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日 · 在財富增值路上,讓自己收入增加是最好的理財方法之一。 但有報告指出,不少僱主為降低成本,採取了「提供誇大職稱」的策略,這情況在香港及大中華區較為常見,但只會造成反效果,導致公司內部效率低和不公平,並可能最終導致員工流失。 報告指,大中華區僱主常誇大職稱以降低成本; 香港六成的年輕員工期望12-18個月內可以晉升; 七成員工表示新的職稱無法使他們留在公司。 「負責人」或「經理」經驗要求不超過兩年. 專業招聘機華德士 (Robert Walters)指出,職稱膨脹現象在香港及大中華區較爲常見,這是在經濟不確定的背景下,僱主降低成本的措施之一,為吸引和留住人才而提供誇大的職位名稱,這種做法往往並不需要相應的經驗、技能或者匹配的薪資。

  2. 2020年10月16日 · 台灣一名小學六年級女生,帶手機回學校,更收錢分享網絡數據給同學,被老師發現並向家長投訴。 其後該名家長在社交媒體分享事件,引來網民熱議。 Brian Cha(車志健)網上推銷課程惹爭議 激勵課程能否增加賺錢能力? 該名家長日前在Facebook群組「 爆廢公社 」發帖,表示自己讀小六的女兒,被老師寫聯絡簿投訴,原因是她偷偷帶手機去學校,還將網絡分享給同學,每人每天收取50元新台幣(約14港元)。 老師打電話給家長時,還問了他們家是不是做生意的,「小孩怎麼這麼精明? 」事件讓該家長哭笑不得,不知道該如何懲罰女兒。 網民不同意處罰 應引導正確方向. 不少網民驚嘆該名小學生的生意頭腦,認為不用懲罰她,只會埋沒她的天份,「沒甚麼好懲罰的啊,我覺得算是生財有道」、「真的很精,溝通溝通就好啦!

  3. 2020年8月28日 · 車志健(Brian Cha)成為近日網絡焦點,以「淹浸式」網絡廣告包括Youtube,fb等,力銷聲稱能幫助提升賺錢能力的網絡課程。. 不少網民批評廣告過份強調導師的賺錢能力,又質疑課程內容不值額學費。. Brian Cha近日受訪回應網路爭議,到底這些傳授網上營銷 ...

  4. 2019年11月22日 · YouTuber四大收入. 未必好多人知YouTuber係點賺錢,另一知名YoutuberJ就曾經拍片爆料,YouTuber主要分為4收入,分別係YouTube影片廣告收入、觀眾贊助、拍片幫品牌宣傳,同埋喺社交平台進行品牌宣傳,其中最收入梗係拍片幫品牌宣傳同喺社交平台進行品牌宣傳。 J曾經年賺100萬,即係平均月入約9萬幾,已經算係犀利,但Ming就更加勁,自爆高峰時曾月賺25萬,後尾佢被經理人公司解約,每月收入銳減至5萬,但其實都高過香港好多打工。 【延伸閱讀】 做YouTuber好好搵? J爆YouTuber月入5萬不是夢.

  5. 2020年6月1日 · 網絡媒體研究機構MarketCast去年底為《華爾街日報》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千禧世代中大約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有意投資,但不知從何下手。 對這些潛在投資者來說,在網絡上學習金融知識更自在。 調查顯示,46%的千禧世代傾向在網站上學習理財,18%偏好靠社交媒體學到理財知識,僅25%會選擇接觸理財顧問等專業人士。 另外,38%的千禧世代表示會追蹤社交媒體上的理財YouTuber,而X世代(1965年至1980年出生)中,只有16%會這樣做。 KOL與廣告產品的利益衝突. 但是,這些理財YouTuber獲取報酬的方式,可能帶來利益衝突等問題,例如替贊助商推薦他們的產品。 Ryan的網站列有免責聲明,說明若透過該網站的連結購買產品,他可能會拿到佣金,亦強調「僅推薦有幫助和有用的產品及服務」。

  6. 2024年5月23日 · 本港樓市全面「撤辣」後一度出現小陽春,惟最近陷入拉鋸,形成成交「量升價跌」的格局。. 新盤低開實行「以價換量」策略,掀起撻訂疑雲,二手市場亦承壓。. 市傳銀行因應資金成本及信貸風險陸續收緊按揭審批申請,對後市影響有多?. 本港首 ...

  7. 2023年11月3日 · 巴菲特投資上的副手、現年99歲高齡的芒格上月底出席Acquired播客節目作一小時訪談,題目包括巴郡在日本和中國的投資機遇,他在節目中亦嚴厲批評創投公司,指責它們以犧牲他人的利益為代價致富。 同場加映,芒格談巴郡在日本投資: 【股神拍檔】巴菲特投資日股3年勁賺近3倍 芒格盛讚百年一遇低風險高回報. 像賭徒多過投資者. 芒格認為,要做出良好的投資決策非常困難,在創業投資中每次都行出正確一步「幾乎不可能」。 因此,創投公司必然帶有跟風和投機的性質,他指出:「有些交易非常熱門,你(創投公司)必須如此迅速地做出決定,以至於你總是在賭博。 芒格表示,從創業投資中賺到最多錢的人很像投資銀行家,總是在盤算接下來要進入哪些熱門新興領域:「他們不是偉大的投資者,也不擅長任何事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