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於2020年首次推出全港廢紙收集及回收服務。. 經公開招標後,環保署以服務合約形式聘請多個承辦商(見下表),從全港各區向街角回收店、流動回收車、前線收集者等收集廢紙(包括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並在本地進行篩選、分揀 ...

  2. 回收資料一站通 綠在區區 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 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 路邊回收回收互動地圖 回收計劃 住宅物業 大型活動 學校 工商物業 減廢學堂 減少廢物 分類回收 支援業界 協同創新 教育推廣 知識庫 減廢回收小貼士 常見問題 資源中心 減廢工具

    • 食物都係回收物|智能廚餘機
    • 綠在區區|9大類回收物品
    • 裝修配套 簡潔統一
    • 夜間照收 另設街站
    • 光鮮有序 是進是退?

    「買買買,係咁買,買完番去擺到過期就要DUM晒」個個都識唱,但無奈總有食唔曬嘅時候,唔想做大嘥鬼,不如將食物拎落樓下回收喇。政府在2022年10月起推行「公共屋邨廚餘收集試驗計劃」,利用智能廚餘機收集居民的廚餘,直至2024年2月港九新界已有114個公共屋邨設有「智能廚餘機」。但覆蓋率依然不足一半,市民要回收就要拿著廚餘周圍走,真係睬你都傻!所以環保署目標在本年內於全港公共屋邨設立「智能廚餘機」,等大家落樓就可以回收。至於私人屋苑和居屋則需要自行申請,如果各位非公屋居民想要回收廚餘,記得同業主反映。 有名你叫「智能廚餘機」,咁究竟點智能法呢?想用廚餘機就必須登記「綠綠賞」,當掃描「回收二維碼」後頂門就會打開,便可將廚餘倒進機中,完成回收後積分會自動存入「綠綠賞」帳戶。累積的積分可在指定公共屋...

    「綠在區區」的回收地點遍佈全港,但名稱略有不同,規模也有大小之分。一般來說「環保站」較大型,主要提供教育空間和舉辦活動,同時都會做回收工作,但地點普遍遠離民居。至於「便利回收點」較為小型,但地點都在民居附近,而且主做回收,所以大家要回收搵近屋企嘅便利點就得,唔需要下下山長水遠過去大站回收。 便利點係收集市民回收物嘅主要地點,回收設施當然是最重要。現時,所有便利點最多接收9樣回收物,最少亦接收8種,種類可算歷來最多,當中包括: 1. 紙張 2. 紙包盒 3. 金屬 4. 塑膠 5. 玻璃樽 6. 慳電膽及光管 7. 充電池 8. 小型電器 9. 「四電一腦」(即冷氣機、雪櫃、洗衣機、電視機、電腦、影印機、掃描器和顯示器) (某些回收點可能只接受8種回收物,建議回收前到該回收點FB睇清楚,咁就唔...

    不難留意的是,「綠在區區」正以「社區回收品牌」的模式營辦回收便利點,外牆總會有大大個由「綠」的諧音「6」(「6」同時與「Green」字首「G」形狀相近),加上簡化循環再造標誌「」設計而成的商標;又一律採用了透明玻璃外牆和大門,讓人從外看見裡面的設施,增加街坊入內回收的意欲。 除了收集回收物之外,不少便利點還嘗試擔當凝聚和教育街坊的角色,以桌椅營造社區共享空間;某些更劃出活動室,為舉辨環保公眾活動作準備。 為了吸引更多大眾養成回收廢物的習慣,「綠在區區」還推出了積分卡計劃;大家只要提交兩公斤或以上的回收物,就可以領取一張「綠綠賞」積分卡(個別回收便利點新開張時期內只需一公斤)。 此後每次持卡回收,就能賺取相應積分;積分可以兌換調味料、飲品、粉麵、廁紙、毛巾等禮品,非常實用和生活化。官方更強調機...

    不過,最理想的回收習慣,當然是能夠隨時隨地回收家中和手上的廢物;無奈「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只開朝九晚七,恰好撞正大家平日上班上學的時間。各個便利點就為此增設了「夜間自助回收箱」,務求全天候收集大家的回收物。 另外,他們還在逾百個回收設施匱乏的住宅範圍,以每週定時定點街站形式,設立「回收流動點」,令回收變得更加便利。想知自己附近的「回收流動點」何時出沒,就要捕實相應的「綠在區區」Facebook專頁了。

    開完一間又一間,大眾對「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又有何看法?本地環保知識網誌wanbo_hk主理人就指,身邊朋友、網民大多贊同「綠在區區」比舊有回收設施更有系統,便利點內外企理乾淨,不再「似垃圾站」,的確是最能直接吸引大眾實踐環保的誘因。 對於過往每個屋苑都有回收箱,現在卻要橫跨幾個街口,甚至乘車才能到達便利點,她認為這可說是回收網絡的退步;但當三色回收箱徒有其名已成事實,「綠在區區」至少能夠保證回收物會被妥善處理,也算是一大進步。 不過,不時在Instagram教導網民分辨常見塑膠物品類別的她,曾經聽聞有些便利點分有1、2、4、5、6、7號膠收集箱,有些就只以「膠樽」和「其他塑膠」分類。她認為官方應該善用號碼分類機制,在日常生活中達致環保教育。 而累積逾17,000人追蹤的「環保生態日記」大便...

  3. 在重新塑造的「綠在區區」品牌下,環保署轄下的11個「回收環保站」、76個「回收便利點」和約130個「回收流動點」組成全新的社區回收網絡,覆蓋全港18區,接收9種常見的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樽、充電池、慳電膽及光管、四電一腦、小型

  4. 環保署正持續構建包括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及回收流動點的「綠在區區」社區新的回收網絡,服務全港18區。 「綠在區區」至今已有超過160個公共收集點,接收塑膠、玻璃樽、小型電器、四電一腦、慳電膽/光管、充電池,以至廢紙及金屬等常見的回收物。 除了支援社區回收,亦會透過舉辦多種環保教育及宣傳活動,從多角度把綠色生活文化注入社區。 《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 為便利和鼓勵市民使用社區回收設施,環保署通過智能回收系統先導計劃,分別於2020年11月16日及2022年1月6日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及「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讓市民憑卡或手機應用程式賺取電子積分及兌換禮品。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1年2月8日 · 地點:方便居民,營辦團體亦須提供輔助回收配套服務,例如到大廈收集回收物、定時定點運作「回收流動點」等。 服務:主要接收八大類回收物;除聖誕節及農曆新年假期外,全年開放;增設夜間自助回收服務;分享最新回收資訊,進行推廣宣傳及舉辦環保教育活動等。 獎賞:推出通用電子積分計劃,市民透過智能積分卡「綠綠賞」,可在「綠在區區」回收網絡賺取積分及兌換禮品,一卡通行。 處理:營辦團體須將收集到的回收物交給由環保署審核的下游回收商妥善處理,轉廢為材,包括將塑料在本地循環再造。 環保署由二 二 年起,為原本由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的社區回收中心項目提供常規化撥款,以合約形式委聘合資格的非牟利機構營運22個「回收便利點」,並投放更多資源,擴闊服務覆蓋範圍至全港18區。

  7. 1 天前 · 環境保護署 (環保署)正積極構建社區新的回收網絡,在全港十八區推展不同項目,當中包括「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及「回收流動點」,以支援公眾實踐減廢回收,讓綠色生活紮根社區。 環保園位於屯門第38區,佔地20公頃,是香港首個專為循環再造業發展而興建的設施,以可負擔的租金,為回收再造業提供長期土地,鼓勵業界投放資金,發展先進及增值的循環再造技術。 回收基金於2015年10月正式啟動,並全年接受申請。 基金旨在協助回收業提高作業能力和效率,推動回收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促進廢物回收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