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萬清團隊與荷蘭皇家科學院聯合開發了兩套針對耳念珠菌的診斷方法,一是針對沒有質譜儀的單位和國家,搭建一個只需幾萬元的檢測平台;第二種方法是,跳過培養步驟,避免人為漏檢,直接對抽血樣本進行檢測。 兩項技術已經完成實驗室驗證,但是國內臨牀病例過少,暫時無法進行臨牀試驗。
      baike.baidu.hk/item/耳念珠菌/23405699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廖萬清團隊與荷蘭皇家科學院聯合開發了兩套針對耳念珠菌的診斷方法一是針對沒有質譜儀的單位和國家搭建一個只需幾萬元的檢測平台第二種方法是跳過培養步驟避免人為漏檢直接對抽血樣本進行檢測。 目前,兩項技術已經完成實驗室驗證,但是國內臨床病例過少,暫時無法進行臨床試驗。 病例.

  3. 2023年11月24日 · 耳念珠菌難以對付?. 如何預防耳念珠菌?. [編按抗生素耐藥性是全球公共衛生一大議題。.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11月23日)表示今年耳念珠菌個案顯著增加截至上月底篩查及臨牀樣本逾300宗多近兩倍患者多為長者長期病患及用導管或插喉 ...

  4. 治理方法. 醫生可參考化驗結果為有症狀的病人處方適當的抗真菌藥物。 大多數病例可以使用一類名為「棘白菌素」(echinocandins)的抗真菌藥物治療。 然而一些耳念珠菌感染對所有三種主要類型的抗真菌藥物都有耐藥性。 治療可能需用高劑量的多種抗真菌藥物。 皮膚病變如膿瘡膿腫等可能需要開刀引流。 預防方法. 以下措施有助於預防和控制耳念珠菌的傳播: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尤其要保持雙手清潔。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後;或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咳嗽或打噴嚏後. 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 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

  5. 2024年2月2日 · 鑒於公立醫院耳念珠菌感染個案增加由2024年2月5日上午7時起住院病人(日間病房病人除外)和血液透析服務中心病人若符合以下篩查條件須進行耳念珠菌測試

  6. 2023年6月1日 · 2023年6月1日. 病原体. 耳念珠菌是一种新发现的多重耐药真菌 2009 年首次在日本一名患者的外耳道中发现并分离耳念珠菌感染大多与医护环境相关虽然耳念珠菌可于患者身上繁殖数月而不引起症状并在环境中持续存活但它可能会引起致命的严重感染由于耳念珠菌 (1)通常具有多重耐药性; (2)难以经标准化验方法鉴别,容易因鉴别有误而造成治理不当; (3)可引致医护机构(例如医院和护养院)出现爆发,因此对全球的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病征. 耳念珠菌可在非侵入性的身体部位繁殖而不发病,这些部位包括腋窝和腹股沟等皮肤、鼻孔、外耳道、伤口、尿液和呼吸道样本。 另一方面,耳念珠菌发病时可影响腹腔、伤口、耳朵和血液,而这些感染可以变得严重,甚至致命。

  7. 耳念珠菌 (Candida auris) 為近年興起的念珠致病菌株,其具有多重抗藥之特性,且在歐洲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及非洲的醫療院所造成感染症及群突發事件,因而引起相當大的關注C. auris 的鑑定對臨床實驗室來說是極具挑戰的,本文將統整敘述目前已知 C. auris 的流行病學、診斷鑑定方式、治療及相關的感染控制措施。 (感控雜誌 2018:28:62-68) 關鍵詞:耳念珠菌、實驗室鑑定、感控措施. 前 言. 耳念珠菌 (Candida auris) 首度於 2009 年在日本從病人的外耳道分離出來。 透過回溯性的念珠菌菌株調查,發現最早已知的菌株,來自 1996 年的南韓,於重新鑑定後發現為 C. au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