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1年12月17日 · 一、構思論點的方法. 面對〈談_____〉類的文章,我們可以參考作者怎樣圍繞一個主題撰寫文章。 文章名為〈論趣〉,卻是先談名利,再轉為談趣。 也許有同學會擔心,直接複製作者的寫作方法,開首部分豈不是會離題? 我們在應試時,不必完全參考這種佈局,卻可參考其背後的構思論點方法: (見表) . 歸納作者的思路後,我們面對談概念類的文章,可以思考以下問題: (1) 是什麼? (定義) A有沒有相似或相反的概念? ‧A與B相似,但本質不同. ‧A與C完全相反. (2) 為什麼? (原因及影響) ‧為什麼A好? ‧為什麼A不好? ‧為什麼A和相似概念B不同? ‧為什麼A比起完全相反的概念C較佳∕較劣? (3)如何應對? (建議) ‧如果A是一件好事,我們可以如何做到?
2024年8月5日 · XiX重組後變4人女團,成員包括楊秉頤(左起)、良玳瑩、鄧曉殷和繆昀希。(攝影:鍾偉茵)
2022年4月8日 · 這就是李清照的讀書法。 你們讀書時,須放開心胸,仰視浮雲,無酒且過,有煙更佳。 現在課堂上讀書連煙都不許你抽,這還能算為讀書的正軌嗎? 或在暮春之夕,與你們的愛人,攜手同行,共到野外讀《離騷經》,或在風雪之夜,靠爐圍坐,佳茗一壺,淡巴菇一盒,哲學經濟詩文,史籍十數本狼藉橫陳於沙法之上,然後隨意所之,取而讀之,這才得了讀書的興味。 現在你們手裏拿一書本,心裏計算及格不及格,升級不升級,註冊部對你態度如何,如何靠這書本騙一隻較好的飯碗,娶一位較漂亮的老婆——這還能算為讀書,還配稱為「讀書種子」嗎? 還不是淪為「讀書謬種」嗎? (第5段)有人說,如林先生這樣讀書方法,簡單固然簡單,但是讀不懂如何,而且成效如何?
2021年4月27日 · 星級作文:有用無用,在乎定義讀書之用. 【明報專訊】 關鍵概念說明. 「讀書」一詞應與「學習」有密切的關係。. 「讀書」泛指涉及學習的活動,可以理解為在學校學習,或從書本學習知識;也可以指為取得證書或資歷的學習過程;也可理解為閱讀一本書籍 ...
谷草日賽第三場,方廄「川河首駒」配布文被捧成3.8倍次熱門,但只跑第九。. 相隔三日,換上黃智弘再戰同程,神奇地以13倍取勝...
2024年1月26日 · 「童年」是上好的寫作題材,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模稜兩可」的元素,讓你學習如何做一個「不可靠」的敘事者 (「不可靠」的敘事者有很多模樣,記憶錯亂與隨意嫁接是其中一種而已)。 大多學生只是向回憶深挖,嘗試像魚販般把自己的故事剖開,平攤在融冰上。 只是魚最好看的姿態是在活水裏竄來躍去的時候,這點應該沒有爭議吧? 用文字創造一個閥限空間,讓孩提時代的一個小片段在其中重現,才是真正好玩的地方。 台灣作家湯舒雯的散文寫得非常好,她在年前於《聯合文學》有個專欄叫做「反童年」,其中一篇〈裸奔〉就有寫到這種童年記憶的不確定性︰. 不知是否因為童年記憶總是這種破壞性的隨機排列,搬離以後,成長期間當我知道台北還有另一個紀念堂後,就時常將國父紀念館錯記成中正紀念堂。 令人費解的是,那錯記往往還不只是口誤的層次。
2021年1月12日 · 普遍問題1: 先入為主. 雷國威有多年改卷經驗,發現不少學生愛硬套自己想法和觀點入文,容易先入為主。 例如文章講親情,就覺得主旨一定是「父愛子——子愛父」,卻忽略作家真正意思。 雷國威以朱自清〈背影〉舉例,不少同學看見講父子關係,就以為是「父慈子孝」,卻忽略作者在文中的矛盾心理。 「為什麼作家要強調是『背影』? 為什麼不描寫父親的正面呢? 其實正正暗示作者對父親矛盾的心理。 」雷國威認為,作家描寫感情時,大多用留白方式表達情感,惟同學語感未必夠敏感,經常忽略。 要解決這個問題,雷國威則提醒同學在閱讀過程中,不斷以提問引導自己,反覆推敲文中選詞、留白位置,培養語感,嘗試代入作者內心世界。 解決辦法: 以提問引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