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4日 · 太太一齊參加計劃可以處理幾隻爛牙,以後可以食得安樂了!」李生李太是第一批「悅齒計劃」的受惠者,他們剛完成檢查及補牙的服務。

  2. 主席︰ 香港教區夏志誠輔理主教 委員︰ 陳永超副主教 甘寶維副主教 温國光神父 張明德神父 吳多祿神父 布尊和神父 麥英健神父 邵錦棠神父 包天浩神父 施永泰神父 盧伯榮神父 麥冠達神父 淑霞女士 黎志釗先生 甄笑梅女士

  3. 六十年代. 明愛引進社會工作專業,在不同地區設立多元化服務中心,並在漁民村及新市鎮提供社區發展服務及家庭服務。 七十年代. 明愛開始建立了各類型社會工作服務,協助有需要的家庭、青少年、長者及智障人士,提升他們的能力,介入的模式包括治標及治本兩方面,此外亦在舊屋邨推行試驗性的服務計劃及成立難民服務。 八十年代. 在這期間,明愛社會工作服務迅速發展,對象以青少年、長者為主,並在匱乏的社區開展社區發展服務,此外明愛亦為特別群體包括勞工、外籍傭工、低收入婦女、越南難民等提供服務。 於1983年,社會工作服務部重組,成立七個服務,包括:扶幼、青少年及社區、家庭、康復、安老、社區發展及其他社會工作服務。 九十年代至今.

  4. www.caritas.org.hk香港明愛

    關於明愛. 香港明愛 (明愛) 於1953年7月由天主教香港教區創立。 目標是為貧苦大眾提供救濟及康復服務。 明愛因應戰後初期動盪的社會,向弱勢社群提供援助,解燃眉之急。 自建立服務雛型以來,明愛一直致力協助那些尋求自我發展及自力更生的巿民大眾。 作為一個提供多元化社會服務的機構,明愛與時並進,發展及優化各項服務。 在社會變遷和面對種種挑戰下,明愛仍然不斷追求卓越,完善服務。 明愛服務範圍廣泛,主要包括社會工作、教育、醫療護理和社區服務。 了解更多. 個案分享. Caritas - HK.

    • 李宰旭1
    • 李宰旭2
    • 李宰旭3
    • 李宰旭4
  5. 簡介. 明愛之友由一班認同明愛工作理念的熱心志願人士組成,於1996年8月27日依據香港公司法例成立,是稅務條例第88條內一個認可的慈善機構致力推廣香港明愛「扶助弱勢社群 發展人的才能 致力溝通和解 建立回饋精神」。 目標. 明愛之友不但持續地為香港明愛在服務和運作上提供專業意見,更積極舉辦各項籌款活動 (如慈善步行、「明愛暖萬心」慈善晚會、慈善音樂會、「友˙計˙傾之夜」聚會 以及探訪等),藉以加強市民對香港明愛的認識,增加大家對明愛服務的參與和支持,一起回饋社會,共創未來。 明愛之友委員會. 活動一覽. 活動回顧. 2024「明愛之友」感恩聖祭暨參觀聖方濟各大學.

    • 李宰旭1
    • 李宰旭2
    • 李宰旭3
    • 李宰旭4
    • 李宰旭5
  6. 敏兒女士 德明先生 廖達賢先生 林一星教授 譚贛蘭女士, GBS JP 蔡定國醫生, JP 徐明心教授 陶兆銘教授 秘書: 淑霞女士 免責聲明 私隱政策 版權聲明 ...

  7. 本著基督精神及天主教倫理道德價值,香港明愛教育服務秉持「以愛服務 締造希望」的信念,履行「扶助弱勢社群、發展人的才能、致力溝通和解及建立回饋精神」的使命,提供以終身學習、綜合全人教育及公平機會為基礎的優質教育,讓我們的學生,縱使有些來自社會上最末後無靠 (the Last)、最卑微無助 (the Least)及最失落無救 (the Lost)的一群,轉化成充滿愛心 (Loving)、主動學習 (Learning)及具備領導才能 (Leading)的人,一展所長,貢獻社會。 服務分為四大項: 學前教育. 特殊教育. 職業訓練及教育. 社區及高等教育. 各服務均在香港教育局註冊,所提供的教育服務對象主要是弱勢及有特殊需要的學生。 天主教香港教區及修會營辦共200多所幼稚園、小學及中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