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小腸氣後遺症 相關

    廣告
  2. 咳嗽或長時間站立後感到不適及疼痛是小腸氣的症狀之一。最快可即日預約見醫生。 認真、有醫德的專科醫生幫你解決小腸氣問題,專科醫生主理。

搜尋結果

    • 【小腸氣】一文看清成因、症狀、檢測方法、手術及其併發症 - 保泰人壽
      • 小腸氣除了會引致不適外,當小腫塊變得越來越大,更會卡住小腸,影響腸道暢通和腸道的血液供應,造成小腸梗阻,嚴重者更會導致小腸壞死。 如果患者在小腸氣位置上過度施加壓力,更有可能導致小腸穿孔。 此外,腹股溝突出的小腫塊可能會垂至陰囊部份,造成明顯的變形。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2月7日 · 外科專科醫生. 2023-02-07 07:30. 閱讀更多. 生活專欄. 內容. 小腸氣的正式名稱是疝氣hernia),指人體組織或器官移位例如腹腔內的大腸小腸從腹壁的缺口跌出而形成腫塊小腸氣修補手術十分普遍而且相當安全但正如其他手術一樣患者也有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以下就來了解一下4種常見小腸氣手術後遺症. 傷口出現疼痛及麻痺. 完成小腸氣手術後,部分患者或會感到傷口附近有間歇性的慢性疼痛,有時也可能因為神經線受影響而出現麻痺感。 一般來說,這些情況會隨著時間過去而減退及慢慢消失。 二、傷口腫脹及流血. 手術後的傷口可能會有腫脹或流血。 如果患者是男士的話,腫脹可能會延伸至睪丸或陰囊附近。 三、傷口出現發炎.

  3. 2020年4月7日 · 更新 2022-07-22. 甚麼是小腸氣小腸氣又稱為疝氣指在腹腔壁出現缺口內藏通常是腸道就有機會從腹腔的缺口突出形成小腫塊小腸氣是幼兒常見的疾病多數出現於男性因為男性的腹股溝位置有一條先天性管道未閉合約有27%男性會患上小腸氣。 女性患上此病的機率較低,約有3%比率會患上此病,主要因為進行瑜伽或仰臥起坐等修腰活動時,因姿勢及用力不當而引發小腸氣。 小腸氣除了會引致不適外,當小腫塊變得越來越大,更會卡住小腸,影響腸道暢通和腸道的血液供應,造成小腸梗阻,嚴重者更會導致小腸壞死。 如果患者在小腸氣位置上過度施加壓力,更有可能導致小腸穿孔。 此外,腹股溝突出的小腫塊可能會垂至陰囊部份,造成明顯的變形。 因此,必須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延伸閱讀.

  4. 2022年8月25日 · 常見小腸氣手術後遺症. 一、傷口疼痛及麻痺. 接受 小腸氣手術 後,部分患者會感到傷口附近出現間歇性的慢性疼痛,有時亦可能因影響神經線而出現麻痺感覺。 這些情況一般會隨著時間減退及消失。 二、傷口腫脹流血. 術後傷口可能出現腫脹流血。 如果是男士的話,腫脹可能會延伸至睪丸或陰囊附近。 三、傷口發炎. 如患者在術後發燒,或傷口出現紅腫,便有可能是傷口發炎,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若置之不理,炎症就有可能惡化而引致傷口流膿,細菌感染等。 四、一般麻醉後的不適. 若患者選擇於醫院採用全身麻醉接受手術,一般會出現相關的副作用,包括疲倦、渴睡、噁心、嘔吐等。 小腸氣術後護理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大部分患者接受 小腸氣手術 後的後遺症都是輕微和短期的,只要有充足休息並遵照醫護人員的指示即可處理。

    • 小腸氣的症狀
    • 小腸氣的成因
    • 小腸氣手術
    • 小腸氣的預防方法
    下腹位置出現突起腫塊
    大腿內側腫脹
    腫塊附近有沉重、拉扯的感覺
    腹部脹痛、作嘔

    小腸氣可出現在任何人身上,但尤其幼兒、兒童及長者較常見。幼兒出現的小腸氣,多屬間接型疝氣,當中涉及腹股溝(大概位於大髀罅的位置)。腹股溝是位於腹部與大腿交接處、靠近腹部的一個斜向管道。若幼兒發育時沒有正常閉合,便會在腹股溝處會形成缺口,貫通腹部。腹腔內的器官如小腸、卵巢等,也可以透過此缺口凸出來,甚至會跌入男童的陰囊或女童的會陰內,產生異常腫脹,形成幼兒的小腸氣。 至於發生在長者身上的小腸氣,多數與年紀大有關,腹壁肌肉會開始弱化,並在腹股溝處形成缺口,令體內的器官(例如腹膜、網膜、小腸及大腸)容易經此向外擠出,而常見是小腸通過缺口突出到腹股溝內,就好像形成腫塊一樣,所以又稱小腸氣。 此外,由於男士的腹股溝空間較大,相對較大機會患上小腸氣。而在女性患者中,以孕婦患小腸氣的風險會較高。因為孕婦的...

    醫生可以為患者進行臨床檢查,例如要求患者咳嗽增加腹腔壓力,然後觀察腹股溝有否腫塊,來判斷是否有小腸氣問題。另外,也有機會安排超聲波、磁力共振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治療方面,現時沒有針對小腸氣的治療藥物,唯一是透過疝氣修補手術作治療,醫生會按照患者的嚴重程度,在適當時候建議進行手術,包括透過微創的方法,使用特製的人工網膜,覆蓋腹股溝的缺口位置,由於人工網膜會與附近組織融合,所以能夠強化腹壁內的缺損,令器官不再移位,從而解決了小腸氣的問題。

    綜合不同專家的意見,採取下列措施,可預防出現小腸氣或小腸氣發作: 1. 進行舉重、負重訓練等運動時,宜跟隨教練指引,循序漸進、量力而為,避免過度用力,令腹腔壓力過大 2. 多吃蔬果和多喝水,保持大便暢通 3. 避免或小心提起重物 4. 控制體重,預防肥胖 5. 若有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問題,盡快求醫及控制症狀 受到小腸氣問題困擾,宜及早求醫,接受適當治療。信諾尊尚醫療保為你提供全方位住院保險,全面覆蓋住院及膳食、手術費用、主診醫生、專科診治,每年賠償額高達港幣$5,000萬,更可享「入院免按金、出院免找數」住院安排。按此了解詳情。

  5. 小腸氣的症狀除了久站不適腹股溝有下墜感或疼痛亦是常見訊號小腸氣修補可分為開放式手術及腹腔鏡手術各有優點及風險應諮詢醫生選擇合適療程

  6. 小腸氣成因和症狀. 疝氣俗稱小腸氣是指人體組織或器官移位從腹壁的缺口凸出的現象。 小腸氣的成因有很多,包括慢性咳嗽、長期提舉重物、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病變等。 老人家是特別容易患小腸氣,其成因有幾項。 首先,老人家因欠缺活動,腹肌缺乏鍛煉,以致腹壁變薄,導致腹壁肌肉退行性病變。 另外,老人家自身免疫力較差,容易患上急性或慢性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做成長期咳嗽問題,老人家使勁咳嗽,腹腔內的壓力不斷增加,變薄了的腹壁就更容易穿破,引致小腸氣。 除此之外,長期便祕也是成因之一。 便祕時腹內壓力增加,加上年老核心肌肉變弱,亦可引致小腸氣。 當小腸氣被勒住而無法縮回腹腔內,小腸氣形成的位置通常會異常凸出,病人會在該處感到持續性痛楚、劇痛、觸痛,或出現紅腫。

  7. 小腸氣即疝氣又稱脫腸」,指內臟自腹壁突出而形成的腫塊大部分疝氣 都不會自行痊癒,也無法服藥治療,手術是唯一根治的方法。. 由於突出的器官 多為小腸故俗稱小腸氣」。. 如果放任不治療,疝氣有機會愈變愈大,突出 來的器官一旦「卡」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