 指的是75歲及以上的人口)增加的數目尤為顯著。 隨人口老化,長者的生活保障醫護服務的需求、將是人口政策必須注視及處理的兩大議題。 儘管本港人口至2041年維持溫和上升的趨勢,但勞動人口於2018年開始呈現輕微的負增長。 長者就業方面,不少渴望可以繼續工作.

  7. 零支柱:給予貧困長者最低入息的社會保障制度. 設有資產審查機制確保社會上不會有長者落入赤貧狀態第一支柱:公共退休保障金. 國家對合資格者給予退休金。 不同國家對領取資格有不同定義,例如居住年限、審查機制。 某些國家亦不設任何審查機制。 第二支柱:強制性職業或個人的退休保障計劃. 要求僱員及/或僱主在退休前為職業退休計劃或個人的退休計劃進行供款。 確保社會上收入較高的市民除最基本的公共退休保障金外,能夠獲得額外退休金。 第三支柱:自願性的儲蓄制度. 通過個人的儲蓄協助維持長者退休後的入息水平。 第四支柱:非正式的支採 (如家人支援)及其他非財務的支援. 通過家人的支持或其他非財務性公共資源/服務,協助提升長者的生活水平。 五條支柱在香港的應用問題. 零支柱.

  8. 應日益嚴重的結構性老年貧窮問題因此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聯同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 策研究中心進行香港市民對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意見全港電話調查進一步了解 香港市民對現時長者退休保障制度的意見。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