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8月13日 · 整理一 常見細菌性食物中毒. 常見細菌一 腸炎弧菌截至目前為止發生最多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常見食品生鮮海產魚貝類或受其污染的食品說明台灣四面環海海產豐富也使生魚片等生鮮海產成為不少老饕的愛但腸炎弧菌也同樣喜歡住在這種溫暖的沿海地區因此生鮮海產魚貝類也就成為腸炎弧菌中毒的熱門食物另外如果有被接觸到而交叉污染的食物也有機會染菌造成食物中毒。 常見細菌二 沙門氏菌:近期新聞最常提到的食安危害來源. 常見食品:受污染的畜肉、禽肉、蛋、乳品等動物性食品及豆餡、豆製品等高蛋白植物性食品.

  3. 2024年4月15日 · 1. 腸炎弧菌 :潛伏期10~20小時,喜愛生長在有鹽的環境,因此污染海鮮食品居多。 發病後患者會有嚴重腹瀉、劇烈腹痛等症狀,嚴重將引發脫水死亡。 2. 彎曲桿菌 :美國每年有400萬人感染此菌,食用到受汙染的食物、牛奶或是水,都有可能造成感染。 症狀有腹瀉、血便,嚴重將引發敗血症。 KPS // Getty Images. 3. 金黃色葡萄球菌...

  4. 2024年4月4日 · 食物中毒算是個很廣泛的說法包含了各種不同的細菌或病毒感染多數在幫表現症狀的初期我們還不知道究竟是哪一種細菌或病毒造成的因為一般食物中毒還輕微的時候就是腸胃炎的症狀。 患者會肚子絞痛,想要跑廁所,開始有腹瀉症狀。 這時要注意自己的糞便是純粹水便,還是含有血絲或大量的血便,這與猜測致病原有關係,要記得就診時告知醫生腹瀉的狀況。 另外,還要告知有沒有發燒、嘔吐等情形。 另外,我們也需要注意這些噁心嘔吐及腹瀉症狀發生的時間點,不同的細菌或病毒造成症狀的時間不一樣,有的短至30分鐘內患者就開始上吐下瀉,有的則是要過上一星期才發病。 不過通常是吃到含有病菌的食物後一到三天發病。 多數的食物中毒症狀並不嚴重,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只是腸胃不舒服一下下,拉個幾次就會過去了。

  5. 2021年3月5日 · 細菌性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 4至30小時不等,通常是12至24小時. 腹瀉、腹痛、噁心、嘔吐、發燒. 海洋、海產、介貝類水產動物. 生吃或未煮的海產、介貝類水產動物、海產製品和醃製食品 (例如海蜇、墨魚、鹹菜及燻蹄) 貯存溫度和陳列時間要適當 ...

    食物中毒類別
    致病媒介
    潛伏期/病發期
    病徵
    細菌性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
    4至30小時不等,通常是12至24小時 ...
    腹瀉、腹痛、噁心、嘔吐、發燒 ...
    細菌性食物中毒
    沙門氏菌類
    6至72小時不等,通常是12至36小時 ...
    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發燒 ...
    細菌性食物中毒
    金黃葡萄球菌
    30分鐘至8小時不等,通常是2至4小時 ...
    噁心和嘔吐 ...
    細菌性食物中毒
    臘樣芽孢桿菌
    如主要是嘔吐,1至6小時不等;如主要是腹瀉,6至24小時不等 ...
    噁心和嘔吐;或腹瀉和腹痛
  6. 2022年10月20日 · 2022年10月20日. 病原體及病徵. 食物中毒通常由進食受污染食物或飲用受污染食水所引致食物或食水會受細菌病毒寄生蟲生物毒素或化學物污染部分常見的食物中毒沙門氏菌細菌該等病原體常被發現之處在家養及野生動物中廣泛存在亦常見於食用動物例如家禽豬和牛和寵物例如貓鳥類和龜等爬蟲類動物)。 該等病原體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來源:未熟透的肉類、肉類食品、家禽、未經 加熱殺菌處理 的奶、生的蛋及蛋製食品(如布甸)。 病徵: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及腹痛,或有發燒。 若未能及時接受適當治療,可能出現致命的嚴重併發症,如脫水及敗血病等,但這些情況十分罕見。 金黃葡萄球菌(細菌) 該等病原體常被發現之處:喉嚨、鼻腔、皮膚、切傷及創傷的傷口。

  7. 致病菌有很多種類最常見的有: [備註如欲得到更多有關上述細菌性食物中毒以及在香港可能出現的其他類別的食物中毒的資料和預防方法可參考 附錄V .] 引致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 熟食被污染. 熟食被食物處理人員、生的食物、會與食物接觸的表面或蟲鼠污染。 熟食貯存不當. 熟食被存放在攝氏4度至60度之間過久。 食物未經徹底煮熟. 生的食物未有徹底煮熟,以致未能減少食物內的致病原。 熟食翻熱不足. 未能把熟食翻熱至攝氏75度。 食物於烹煮前未有徹底解凍. 未有徹底解凍的食物會有大量細菌或病原體,需要較長時間才可達到殺菌的溫度。 因此,如烹煮時間不足,細菌或病原體仍會在食物中生存。 過早配製食物,又沒有把食物貯存在溫度控制適當的環境。 食物處理人員受到傳染病感染.

  8. 2022年7月2日 · 食物中毒是指吃下含致病菌的污染食物或是含有毒素化學物質的動植物後所產生的任何疾病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 腹痛、腹瀉. 頭暈、發燒. 四肢無力. 近五年食物中毒的常見致病原.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的統計資料近五年 (2017 – 2021) 有通報之食物中毒案例中平均人數為5705人且季節更替時常是感染高峰致病物質以諾羅病毒仙人掌桿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佔比較高。 註:若由 不同細菌或病毒共同引起,則患者數重複計算。 八種常見致病原的特徵. 諾羅病毒. 近五年諾羅病毒所造成的食物中毒,每年幾乎都有上千例,其潛伏期約在24-48小時,傳染方式包括: 糞口途徑. 人與人直接接觸. 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根據統計資料,其傳染高峰為11月至隔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