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0年1月21日 · 大曹. 如何看待動物? 從人類中心到上帝為中心之神學轉移. 1.引言. 今期時代週刊 (Time Magazine) 報導現時極之普遍的肉食---黃鰭鮪吞拿魚 (yellowfin tuna),因過去五十年大量捕捉以至有絕種的威脅。 由1950年60萬頓魚獲到2005年達到600萬頓,其中日本對黃鰭吞拿魚需要佔總需求八十個百分比,隨著日本飲食文化繼續向外輸出,對吞拿魚的需求有增無減。 需求的增加亦驅使漁業採用更為先進的科技,透過全球定位 (GPS) 追蹤及巨型拖網捕捉。 報導指出,大規模捕捉不單令成年吞拿魚下降,全球定位加上巨型拖網船隊,亦令吞拿魚苗一併捉獲,嚴重影響黃鰭鮪吞拿魚的生存機會 。 現時漁船已不能在離岸數十公里捕捉成年的黃鰭鮪吞拿魚,而要到更遠及更的深水域。

  2. 2019年3月21日 · 以我對生態的認識發現這份環評提到的緩解方案不是全部對海洋生物都能夠起作用當中有錯漏或避重就輕之嫌意圖淡化該影響對物種的傷害報告其中一段指出工程完成後動物主要是潮間帶的物種珊瑚群落很快便會歸家

  3. 2014年3月16日 · 強者弱者,剝削與被剝削,演繹著社會達爾文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對競爭和鬥爭的金科玉律。. 可是與此同時我們好像忘記了什麼...... 社會達爾文主義代表著什麼?. 英國哲學家赫伯特史賓賽Herbert Spencer認為物種之所以能夠生存是透過不斷的進化 ...

  4. 2017年11月10日 · 編:K 早日見到三子保釋後討論在懲教內的「奇妙旅程」,又指懲教內的政策未必完全有政策理由。法夢跟你回顧下有關監獄的法律爭議。 其實早在2015年,因向財爺掟雞蛋而入獄的社民連陳德章就懲教署政策作司法覆核,分別是囚犯膳食的中西式分量差別及親友只可帶6本書籍予監犯的上限。不少人 ...

  5. 2010年11月29日 · 天地變何處安心一書中林超英就精簡地解釋了自然的生態平衡尤其重要是將人類以不卑不亢的科學角度歸入自然當中人類看成是自然界中的一部份與其他物種平等看待例如首先將人類自以為是食物鍊頂部的想法打破提醒我們細菌和寄生蟲等時刻都在侵襲我們相對來說人類處在它們的食物煉下層所以一切根本是一個互為因果的循環誰也不能當家作主。 進而解釋物種與環境的互動關係,不是單向的物競天擇,而又是互相平衡,於是物種多樣化其實對氣候變化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再繼續用不少篇幅解釋千百萬年來環境對人類發展的影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等等,帶出一種「天人合一」的世界觀。 最後再嘗試指出一道更有希望,稱為「有秩序文明退卻」的前進模式以改正人類盲目「發展」「消費」所種下的禍害。

  6. 2013年12月27日 · 野豬並非在附表2內所包含的物種故此在香港獵殺野豬理論上並不犯法不過除非閣下強壯到可以用雙手又或單手! )殺死野豬,否則就要留意第7條:

  7. 2024年1月5日 · 曾經被朋友問是不是「菜式」的生態攝影師、影片製作人馮漢城(阿城),哭笑不得地介紹指,牠是香港原生兩棲類,因在香港被首次發現,於1962年被命名為香港瘰螈。 在冬季,牠們會在淡水溪流產卵繁殖,夏天就會返回樹林生活。 然而,看似規律的自然生活,卻很可能在遷徙途中被截斷——飛鵝山、大帽山、梅子林、蠔涌、川龍、林村等地段的柏油路上,每逢四月,就會遍佈香港瘰螈被車輛輾斃的屍體,男女老幼亦無一倖免:「我仲以為年紀大啲會醒目啲,原來唔係。 」阿城展示了其中一張相片,那種瘰螈的頭被輾至甩掉:「咁樣都叫做完整,未扁。 有啲車多幾吓真係紙咁平。 為引起大眾關注, 他跟朋友眾籌策劃《一生螈命》生態藝術展 ,以畫作、攝影、紀錄短片、標本及裝置藝術,探索香港瘰螈的生命歷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