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6日 · 儒学的知仁勇是什么意思? 分别代表什么? 能否举例说明? 关注者. 5. 被浏览. 2,914. 3 个回答. 默认排序. 毋意毋必. 业务员. 我来举例回答一下吧。 ,是立场层面的。 出发点,发心,方向。 类似做事情的目的。 智,是方法层面的。 方式方法方案,是对“”的具体规划。 ,是行为层面的。 执行力,果决。 是对“智”的执行,保证完成任务。 我们无论做一件什么事情, (哪怕是坏事)都有这三个层面。 有时候缺失某一两个层面,就会导致做事情不顺利。 比如,缺了“智”,就愣头青,一根筋,做事没有方式方法。 缺了“”,就没有执行力。 “床上千条计,醒来老主意”。 ,是做事情的方向。 董事长干的。 智,是做事情的谋略。 智囊团的任务。

  2. 2022年10月3日 ·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四个字的出处是《论语.子罕》第29条,“子曰: 知者不惑 ,者不忧,勇者不惧。. ”粗略解释就是: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困难。. “知(智)、”是儒家道德体系中主要的三个维度 ...

  3. 众所周知,“”是中华文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准则,是其他 道德的基础 。 朱熹说:“百行万善总于五常,五常又总于”,朱熹的弟子陈淳说,“者,心之全德,兼统四者”。 有人统计,“”这个字在孔子之前的文献中仅出现过几次,但在《 论语 》中出现过109次。 在孔子的言论中,“”有多种含义。

  4. 1 收藏. 这四个字的出处是《论语.子罕》第29条,“子曰:知者不惑,者不忧,勇者不惧。 ”粗略解释就是: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困难。 “知(智)、”是儒家道德体系中主要的三个维度,知(智)是对人生智慧和文化素养的要求,是对道德修养的标准,是对人生态度的要求。 或者说, “知”是修身,“”是待人,“”是对事 。 《礼记.中庸》说:知、,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将这三者上升到德行之“达”的层面,可见儒家对其之推崇。 所以理解“知者不惑”,是不能单独拎出来看的。 首先它的出处《子罕》开篇就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一般有两种理解:1、夫子很少谈及私利、天命、仁德;2、“子罕言利,与命与”,夫子很少谈财利,(但)赞同天命,赞许仁德。

  5. 2018年6月7日 · 張仁父(壽林)先生:《老子著作時代在孟子前後。 錢賓四(穆)先生:《老子》成書於宋鈃、公孫龍同時或稍後,作者大概是詹何。 至孔子間禮的老子是老萊子,即荷篠丈人。

  6. 2023年6月3日 · 知乎,中文互联网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于 2011 年 1 月正式上线,以「让人们更好的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为品牌使命。知乎凭借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独特的产品机制以及结构化和易获得的优质内容,聚集了中文互联网科技、商业、影视、时 ...

  7. 1。 内核. 儒学的内核有几个说法,比如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其实相差不大,我更愿意赞同梁启超《孔子》一文中的概括—— 忠恕 。 儒学的内核在于“忠恕”。 忠即中心,体会自己的心;恕则是如心,共情别人的心 。 己所不欲可以说是忠,勿施于人可以说是恕;老吾老幼吾幼可以说是忠,及人之老及人之幼可以说是恕。 (至于把“”作为核心思想的,就好比把二十四字作为我们现在的治国思想——说了跟没说一样。 你如果看过论语,就能发现里面很多故事都体现出这种思维。 说一个耳熟能详的, 子贡赎人 ,子路受牛。 子贡赎人没有领奖金,孔子批评他说以后没有人再救人了。 子路救了溺水儿童,受了别人的答礼,孔子说真好,以后大家都会救人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