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子宮頸抹片檢查會痛?. 適合人群、流程、費用大公開!. 作者: 李毅評 / 2023 年 8 月 8 日. 子宮頸抹片做法簡單,卻能有效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和死亡率,但許多女性想問抹片檢查會痛?. 我將詳細介紹子宮頸抹片檢查流程與費用、抹片檢查最佳時間 ...

  3. 30 歲以後的女性,每 3~5 年應進行一次巴氏塗片檢查,以及人類乳突病毒檢查,這樣的雙重檢查,應持續到 65 歲。 65 歲以上女性,若在過去十年都有進行定期檢查,且過去 20 年都沒有嚴重癌前病變跡象,就可以停止子宮頸抹片檢查

  4. 2024年3月6日 · 新式篩檢則稱為「薄層子宮頸抹片」,會將採集的樣本浸泡於固定液中,經由離心去除雜質後,以自動化儀器製成單層細胞抹片,讓抹片更均勻清晰 ...

    • 子宮頸癌:子宮頸的變化。在講述歷史之前,大象醫師先說抹片在幹嘛?其實女性在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之後,大部分會被我們自己的「免疫系統」所壓制,但當壓制不住的時候,我們的子宮頸細胞會一步步從良性走到惡性,這個歷程約要走至少10年!
    • 子宮頸抹片真的能預防子宮頸癌?如果可以,為何有些人不想做?從現代醫學開始以來,我們人類就想盡辦法與癌症對抗,早期總以為侵入性的手術是最大的治療主力;以子宮頸癌來講,我們主要的手術是以根除性子宮切除術為主,需要切除整個子宮體及兩側組織、子宮頸、骨盆腔的雙側淋巴結及部分陰道(示意圖如上),過去在大型的醫學中心,這類手術是屢見不鮮的。
    • 子宮頸抹片多久一次?30歲以上再檢查就好了?子宮頸癌是只有年紀較大的女性會得嗎?該如何防範?雖然說子宮頸癌好發年齡主要在50~60歲左右的女性,但其實年輕女性在20~30歲也可能得到。
    • 抹片報告怎麼看?子宮頸抹片異常原因。結果分成18種,直接列在下面供大家參考:如果結果是1號,正常,建議每年追蹤即可。(附註:美國目前是建議若同時HPV跟抹片結果都無異常,可以5年再追蹤,但台灣目前是否要按照此準則施行,可能還需要國內醫師的共識。)
    • 子宮頸抹片準確率多少?有些情況可能影響
    • 子宮頸抹片檢查不論新式或傳統抹片,定期做最重要
    • HPV 病毒檢測是什麼?會比子宮頸抹片準確嗎?
    • HPV 病毒檢測,不適用 30 歲以下女性
    • 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分級怎麼解讀?4 種抹片+病毒檢測結果
    • 懷孕時子宮頸抹片異常怎麼辦?

    抹片的準確率大約只有六、七成左右。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思銘提醒,抹片不是百分之百準確,就算檢查正常,也不代表絕對沒問題,不能輕忽。 甚至有研究報告指出,抹片的準確率只有 45 ~ 80 %。「抹片採集的位置,民眾採檢前是否過度沖洗、採檢時是否有分泌物或出血,甚至檢體處理的方式等都會影響準確率,」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張志隆說明。 此外,臨床上也可能發生這種情況: 1. 已出現癌症,卻因為只抹到壞死細胞、血液,病理科醫師看不到活的癌細胞,就可能判讀為嚴重的發炎而非病變; 2. 碰到較少見的子宮頸腺癌,因病變細胞在子宮内頸,抹片不容易採樣到,結果連續多年抹片檢查正常,發現時卻已經是侵襲癌。

    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屠乃方表示,克服偽陰性的方法之一,就是每年定期抹片檢查,「因為每年都檢查不出來的機率並不高」。以國健署統計偽陰率 12 % 來計算,連續三年檢查不出病變的機率只有千分之一。 年年做,不必擔心造成無謂恐慌。因為抹片篩檢雖偽陰性高(有病變,檢查時卻判定為無病變),但優勢是偽陽性(沒有病變卻檢查成有病變的機率)低。只要細胞型態觀察到長得「怪怪的」細胞,基本上就是有問題的。 現在還有一種新式的「電腦薄層抹片」,採樣方式和傳統抹片一樣,只是樣本放於保存液中,經均勻攪拌製成細胞分布均勻的抹片,先用電腦做影像分析,再由人工判讀。準確度約為 70 ~ 95 %,比傳統抹片高(60 ~ 90 %),但是需自費約 1250 元。 不管新式或傳統抹片,最重要是定期規律地檢查,才能保障自己的健康。

    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個大家族,人類會感染的大約有 30 ~ 40 種,其中會造成子宮頸癌的高危險型別則包括 16、18、31、33、45、52、58。在亞洲,最常見16 和 18 型,約導致七成的子宮頸癌。其中又以 16 型最危險,子宮頸癌或癌前病變患者一半以上是感染第 16 型。 HPV病毒檢測(HPV DNA test),則是從子宮頸採集細胞樣本,看受檢者是否攜帶 HPV 病毒。報告中還會顯示是否感染高危險或低危險型別。目前需要自費進行檢測,費用約 1500 元。 2011 年發表的雅典娜試驗(Athena Trial)便提出,HPV 病毒檢測比做抹片偽陰率低(指患者已出現病變,檢測卻檢查不出的機率),較不容易出現人為誤差,更能發現早期危害。

    但事實上,HPV 病毒檢測不太適用 30 歲以下女性。 德洲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exas)婦科腫瘤學家史梅勒博士(Kathleen Schmeler)表示,對於 21 ~ 29 歲已有性行為的女性來說,有人類乳突病毒的機率相當高,「 人類乳突病毒(HPV)是一種很普遍的病毒,有性行為的人,終其一生,有 80 % 都感染過,但大部分都會自行痊癒。」只有那種超過 30 歲,仍然沒有自行痊癒的感染,才需要特別留意追蹤。 張志隆也認為,病毒篩檢呈陽性表示體內有病毒,但是有病毒也不代表一定有問題,現階段若將 HPV 檢測作為年輕女性初步篩檢工具,檢查結果可能會增加民眾的心理負擔。 而且 HPV 感染,並不代表有病變,反而大多數的 HPV 感染都是短暫性的,偽陽率因此較抹片高。 ...

    若抹片正常,但病毒檢測呈陽性:建議一年後再複檢一次,因為病毒有九成的機率會自行消失。 若抹片結果為「發炎」:在抹片報告上仍屬於「正常」。只是疑似有感染發炎,或是缺乏荷爾蒙,基本上用藥物治療發炎即可。 不過,有時子宮頸上皮細胞如果被較嚴重的發炎細胞覆蓋,癌變也較不易被察覺,因此會建議民眾在藥物治療發炎 3 ~ 6 個月後,再做一次抹片檢查。 令許多民眾擔心的可能是抹片檢查報告呈現為「意義不明確的非典型細胞」。 台大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鄭文芳解釋,所謂的「意義不明確的非典型細胞」,可能半數是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另外一半什麼問題都沒有。會有這樣的分類,只是因為透過顯微鏡看到的細胞「看起來正常,卻達不到正常細胞標準;似乎有病變,卻又不到病變」的情況。介於兩者之間、醫師有點不放心,才歸類到「非典型細胞」。...

    張志隆表示,如果懷孕初期做抹片發現異常,無論是非典型細胞,或是病變,都會先用陰道鏡檢查。除非發現侵襲性癌的跡象,否則一般會建議定期追蹤檢查即可,不見得會立即切片。 「因為懷孕期子宮頸部位的血流豐富,如果貿然做切片容易造成出血。因此就算發現是癌前病變,只要不是侵襲性的癌症,醫生並不會進行切片,而是等到生產完再處理,」張志隆提到,子宮頸癌的進程一般不會太快,還是有時間觀察;且生產過程子宮頸會變薄,這也會有利於某些病變被緩解,甚至消失。因此孕婦不用太擔心,可以等到生產後再檢查一次以確認。 但是如果陰道鏡檢查懷疑是侵襲性癌症,那就得做切片了。這時就要看懷孕週數、疾病嚴重程度來處理。如果疾病較嚴重,會威脅到母體,週數也還早,就會建議終止妊娠。 如果疾病嚴重,但已進入第二、第三孕期,會盡量等到胎兒成熟,...

  5. 常見的篩查方式包括子宮頸細胞檢驗(又稱子宮頸抹片或柏氏抹片)或人類乳頭瘤病毒(又稱HPV)檢測。 細胞檢驗用於檢測子宮頸的異常細胞,而HPV檢測則找出可能引起癌症的高風險型HPV。

  6. 2022年11月24日 · 做子宮頸抹片並不是很複雜的檢查,不過在採檢前還是有幾個注意事項,以免影響結果判讀正確性。以下 5 點特別留意: 事前不過度沖洗陰道 避免盆浴 不使用陰道藥物塞劑 前一夜避免發生性行為 月經期間、陰道發炎情況嚴重者不能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