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李我住公屋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住飯店優惠盡在Agoda,查看過百萬心水飯店真實評價!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3日 · 現行公屋和居屋計劃不承認海外結婚的同性伴侶涉及遺產繼承的法例亦不承認同性婚姻。 先後有男同志入稟司法覆核,尋求推翻房委會決定和挑戰遺產繼承法例。 高院原訟庭在3宗案件裁定男同志一方勝訴,房委會和律政司不服上訴,全部遭上訴庭駁回。 政府向上訴庭申請上訴至終審法院,司法機構網頁顯示,3宗案件將於下周一(26日)一併頒下判辭,預料決定會否受理終極上訴。 在同性伴侶申請公屋案,原告Nick Infinger於2018年在加拿大與丈夫結婚,返港後以「一般家庭」身分申請公屋。 在符合入息資格下,他和丈夫被房委會以不符「夫婦」定義而拒絕申請。 房委會上訴指,房屋供應有如「零和遊戲」,一旦單位分配予某些人,將減低單位供應。 惟上訴庭裁定,即使批准同性伴侶加入輪候公屋,亦不會影響異性伴侶福利,故駁回上訴。

  2. 2024年5月14日 · 同志公屋案申請人為Nick Infinger居屋案和遺產繼承權案申請人則為吳翰林與其丈夫李亦豪終院常任法官林文瀚在判辭表示房委會和律政司一方獲批終極上訴許可後司法常務官排期今年10月初處理3案聆訊

  3. 2023年10月18日 · 港聞. 2023年10月18日星期三. 港聞二. 下一篇 上一篇. 同志公屋平權 房會上訴駁回 判決意味同性伴侶或納入房策夫婦家人定義. 圖1之1 - 吳翰林(右)與丈夫亦豪(左)2017年英國結婚,但不獲房委 . . . . . .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現行公屋和居計劃不承認海外結婚同性伴侶,先後有男同志入稟司法覆核挑戰房委會決定,獲判勝訴。 原訟庭於2020年裁定公屋政策涉及性取向歧視,翌年裁定居政策構成非法歧視。 房委會在兩案提出上訴,上訴庭昨一併駁回上訴。 判決意味同性伴侶,有可能納入房屋政策的「夫婦」和「家庭成員」定義。 有房委會委員表示,政府一旦更改家庭定義,將影響綠置居以至公富戶等政策。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 住屋權屬的分佈及變化
    • 「新移民」的構成
    • 遷移身分與住屋權屬的交叉對比
    • 1996至2006年的變化
    • 2006至2016年的變化
    • 沒發現「新移民」在房屋政策上被優待

    簡言之,香港住屋權屬現時主要分四大類別:出租公屋、自置資助出售房屋、自置私人房屋、租住私人房屋。而港府是香港土地的「唯一擁有者」、大業主和發展商,掌握土地發展的步伐與方向。1980年代起,包括公屋和以「居者有其屋計劃」為主的資助出租和出售的房屋便成為差不多一半香港居民的住所。資助房屋能使市民每月省下數千元生活費,亦助市民更易實現置業階梯。 第一任行政長官1997年上任不久後曾宣布「八萬五」建屋計劃,其中逾半為資助房屋,希望提高市民自置房屋比率。不幸的是亞洲金融風暴及其後非典型肺炎的衝擊,令樓價直線下跌,「八萬五」建屋計劃受很大阻力,尤其當時私人市場的業主。 2002年港府宣布無限期停止建造和出售居屋,「勾地政策」同時出台。因滯後效應,2000年代中期以後香港住宅落成量大降,特別是不少居屋項目...

    移居香港的人士絕大部分來自中國內地。1980年取消「抵壘政策」後,單程證成為內地人移民香港的主要渠道。除了已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的內地移民,「新移民」還包括內地來港居住不滿7年、但同時內地戶籍已被註銷者(即居住未滿7年的單程證移民,簡稱PMR)。 另外,為加強香港競爭力,1990年代起,港府推出數個計劃,吸引包括內地出生的人才移居香港,如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和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等。但因數據所限,筆者無法分別各類型非單程證移民。我們以下將重點探討3種不同的遷移身分(本地出生者、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以及PMR)和他們的住屋權屬在20年來(主要集中討論1996、2006和2016年)的情况和變化。

    附表是作者基於各年人口統計5%抽樣微觀數據而製作。如上所述,上世紀90年代末期到本世紀頭幾年持續的樓價下滑,對業主來說或是噩夢,但對還未「上車」者來說是難得機會。1996到2006年間,全港住戶居於自置私人房屋比率由35%升至38%。其中本地出生者的升幅(2個百分點)較明顯,高於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1個百分點)。至於PMR在1996年高達35%的自置私人房屋比率,相信是因1996年人口統計對此類人士的定義較寬鬆,涵蓋範圍較大(篇幅所限,在此不詳細討論)。2006年數值是較合乎預期的16%。

    對比自置私人房屋,居於自置資助出售房屋(絕大部分為居屋)的住戶升幅更明顯。在本世紀初政府雖已削減居屋的建造和出售,但因滯後效應,全港住戶在1996到2006年居於自置資助出售房屋的百分比由12%大幅上升至17%。其中以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升幅最大:本地出生者升3個百分點,至18%,而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則上升了8個百分點,至17%。PMR雖然也升2個百分點,但能居於自置資助出售房屋的仍是極少數(4%)。 租住私人房屋方面,整體上,對比1996年,2006年的比例有所下降,側面反映回歸初期港府希望提高自置住宅比例以及持續提供公屋的政策有效。但這似乎對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和PMR更有效。話雖如此,即使PMR租住私人房屋的比例下降了3個百分點,46%(2006年)仍是3種...

    受難以預料的客觀環境及港府對房屋計劃的方向變化影響,2000年代中期以後,隨着居屋和公屋興建量大削和停滯,加上私樓樓價和租金不斷上升,香港房屋問題再次加劇。2006到2016年間,全港住戶「上車」自置資助出售房屋和私樓的比率平均下降了1和3個百分點。租住公屋百分率維持不變,租住私樓的住戶比例升4個百分點。其中,本地出生者和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的住屋權屬變化基本同步。兩組人士在這10年間居於自置私人房屋以及自置資助出售房屋的比例下降,同時租住公屋和私樓的比率上升。 雖然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的「新移民」和本地出生者,住屋情况的變化在這10年間大致相同,不過居住未滿7年的單程證「新移民」情况卻非常嚴峻。其「上車」比率的下跌在這10年間最明顯:私樓由2006年的16%下降到20...

    本文淺析回歸以來約20年香港住屋的情况和變化,從而了解新移民在香港住屋方面情况。篇幅所限,我們重點關注本地出生者、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以及居住未滿7年的單程證移民(PMR)。回應文首問題,經上述交叉對比,並沒發現「新移民」在房屋政策上被優待。一來內地出生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者的新移民在這20年中的住屋權屬變化基本上和本地出生者同步,二來居住未滿7年的單程證「新移民」不論在能夠住上公屋,以及「上車」居屋及私樓的比率,也及不上其他遷移身分者。2016年,有接近七成PMR被迫租住私樓,包括劏房。 由於本世紀初香港房地產市場受到大環境的衝擊,令到前特首「八萬五」建屋計劃成眾矢之的,政府也被迫修改。現在看來,整體而言,當時政府進取的房屋供應政策確能改善香港居民住屋環境。可惜在2000年代...

  4. 2024年3月21日 · 明報專訊最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增至5.8年房屋署長羅淑佩接受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恒傳感言訪問時話希望年輕人唔好為咗住公屋而減薪躺平」,甚至有錯覺以為愈後生排公屋就上到樓反問:「怎麼可能一生人都只是在公屋的資助限額入息限額和資產限額的下面? 」佢鼓勵年輕人努力搵錢向上游,話做到業主都係一種成就。 憶細個住石蔭 話原意畀市民流轉. 自幼喺石蔭邨長大嘅羅淑佩話,公屋原意唔係畀住戶由出生住到老,而係希望畀市民一個流轉機會。 佢憶述細個喺屋邨大球場踩單車,飲汽水食雪糕,有個開心童年;大學畢業後就搬離石蔭邨;直至媽媽過身後就幫爸爸置業,將公屋單位交還。

  5. 2022年10月19日 · 即時港聞. 2022年10月19日星期三. 施政報告2022|「簡約公屋以集裝箱興建料可建十多層 有劏房戶稱願考慮入住 (16:02) 圖1之1 - (李紹昌攝) 特首李家超今日公布施政報告提出將輪候公屋時間封頂」,期望縮短至4年半並會興建簡約公屋」,以家庭為優先入住。 有劏房住戶對相關政策感開心,亦有單身非長者的公屋申請人認為房屋政策作用不大。 李家超於記者會上表示,「簡約公屋」以集裝箱興建,料可建十多層,而且可居住5年。 李家超表示,有信心將《施政報告》提出將輪候公屋時間封頂的政策,由現時約6年的輪候時間,在4年內降至約4年半,形容「非常大膽嘅一個決定」。 李小姐一家3口住在旺角約120尺劏房,已申請公屋7年仍未能上樓。

  6. 2023年5月24日 · 明報專訊房委會繼上月底通過收緊綠表申請購買居屋資格後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今日開會討論加強打擊濫用公屋優化富戶政策及子女加戶政策的方案要求公屋租戶由原本住滿10年才要申報居住狀况以及是否在本港持有住宅物業收緊至每兩年申報一次拒絕申報有機會被終止租約新申報制最快10月推行。 申報機制亦加辣,要租戶授權房委會,可向其他部門查核租戶資料,亦賦權房署可向其他部門、私人機構,查核租戶資料,以追查租戶是否擁有物業。 租戶申報時如作虛假陳述,可遭刑事檢控。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