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11日 · 2020-06-11.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移動應用數據分析公司SensorTower最新統計顯示成立不到4年的抖音及海外版正火遍全球5月不僅下載量全球第一且當月吸金能力暴增10倍至6.8億元人民幣)。 業內認為抖音的成功在於國際化目前近半美國青少年使用過抖音海外版另外今年第一季在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抖音海外版的熱度亦達到一個全新高點。 5月營收按年增10倍. SensorTower統計,抖音及海外版TikTok是5月全球下載量最大的應用程序(非遊戲),安裝量超過1.119億,比2019年5月增長1倍。 在此期間,安裝量最大的國家是印度,佔總下載量20%,而美國為9.3%。

  2. 2020年6月23日 · 2020-06-23.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上期提到,「眼啤啤/眼睥睥」中的「啤」與「睥」只可界定為「借字」。 對於粵語的「正字」,筆者一向抱持的態度是如非有充分理據,否則不會像坊間的所謂專家在不知情下也提出那些多為人云亦云的「粗疏」建議。 執筆時,筆者突然意識到當某人做了些為人所厭惡的事情,如:在肺炎疫情下不戴口罩進入擠滿人的電梯;「篤灰/篤背脊」(打小報告);「撬長腳」(搶兄弟的女友);「劈腿」(一腳踏兩船)等等,看不過眼的人或會直斥其非,又或投以一記「鄙視」的目光。 為此,那個最恰當的「眼啤啤/眼睥睥」眼神很有可能是演化自「眼鄙鄙」的了。 十多年前,有電視台推出了一個以「最緊要正字」為題材的資訊節目。

  3. 2020年3月2日 · 2020-03-02. 民宿業主們開了抖音賬號線上推廣自家民宿。 香港文匯報浙江傳真. 作為堯舜集團旗下高端民宿酒店連鎖品牌,堯珈在浙江安吉和貴州黃果樹共運營了四家精品民宿。 堯珈運營總監柯其穩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春節期間,安吉仲夏店退掉了近3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訂單。 春筍包郵到家 1晚賣3噸. 柯其穩說,安吉最出名的農產品就是春筍,因此客人們前來住店,幾乎每次吃飯都會點一道有春筍的菜,有的客人離開時還會買些筍製品帶回家送人。 「現在民宿不開,遊客不來,許多農民家裡種的春筍就出現了滯銷的情況。 我們店裡不少後勤阿姨都是周邊村裡的,她們的親戚朋友許多都是種春筍的農民,現在愁得不行,擔心再過幾天春筍就要爛在地裡了。

  4. 2021年3月9日 · 2021-03-09.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近日,「前港姐」與其「前度」、某「富三代」與某助興人士在社交平台上參與的「口水戰」成為城中熱話,且有指某君的言論有「貶低女性」之嫌。 就所涉言詞,筆者詮釋如下: 如有人因做出一些挑釁行為而令某人動怒,廣東人會說這人「辣㷫」(觸怒)了對方。 「辣」讀「laat3/辣6-3」,「㷫」讀「慶」。 「辣㷫」這寫法最普遍,也有寫「辣興」、「辣慶」、「焫㷫」。 廣東人用「寸」來形容囂張的人。 「寸嘴」就是有一副「寸」的「嘴」臉,也指「寸」。 「挑機」原指某人在「打機」期間被另一玩家中途加入挑戰,後引申向某人挑戰。

  5. 2018年1月9日 · 「壓力很大,做得很辛苦」是大家對此片語的理解,不含爭議。 對「積」這個「名詞」的理解,原創人並無交代,但根據曲中上文下理,大家也能想像「積」應是某種代表工作辛勞的東西。 隨後的幾十年,坊間不少人,包括對粵文化熱愛的人士、人稱(自稱)的粵語專家,爭相查考「積」的來龍去脈,惜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最終有位公認的文字學者「大義凜然」地站了出來,對「積」的本字作「一錘定音」,爭議總算告一段落。 各家之說整理如下: 有人說,《半斤八両》的作曲者許冠傑可能很喜歡玩撲克(poker),而撲克中的「Jack」(譯作「積」)可指僕人、雜工。 「做到隻『積』咁」即是像僕人、雜工般辛勞。 筆者不是不認同僕人、雜工工作繁重,可這兩個工種不夠代表性。

  6. 2018年12月4日 · 原來,這兩個說法都是不確的! 正確的是解節拍的「Beat」。 此處的「Beat」則指從每個「環頭」細分出來的「區份」,稱為「Beat份」,那「步行巡邏」就叫「行Beat」(Beat Patrol)了。 在某些市民的眼裡,「行咇」只是辦理一些例行事務,如截查身份證、抄牌等等,其實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巡警在該「咇份」所建立的關係來強化警方行動的有效性,從而保護人身安全及減低罪案率。 此舉還可促進警方與市民的互動,達至融和的警民關係。 「行咇」,有男有女;有人叫「單人行」做「行單咇」,「二人組」做「行孖咇」(行雙咇)。 要是「行單咇」,一定不會是女警的職責,是基於安全問題罷。 開講有話,「你在明,人在暗」。

  7. 2019年7月30日 · 近一個星期,有位資深報人在一個公開場合上發表了一些「打仔」言論,其後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迴響。 就「打仔」這個既敏感又嚴肅的課題,筆者會用上四期的篇幅來論它一論。 「打仔」一詞專指父母打自己的孩子。 除本身的印象,筆者在寫此文前曾對一群有「打仔」經驗的父母以及有「被打仔」經歷的人士作出調查--「打仔」和「被打仔」的因由何在? 得出結果可歸兩類:「頑皮」和「學壞」。 形容「頑童」的劣行,書面語中會用「調皮」、「淘氣」、「搗蛋」、「不聽話」、「愛玩愛鬧」等;廣東人則用「曳」、「百厭」、「奀皮」、「反斗」、「星君」等從字面百思不得其解等字眼。 有了這些,「頑童」又多了「百厭仔」、「百厭星」、「奀皮仔」、「反斗星」和「星君仔」等別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