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6日 · 他盤點5大最常見的食物中毒細菌,包括:腸炎弧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與肉毒桿菌,呼籲務必攝取熟食、確保衛生。

  2. 2024年4月13日 · 一文認清食物保存4迷思防中毒. 撰文:Heho健康. 出版: 2024-04-13 10:02 更新:2024-04-13 10:02. 近日引起民眾關注與惶恐的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也引發民眾對於食物保存的相關事宜探討。. 營養師點出民眾常見的食物保存迷思,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要多加留意 ...

  3. 2024年3月27日 · 沙門氏菌(Salmonella spp.)引起的食品中毒時有所聞,台灣食藥署擷取近6年(2017年至2022年)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紐澳、日本等國家及區域的食品安全警訊,發現與微生物相關的警訊約有6成,其中高風險病原微生物的沙門氏菌排名高居第2

  4. 2023年8月25日 · 在各種細菌中,沙門氏菌及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2022年分別佔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個案約56%和36%,涉及生吃或未經煮熟的蛋及蛋類製品、肉類、家禽及其製品、海產,以介貝類水產動物海產製品和醃製食品等。 其餘細菌則包括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和蠟樣芽孢桿菌。 以沙門氏菌類為例,食物中毒會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和發燒的徵狀,潛伏期通常是12至36小時。 食物環境衛生署建議,應徹底煮熟食物,以及於製造糕點和甜品時,避免使用未經巴士德方法消毒的蛋。 即看以下各類致病媒介的資料和預防方法 . 哪個細菌最常導致食物中毒? 沙門氏菌是主要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 詳情看此 ... 截至2023年首半年,本港共錄得多少宗食物中毒個案?

  5. 2024年4月3日 · 台灣小兒感染科醫師李尚謙在Facebook粉專表示,關於食品安全,有一些迷思真的需要被釐清,譬如食物掉到地上3秒內就可以撿起來吃、微波爐可以殺死細菌、食物只要加熱過後就沒事了等6大迷思。 迷思一、食物中毒就是因為我最後一次吃的食物。 李尚謙表示,除了某些毒素和病毒外,大多數食物中毒需要比幾小時更長的時間才能讓你生病。 食物中毒的症狀可能在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後的幾小時至幾週內出現。 因此,你的上一餐食物可能是無辜的。 食物中毒常見4大物質(按圖👇👇👇) + 12. 相關文章:食物安全|5至9月食物中毒高峰期! 拆解4大元兇營養師5招防病毒. 迷思二、食物中毒最壞的情況只是肚子痛。 李尚謙指出,這次有人死亡就說明了這是錯誤的想法。 雖然大多數食物中毒案例都輕微,只會出現一兩天的症狀。

  6. 2024年4月12日 · 食物中毒是由於攝取受到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引起的疾病,根據台灣衛福部食藥署的定義,當2人或2人以上因攝取相同食品,而出現相似症狀時,就稱為1宗食物中毒案件。

  7. 2022年5月27日 · 依據2020年食品中毒案件病因物質分析,前四名為:諾如病毒、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及腸炎弧菌: 一、諾如病毒. 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如接觸到病患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未徹底消毒觸碰污染食品;吃到或喝到受諾如病毒污染的食品、飲料或水源、貝類產品。 預防方法: 1. 養成良好個人和食品衛生習慣,用餐前或處理食物前應確實以肥皂洗手。 2. 貝類水產品需徹底煮熟再食用,飲用水要煮沸。 二、沙門氏桿菌. 主要為食物被動物接觸或糞便污染的食品或水,如:雞蛋、禽畜肉等動物產品,或豆餡、豆製品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植物性食品;食物未經烹煮的食品,如使用生蛋製作未經高溫烘焙的提拉米蘇、慕絲蛋糕;生食與熟食交叉污染。 預防方法: 1. 沙門氏桿菌於60℃加熱20分鐘或煮沸5分鐘即被殺滅,故食品應充分加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