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店主的名字里有一个阳,在注册网店的时候,考虑到销售的是乐器,就取名上海阳光行.在网上销售6年之后,在申请公司执照时,发现这个名字无法登记注册,已经被其他同行使用过.于是根据店主俩口子的姓氏注册为上海闻余钢琴有限公司. 阳光行的业务范围. 主要 ...

  2. 先后多次赞助有关教育院校文艺团体举办钢琴大奖赛、钢琴演出,给钢琴学校、少伴宫免费提供教学用及比赛用公司多次赞助当地公益事业的友展,为修路、建卫生院、搞体育比赛等捐款出力。

    • 概览
    • 产生背景
    • 发展初期
    • 艰难时刻
    • 钢琴制作国产化
    • 历史贡献
    • 后记

    公司

    1870 年(有的书中称是 1875 年),英商见钢琴销路较好,便在上海设立中国第一家钢琴制造工厂:谋得利上海钢琴有限公司,专业制造和销售钢琴等乐器。工厂建在闸北的宝山路,毗连上海商务印书馆,工厂的注册地却在南京路 3 号。

    钢琴成为商品,与洋教堂、西洋学堂开办并设立了音乐课,西方音乐,特别是钢琴音乐传入中国不无关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英商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谋得利钢琴商行,经销从英国输入的整装钢琴。这时的钢琴结构已经定型,音质优美柔和、洪亮、又能独自一人可同时奏出主音旋律及丰富的和声。

    可见谋得利琴行,在当时上海的身价与地位。一直到 1923 年左右,钢琴销售日益兴旺,生产逐步扩展,宝山路厂区已经不能满足扩大生产,于是在杨浦榆林地区建造了新的厂房。还有一种说法,宝山地区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谋得利这才搬到当时还比较冷落的杨浦榆林地区。也有一种说法说这是“租界辟路”,英国人为了扩大租界,把一些英国人开的工厂搬出英租界,以期扩大租界的地盘。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很少,我们是从那些已经退休的、正值杖国之年的钢琴老前辈嘴里得知的。

    有关谋得利钢琴商行前期情况,我们在上海档案馆《字林西报》上看到谋得利琴行的片言只语。《字林西报》创刊与 1864 年,为英文报纸,主要刊载上海和全国各大城市商行等主要管理者的信息。如照片所示,有几点是可以确定的。

    第一、谋得利琴行已经搬迁到杨浦榆林地区(即上海钢琴有限公司现在的老厂区),但注册地仍在南京路 3 号。第二、当时的名称叫谋得利上海有限公司,专业制造和销售钢琴、风琴等乐器。第三、有比较完整的董事会成员,有董事会主席、董事兼总经理、有助理总经理等。董事会主席有皮尔斯、伊斯曼、苔丝黛尔三人组成;董事兼总经理:佩恩。也有工厂的负责人员的组合,机构规模非常完整和庞大。第四、谋得利琴行除少数董事局人员在南京路 3 号办公外,其余人员均住在杨浦榆林厂区。为了满足董事会和工厂负责人的生活与办公需要,特地在厂区建造了一幢英国式的“哥特”建筑风格的小洋房。这座小洋房仍保留至今,但已经有点破落了。建造在榆林地区惠民路上的谋得利琴行据说当时花了整整二十八万银元,这笔钱可是一笔想当巨大的资金。

    1923 年的谋得利琴行正处中兴时期,一统钢琴制造业而呈霸主地位。谋得利琴行霸主气焰一直延续到 1937 年日寇进占上海,英、美在上海的经济利益受到了限制。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与日开战,谋得利琴行也正式关闭。

    谋得利琴行的历史虽然只有七十余年的历史,但谋得利的名字与中国钢琴制造业的起源与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中国的钢琴制造业的发展史源于谋得利,起于上海。另外,谋得利的钢琴制造工艺与技术并没有中断,而由祥兴、鸣凤等几十家钢琴制造小厂所延续。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国钢琴制造技术已经处在世界领衔地位。 1870 年英国在上海开厂,就在这时,美国的施坦威也刚刚在昆斯买地造厂,脱离作坊式的制造方式。 1870 年成了中国钢琴工业的重要年代。所以中国钢琴制造业的起源,要比一般的国家都早许多年,而且中国钢琴工业的起步,也立足在一个较高的技术工艺的位置上。但由于谋得利早年对钢琴制造技术的严密封锁,使我国的钢琴制造业的民族工业却整整晚了二、三十年的历史。

    1870 年英商在上海开厂时,几乎清一色是“洋人”。连看门的都是从印度雇来的“红头阿三”。我们从钢琴业的年逾耄耋之年退休职工口中得知谋得利当年的一些情况。当时用一个英国的技工不仅仅工钱高,而且还有许多休假期,而上海的劳工便宜且又容易管理。于是开始招收中国工人,主要从事木工劳作。而当时在上海滩上,“宁波人”的木工活是一流的,因此,中国第一代的钢琴制造工人几乎清一色都是“宁波口音”。

    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些有远见的工人,掌握了钢琴制造工艺与技术后,想自己开厂造钢琴。其间的原因有:第一、脱离英国人欺压与剥削,开创属于正真中国人的钢琴制造民族工业。第二、他们看到外国人本轻利重,钢琴生产的赢利非常可观,利润的诱惑也是重要的。

    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先后诞生了几十家生产钢琴与风琴的小企业。但这些企业极大多数是作坊型的,属装配性质的。但正是这些小厂解放后并成了现在上海钢琴有限公司。

    当时诞生的这些钢琴小厂却诞生了许多著名钢琴品牌的名称,如 1895 年诞生的施特劳斯钢琴,就是由程定国开设的永兴琴行生产的。所以,施特劳斯是中国比较早生产的牌子。

    追溯历史,中国的钢琴制造工业不仅在亚洲是最早拥有的,在世界也是很早拥有的。上海是钢琴制造业的发源地。上海钢琴有限公司也是唯一是可以续写百年历史的老厂。

    谋得利琴行的最后几年

    中国钢琴的发祥地是在上海,中国钢琴制造业的源头是谋得利琴行。谋得利钢琴制造技术与工艺,不仅曾主宰过当时的钢琴制造业,而且也将影响着今日中国钢琴制造工艺。可以这样说,现今中国生产的极大多数品牌的钢琴,都继承了当年谋得利英式(也可以称是欧式的)钢琴制造工艺的衣钵。所以,以后中国如果有一部钢琴制造工业的发展史,无论有谁来执笔,谋得利史诗般的历史地位,应该毋庸置疑。正是因为重视历史的遗产,我们才认真地去搜集当年谋得利琴行的历史资料,特别是谋得利琴行的最后几年生存情况。我们不希望谋得利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寻觅谋得利的过去,有三条轨迹可寻。第一条、当年谋得利生产的数以万计的钢琴,至今仍有许多钢琴存世。这些钢琴是一睹当年谋得利风采的最好的佐证。虽然这些钢琴有的已经快要散架,有的也已经斑驳朽迈,尚有少数的谋得利钢琴保存得非常完好。我们从这些存世的 MOUTRIE 钢琴中,可以看到当年中国第一品牌的贵族身影,可以看到谋得利的精湛钢琴制造工艺。

    寻觅的第二条轨迹就是当年的谋得利的厂房。早期谋得利在闸北宝山路的厂房,今日早已没了踪影。

    1923 年以后,谋得利的新建厂房至今仍然屹立在上海钢琴有限公司的厂区内。当年的大楼、当年的小洋房、当年的电梯、当年的消防栓、当年谋得利厂房的标志性的落水斗上的大写“ M ”,都记录了过去的谋得利的辉煌与衰落。当时新建的谋得利琴行,据说花了整整二十八万银元。这些谋得利的遗迹早没了当时的精气。随着岁月的磨损,时间的流失,当年有关谋得利的故事都成了断断续续的死的记忆。

    寻觅谋得利的第三条轨迹就是要找到活的记忆――在谋得利生活与存身的当年的工人。经过我们千方百计打听寻找,终于找到三位至今仍健在的当年的工人,一位是广州的林国海先生,还有二位是一对夫妻,他们就是北京的顾伯良先生的父母亲。我专程到北京拜访了这二位谋得利琴行的老工人,了解了谋得利最后几年生存情况,在谋得利所有的历史资料中这二位老工人的回忆才是最最鲜活的记忆,似乎谋得利的形象又回到了人间。

  3. 柏斯琴行在1986年创立于香港,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具有一定规模及知名度的乐器连锁专卖店。. 自从创立以来,柏斯琴行一直秉承“推广音乐文化、培育音乐人才”的宗旨,坚持举办艺术学校、大师班、音乐比赛及赞助各类音乐活动,为给各界 ...

  4. 公司成立以来,就致力于成为出色的音乐文化传播平台而不断努力:销售乐器,培训音乐,文化传播三者相互促进。. 公司承接策划专业演出、音乐赛事千余,定期开展“音乐之旅”国际夏令营,促进艺术交流,打造音乐文化品牌,共建音乐之城。. 培养音乐 ...

  5. 深圳市阿太琴行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钢琴租赁回收、音乐培训、乐器批发零售为核心业务的琴行。

  6. 在研发试验阶段,我们运用各种先进、严谨的手段进行产品设计、工装设计、样试制,确保样符合设计要求。 例如:运用PDM、CAD等信息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处理数据和传递信息,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