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5年12月29日 · 韋基舜. 黃大仙籤第五十九籤為「下下——東施效顰」。 在講述「東施效顰(音頻)」故事之前,先講這「顰」字,「顰」與「矉」相通,可見諸《莊子.天運》中「西施病心而矉其里」一語,若以「顰」通「矉」,則為形容皺眉的表情。 一直以來,傳說西施因患心疼病,病發時捧著心;皺著眉楚楚可憐的樣子,吳王視為美態,然而有倣者,其狀卻惹人反感。 莊周在《莊子.天運》中對此有述云:「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是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 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2. 2006年5月31日 · 東施效顰的成語故事,為大家所熟知。 不過,這個出自《莊子》的故事本用來諷刺食古不化的禮法之徒,則為一般人所忽視。 《莊子.天運篇》曾經倡言:「故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 」如若給猿猴穿上周公的衣服,猿猴必然齕嚙撕扯,將衣服扯掉後才滿意。 縱觀古今之異,正如猿猴之異乎周公。 所以西施有心病,見鄰人時總顰著眉頭,其鄰居中有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著眉頭。 其鄰人中的富人看見這個醜人顰著眉頭,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這個醜人顰著眉頭,攜妻子兒女趕快跑掉。 原因就在於這個醜傢伙只知道西施顰之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很顯然,《莊子》杜撰這個效顰的故事,本來是強調禮法應因時而變,因人而異,不能一味照搬、模擬而不顧及自身的具體情況。 在戰國時代,倡言傚法周公典章制度的多係孔子之門人後學。

  3. 2018年7月13日 · 要了解這種深玄的哲學思想,首先需要明白道家常言之「道」,到底有何內涵?. 關於「道」,《周易.繫辭傳》:「一陰一陽之謂道。. 」《老子 ...

  4. 2019年12月7日 · 改造融社會顯價值 新用途帶經濟效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健文)雖然活化舊建築在香港已被提上日程,但成效與內地和外國相比,仍有一段距離 ...

  5. 2019年7月22日 · 五臟化生五,只有正常的臟腑生理功能,才能維持正常的情志表現。 例如,心神安寧,則開心快樂;脾胃健運,則思維清晰。 若臟腑功能失調 ...

  6. 2019年10月15日 · 古人說,詩言志。 流沙河認為,詩言志的「」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志向」或「願望」,而是「記錄」,相當於地方志的」。

  7. 2014年1月17日 · 理想的社會環境,到底應該如何? 在《禮記.禮運》中,孔子提出了「大同」的思想,對後世大有影響: 昔者,仲尼 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歎。 仲尼之歎,蓋歎魯也。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是謂『大同』。 譯文. 從前,仲尼(孔子)參與歲末的蜡祭大典,並擔任助祭的賓客,祭禮完畢,(他)外遊至門樓之上,不禁歎息。 仲尼的歎息,大抵是為了魯國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