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16日 · 【明報專訊】近10年,不少城市人的夢想是辭工歸故里,悠然當農夫;但有本地一人有機農戶,平均每月收入僅3000至8000元,那怎樣生活? 「頭一兩年是這樣的,現在我可以『維皮』了,但不要想去旅行和買iPhone!

  2. 2020年6月16日 · 2020年6月16日星期二. 飲食. 下一篇. 瀕危粵菜經典 名廚出手拯救. 圖1之1 - 鴨腳包——甘香豐腴的鴨腳包為文華廳隱藏菜式,須提早預訂。 特別 . . . . . . (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飲食文化不斷變遷,新菜式源源登場,自然就有老菜式漸漸淡出。 是客人口味轉變? 食材難尋? 還是老菜太費工夫? 要問傳統菜式為何消失,的確難有答案。 可幸努力拯救舊菜留住美味回憶的仍大不乏人。 居港馬來西亞華人、飲食專欄作家謝嫣薇(Agnes)著有《消失中的味道》一書,系統地記錄逐漸消失的粵菜,細述食味和做法,令瀕臨消失的經典菜式重現餐桌。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3. 2020年6月16日 · Happy Pa Ma. 下一篇 上一篇. 親子筆陣.君子之道:跳出舒適圈. 【明報專訊】一場疫情令全球陷入停擺,卻讓大家對各種問題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而我作為教育工作者,對於在疫情中教學模式轉移所經歷的心路歷程,感受至深,因為我們都跳出了「舒適圈」。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4. 2020年6月16日 · 由我帶路. 旅遊. 下一篇 上一篇. 遊大潭水塘 賞古蹟掃悶熱. 圖1之1 - 大潭水塘群中,碧水配石橋,環境幽靜,是放空及打卡的好地方。 圖 . . . . . . (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夏日炎炎,對於山友來說,最佳消暑良方當然是揀選有「清涼」感覺的路線,在綠林中享受天然清風。 今次有山藝教練張志輝(Paul),帶我們由黃泥涌水塘花園出發,登上渣甸山看維港開揚景,再去大潭水塘群感受清涼氣息,一掃悶熱之氣。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5. 2020年6月16日 · 江鳳儀開創一人農莊 快樂農夫 默默耕耘治癒人心. 後記:拔草捧牛屎 農務解憂. 遊大潭水塘 賞古蹟掃悶熱. 行山貼士:雙手叉腰上梯級 側步行落山. 父親節專題:全職湊仔 鑽研教養理論 「廿四孝」爸爸 享受育兒樂. 教養導師 邊學邊走育兒路. 本周FOCUS.採訪手記:叩門面試做足準備更重要. 活動推介:多元暑期活動 累積正向經驗.

  6. 2020年6月16日 · 每日明報 要聞 港聞 經濟 娛樂 副刊 社評 觀點 中國 國際 教育 體育 英文 作家專欄 消費券 福島核污水系列 要聞 港聞

  7. 2023年4月21日 · 【明報專訊】陸永(陸永權)與C君(鄭詩君)的組合農夫去年11月開始在內地展開《農夫20周年有D新歌巡迴演唱會》,走訪11個城市,完成21場演出,總入場人數逾3萬,創下農夫出道以來最多巡演場次紀錄。 二人日前在廣州番禺演出最後一站,歌迷當日上午10時開始在場館外排隊等入場,吸引逾千觀衆欣賞,C君在台上笑說後排觀衆可能看不到他,只能看到陸永。

  8. 近期熱門劇集

    資料來源:Yahoo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