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0月14日 · 天象观测溯源. 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天象观测多应用在农业上,因为从事农艺耕种、繁殖牲畜等,需要人们掌握季节的变化。 通过对动物蛰伏、候鸟迁徙、植物枯荣等的长期观察,人们发现了季节的变化规律;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人们又发现,物候与太阳出没的方位、中午日影长短及恒星的出没变化相关。 于是,人们渐渐开始注意对天体星象的观察,天文学也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在司马迁的《史记·历书》中曾记载:颛顼帝“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 这大概是中国古代以观测大火星(天蝎座α星)昏见东方来确定一年起始的最早记述了。 根据推算,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大火星黄昏时分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时,正好是春分前后,而春分恰是农业上的重要季节。

  2. 2017年11月27日 · 严先生1982年因患脑溢血致半身不遂,但仍坚持笔耕不辍,著述颇丰,还抱病指导我完成博士论文和答辩。. 去世前不久,严先生还在病床上校阅我在《科学译丛》1988年第3期上发表的印度P.K.马宗达《关于波罗摩笈多求解不定方程ax+c=by方法的推导》的 ...

  3. 科学成果统计所呈现的周期波动,大体对应于科学发育成长的阶段特征,即科学的诞生及其数学化、实验化、理论化、工程化。 这些整体特征的相继突现,又恰与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契合,即从意大利到英国、继之法国、经由德国、再而美国。

  4. 1 天前 · 张九辰 孙烈 郭金海:历史的传承与跨界的挑战.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在国内率先开展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始于“文革”结束之后。. 其动因源于当时学界与公众均有了解世界的急迫需求,以及中国科学院和国家 ...

  5. 2024年3月18日 · 20世纪80年代,根据国际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近期和长远需要,充分发挥综合大学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组织各学科向生命科学渗透,谈家桢提出“改变现有的专业设置,创办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建议。

  6. 1 天前 · 学术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范式的形成. 中国科技学科的奠基者们在《中国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中基本明确了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的“中心问题”和研究范式:在内史方面,先着重于专史研究;在外史方面,注意各时代的社会环境与生产情况,以求了解科学概念的产生及科技改进是如何总结了“劳动人民与自然界斗争中所获得的经验”;在方法论方面,应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与方法,整理和研究科技遗产,解决古代有什么科学等内史问题,并且追求“总结出科学规律”。 在写成专史的基础上,撰写综合的《中国自然科学和技术史》,这部总史并非简单地将专史拼在一起,而应指出主要科学思想和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应研究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科技交流史,探讨封建组织和唯心思想如何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7. 目前,已经卓有成效地建立起覆盖中外文科技基本文献的文献资源体系。. 先说中文方面:通过先后引进雕龙、书同文、爱如生等系列古籍数据库,保障了2万余种基本古籍的图文检索利用;开通晚清民国期刊全文库,几乎覆盖了全部近2万种晚清民国期刊,而 ...

  1. 相關搜尋

    張致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