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川崎病簡單來說是一種感冒後的血管發炎,所以全身有血管的部位會產生變化,包括嘴唇、手腳、眼睛等,不過最需要注意的是位於心臟的冠狀動脈也會造成發炎,如果發炎比較厲害,會造成血管鼓起來,形成血管瘤,是最常見的兒童後天性心臟病,在台灣每年大約有600-700位新個案發生,90%發生於5歲以下幼兒,台灣發生率為世界第三,僅次於日本與韓國,免疫球蛋白是很重要的治療藥物,可以讓這些孩子的冠狀動脈受影響的比例從四分之一 (25%)降到4%,但免疫球蛋白也不是萬靈丹,每十個孩子就有一個孩子 (10%)對第一輪的治療反應不好。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1月19日 · 川崎氏症兒童常見的血管發炎疾病之一,除了引起結膜充血、皮疹 (例如多形性紅疹等)、四肢浮腫外,也可能侵犯到輸送血液給心肌提供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導致冠狀動脈腫大或動脈瘤的出現。 嚴重的併發症包括心肌缺氧或心肌梗塞等致命的情形。 川崎氏症在1967年由日本兒科醫師川崎富作 (Kawasaki Tomisaku)所提出,雖然歷經了55年的醫學研究進展,目前致病原因仍不明確。 由於東亞國家如日本、韓國、台灣的疾病盛行率高於歐美地區,所以目前醫學研究推斷特定的基因表現和川崎氏症的發生可能有關聯。 得到川崎氏症一定要住院? 目前川崎氏症的標準治療包含經靜脈點滴給予高劑量免疫球蛋白合併口服阿斯匹靈藥物。 由於免疫球蛋白需要由靜脈點滴緩慢給予,得到川崎症的孩子皆需要住院治療。

  3. 2018年6月19日 · 川崎許多兒科醫師認為最棘手的疾病,台灣每年每十萬名五歲以下的兒童中,約有17至25例,且目前病因仍不明。 醫師指出,川崎居小兒後天性心臟病排行榜首位,「持續高燒」臨床診斷一大標準,好發於五歲以下的幼童,男童發生率也 ...

  4. 2023年10月10日 · 川崎病川崎什麼?. 川崎病是一種急性全身性血管發炎症候群,會引起皮膚、口腔眼睛黏膜、頸部淋巴結和心血管病變,目前尚不清楚致病原因,但亞洲地區的盛行率明顯高於其他西方國家,顯示此可能與基因有所關聯。. 川崎病好發於5歲 ...

  5. 2022年4月13日 · 孩子超5天发烧不退要考虑“川崎病”,与普通感冒的区别是……. 川崎病是一种与感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 “我们小孩发烧几天了,还以为是平常感冒,没想到医生说了一个陌生的病名,把我们吓出一身冷汗!. ”张先生在给儿子果果办理出院 ...

  6. 川崎氏症或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awasaki syndrome),又被稱為 黏膜皮膚淋巴結症候群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一種影響範圍擴及血管、皮膚、口腔黏膜、鼻子和喉嚨的疾病。

  7. 川崎 ( Kawasaki disease )又稱 川崎病 、 黏膜皮膚淋巴腺综合征 (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是一种以急性、自限性全身广泛的中小 血管炎 为特点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 [1] 。. 最常見的症狀為無法用常規藥物治療的 發燒 五天以上、頸部非化脓性 ...

  8. 2023年4月25日 · 川崎病的診斷標準是依據上述第一項發燒條件,加上第二至六項臨床症狀至少要有四項符合,才能診斷為川崎病。 或雖只有四項臨床症狀,但病患有心臟血管的合併症,亦可診斷為川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