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1月23日 · 在英國人類學家馬凌諾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為人類學樹立親身田野、以民族誌作為記敘文化的研究典範和策略後,田野中關乎如何實際觀察、詳實紀錄的系統性方法成為了民族誌研究中應然的模式:. 研究者親身(隱藏或公開)浸淫在田野現場(日場 ...

  3. 本文試圖從經驗研究操作的角度爬梳建制民族誌的特色,並說明建制民族誌的可能限制。 首先,從理論系譜的角度切入,揭示建制民族誌在發展系譜上所傳承的內涵,說明它如何傳承及調整馬克思理論傳統、俗民方法學以及傅柯的論述理論。

  4. 建制民族誌主張研究要從常民的日常生活斷裂經驗出發,看見與探究工作的細節(包含工作知識與工作流程),對協調人們行動的社會關係進行解碼,揭露不平等之由來,進而找到改變現狀的關鍵,促成改變。

  5. 2020年2月7日 · 建制民族誌主張研究要從常民的日常生活斷裂經驗出發,看見與探究工作的細節(包含工作知識與工作流程),對協調人們行動的社會關係進行解碼,揭露不平等之由來,進而找到改變現狀的關鍵,促成改變。

  6. 探究社會生活世界 如何做建制民族誌研究? 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梁莉芳. Email: lfliang@gms.ndhu.edu.tw. 建制民族誌的發展-1. •Dorothy Smith(1926-2022) •對不同學門的影響. •社會學 •女性主義 •IE的應用.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Social Problems(SSSP) •International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ISA) 建制民族誌的發展-2. •對傳統社會學的批判.

  7. 2020年2月7日 · 彰化師大輔導諮商學系助理教授,因博士論文研究美國貧窮單親母親開始認識建制民族誌,致力將建制民族誌帶入諮商心理及婚姻家庭治療教學與研究,提供助人工作者不同的視角。

  8. 2020年2月7日 · 建制民族誌主張研究要從常民的日常生活斷裂經驗出發,看見與探究工作的細節(包含工作知識與工作流程),對協調人們行動的社會關係進行解碼,揭露不平等之由來,進而找到改變現狀的關鍵,促成改變。 傳統社會學往往也從人們的困擾經驗出發,但強調擺脫個人主義式的思考方式,發揮社會學的想像,將問題的定位從個人的困擾提昇到公共議題的層次,讓人們的知識與理解超越他們的日常生活,進而才能帶來改變的可能。 建制民族誌從斷裂出發的提問,讓在實務工作中迷惘、困惑、憤怒、矛盾或困頓的經驗找到出口,而探究建制的過程,則讓這些經驗轉化成為對體制的重新理解,這種重新理解提供了工作者在體制內反抗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