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1日 · 恒大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顏樂燊則把焦點放在另一個不太被談論的群體身上:80、90年代移民的香港人,當他們的後代從外國回流香港後,為何選擇再走?

  2. 2023年7月16日 · 業主立案法團秘書趙恩來指今年5月,屋苑每日平均有逾114人次使用回收箱,平均收集86.54公斤廚餘。. (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政府近日宣布,垃圾徵費的實施日期推遲至明年4月。. 減廢「火車頭」要多等一會才開出,回收配套又準備好未?. 廚餘 ...

    • 公私不分的混合體
    • 發展權原是「應急錢」
    • 服務退步 駛離正軌
    • 誰讓港鐵壟斷發展權?
    • 「幹成事」移走港鐵「大山」
    • (系列之七)

    港鐵全名「香港鐵路公司」,多年來借鐵路建設為名,從政府手中取得土地供應權和規劃權,參與地產遊戲,化身實質意義的地產商,藉政府給他們的社會資源在地產和物業管理方面賺大錢,卻沒有把賺到的錢讓利予搭車的普羅市民,盈利不絕而車費只升不減,惹起公憤。港鐵由服務市民的鐵路公司變成忘記初衷的牟利地產商的過程,有很精彩的短片講解(註2),看後為政府行政權流失和被利用感到十分不安,引發把所知的事記下。 港鐵前身是1975年成立、香港政府全資擁有的地下鐵路公司,負責營運集體運輸系統(即口語裏的「地下鐵」),2007年吞併九廣鐵路後改名港鐵,範圍擴至東鐵、西鐵等,壟斷了全港的鐵路運輸。 地下鐵路曾經是香港的驕傲,快捷便利,安全可靠,但是2000年香港政府被當時流行的「市場主導」思維荼毒,把地鐵上市和像領匯(後來的...

    香港地下鐵發展初期不是一帆風順,1970年代全球石油危機及經濟動盪,承建的日本財團退出,地下鐵路網被迫縮減規模,同時為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才出現1975年政府把4個地鐵站上蓋發展權授予地鐵公司的決定(註3),即是德福花園、旺角中心一期、金鐘海富中心和中環環球中心。這項措施是為了給地鐵公司提供「應急錢」的一次性安排,不是長遠政策,行政局文件也清楚說明,政府全權控制地鐵上蓋的發展權,可以用作興建公營房屋,也可以出售作私人發展,而不是必然送給地鐵公司的禮物。 還有一點,1975年地下鐵路公司成立時,政府文件認定鐵路是公共交通工具,鐵路公司以審慎商業原則運作,而不是追求投資回報最大化,政府也表示鐵路物業發展帶來的額外利潤,用作維持「保守的車費政策」,即是把車費調節在較便宜的水平,這些就是港鐵公司的指...

    二十年來地鐵領導層巧妙地利用社會形勢,一方面吃掉九廣鐵路,另方面藉着「鐵路」招牌取得沿線貴重土地,壟斷了鐵路站的商場和住宅地的建設,幾乎無本生利地做地產生意,賺取豐厚利潤,但是非常奇怪,2006年訂立的車費可加可減機制,車費與地產盈利脫鈎,以致現實裏地鐵年年在地產方面賺錢而車費只升不降,遠離政府成立地鐵的「初心」。普通市民看在眼裏,一則不明港鐵何以有此基於公共資源(土地和發展權)的賺錢特權,二則不滿搭車負擔年復一年上升,港鐵成為民怨「三座大山」之一不難理解。 二十年來主導港鐵公司行政的高層逐步把原來的地鐵駛離正軌,地產盈利遠遠超過客運盈利,以2019年社會事件發生前的2018年度為例,以除息除稅前盈利計算(EBIT,最後數目四捨五入),客運20億元,車站商務50億元,物業租賃及管理42億元,...

    二十年來房屋供應失調是香港的根本問題,港鐵空有大片土地的發展權,卻沒有發揮任何解決基層市民住屋需要的作用,只顧與地產商「合作」在鐵路站上興建商場和豪宅,以及從壟斷性的物業管理中賺取巨額收入,我們要問:政府行政體系有要求過港鐵配合政府多建公屋或居屋嗎?又或者為什麼港鐵可以頂住政府意願而不加以配合? 既然港鐵的地產盈利與車費脫鈎,又在擁有土地的有利條件下不出力解決香港住屋問題,我們要問:港鐵何德何能要求政府自動提供鐵路地皮上的發展權和物業管理權?政府為什麼偏心港鐵,讓它不用跟他人競爭而壟斷這些「好處」?在集體運輸鐵路公司化、上市和部分出售股權的過程中,政府得到一筆一次性收入,投資者和小股民贏到錢,長期把鐵路站上蓋發展權授予港鐵,公司從地產賺大錢,高層高薪厚祿,股民有點得益,但是普羅市民卻蝕了本來...

    港鐵多年來取得了香港的土地優惠,必須以香港平民百姓的利益為依歸,再不能以「上市公司」名義卸去對香港人的責任。 今天的香港要求管治者必須「堅守為民情懷」,「不僅要想幹事,還要會幹事、能幹事、幹成事」(註6),因此行政體系不可再躲在港英時代成立的各種「局」、「公司」後面,必須用心和主動,親力親為,站到台前,直面問題,發揮強大的領導力,為人民的生活創造幸福感。因此香港政府行政體系必須深入檢視港鐵作為上市公司對政府行政權的侵蝕,停止以公共土地資源支持港鐵進行跟營運公共鐵路系統無關的地產業務,果斷糾正過去一段日子的錯誤。

    鳴謝:本文參考了今年8月本土研究社分析「港鐵霸權」的文章,謹表謝意。 註1)政務司司長就「要求政府解決民生『三座大山』」議員議案開場發言 註2)本土研究社:四分鐘拆解永續港鐵霸權 www.facebook.com/watch/?v=311673477387005 註3)本土研究社:還原「物業帶動鐵路」的歷史時空 註4)《草雲居》2021年7月24日:機場管理局的失敗故事–政府功能公司化之禍 註5)《草雲居》2021年8月1日:出售公共資產損害民生–領展案例 註6)紫荊雜誌,2021年7月30日:夏寶龍:全面深入實施香港國安法 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3. 2022年1月30日 · 【明報專訊】長沙灣汝州西街永康工廠大廈是市建局首幢局部改造工廈。 該局於2013年向業主發出收購建議,準備重建,但4年間只收得約67%業權。 業主立案法團更在2016年翻新外牆和更換升降機,顯然無意易手。 該局董事會於2018年通過終止重建計劃,及後決定局部重修這幢於1962年落成、樓宇狀况屬「失修」類別的工廈,耗費約1.5億,其單位主要用作樓宇復修部的辦公室。 這在外界看來是騎虎難下之計,市建局則視之為範例,冀供面對工廈業權分散難題的法團及發展商等參考。 公用空間改造較少見. 香港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主席張文滔指局部改造其實一直存在,對行內人來說不算新穎,早有不少工廈將部分樓層改為數據中心,與這次的模式相近,「但這次有些不同的地方,就是連公共位置都有改建工程」。

  4. 2024年1月4日 · 張致(Steven)和太太區燕雯(雯雯)結婚4年關係時好時壞,雯雯不時在社交平台公開鬧爆丈夫及嗌離婚,被封為「離婚界KOL」,惟兩人至今已育有4子。. Steven去年11月到情趣用品商店當售貨員,曾聲稱收入較高夠養家的他,日前又被雯雯公開鬧他稱無 ...

  5. 2022年10月2日 · 選址一:環保園多幅隱藏閒置地段. 位置:屯門環保園未顯示投標P1、T2、T3用地. 面積:P1(約5000平方米)、T2(約4420平方米)、T3(約5000平方米) 好處: ‧環保園用地一般可供10至20年以上長期租約. ‧可獲市價特惠批地. ‧與未來園區內廢紙回收再造廠有協同作用. 負責:環保署. 配套: ‧若佔地不用上數千平方米,可透過分割地段方式將用地切細分租. ‧空地需「從零開始」,可以「回收基金」資助平整及設立基本廠房成本. Mil Mill老闆葉文琪一開始已清晰表示若果搬遷,想申請入環保園,尤其當中一塊8500平方米的2B-1(P12)地段,屬舊華南廚餘廠一部分地段。 該地由2012年中標,2020年7月退租。

  6. 2021年2月27日 · Share. 張致被揭和妻兒搬到石崗的豪華靚裝新村屋居住。 (張致Instagram圖片 / 明報製圖) 上月被揭欠下一身債的張致(Steven),近日被發現其元朗村屋寓所外貼滿追數街招,信箱亦塞滿追債信件及紙張。 Steven與妻兒未見在上址出入,疑已搬走,Steven的手機號碼亦已停用。 正當外界以為Steven為避債而搬屋,今日卻有報道指Steven雖然欠下一身債,卻愈住愈豪,由元朗棠搬往石崗的靚裝新村屋,地下單位的室內面積達700呎,還有幾百呎花園,月租約17000元。 Steven日前就帶住妻兒步出新居,坐的士到元朗逛行街購物,短短兩個小時就買了玩具車給兒子、寵物用品、家品和食物,最後再坐的士回家。

  1. 相關搜尋

    恒大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