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2月9日 ·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吹哨人」李文亮醫生去世的消息在中國民間引發的憤怒悲慟情緒,成為國際媒體關注的內容。

  2. 2020年2月9日 · 武漢眼科醫師李文亮,在官方公布武漢肺炎疫情前一個月,就在微信群發布武漢肺炎的相關訊息,指出在院內發現有7名病患,罹患疑似SARS的冠狀病毒,呼籲親友小心,沒想到卻被警方以「在互聯網發布不實言論」的罪名傳喚,還簽下一份「訓誡書 ...

    • 身後獲表彰
    • 微博「哭牆」
    • 中國國內批評聲音不斷遭打壓

    2020年2月7日,李文亮生前工作所在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發佈公告稱,李文亮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020年2月7日凌晨2點58分去世。 生前身後,官方對他的對待大相徑庭。在去世前一個月,李文亮在官方公布有新型致命病毒出現前在微信群稱,所在醫院確診冠狀病毒病例,他因此被武漢當地派出所訓誡,稱其「發佈、轉發不實信息,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而在李文亮的遭遇被媒體報道後,許多人稱其為中國新冠疫情的「吹哨人」。李文亮去世後,人們自發前往他所在的醫院紀念,在網絡上對他的追思源源不斷。他被追授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還被追授為烈士。對他的訓誡書也因「適用法律錯誤」而被撤銷。 但在去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

    在去年中國首輪疫情逐漸平複後,每天仍有許多人前往李文亮的微博進行評論。 他們寫下的內容從疫情期間對當局處理方式的不滿與對李文亮際遇的不平,逐漸轉變為以表達自己日常瑣事的內容居多。有評論稱,這裏成為了中國人的「哭牆」。 「快春節了,要過年了,怎麼覺得來你這裏鼻子一酸…突然想你了,」一條評論寫道。 「今天是面試結果公布的日子了,希望自己可以順利拿到,祝你在天堂一切都好,我們國家抗疫也一切順利,」另一名網民寫道。 這種留言在李文亮生前最後一條微博下面比比皆是。這條微博的評論早已超過100萬。 紐約大學媒體、文化與傳播學助理教授吳曉此前對BBC表示,即便是這些瑣碎的貼文也有其意義。 「平凡的反思與簡單的問候作為一種紀念李醫生的形式,儘管這與表達憤怒與憤慨有所不同,但也包含著它們自己的力量,用以保留仍...

    儘管李文亮醫生的微博評論仍然得以保留,但期間也有被清除的情況發生。而在另一人氣社交平台「知乎」上,與李文亮有關的話題已經毫無蹤影。 「這是因為大家忘卻了呢,還是阻止了大家的思念?」一位微博用戶對此評論道。 1. 李文亮事件後續:更多「吹哨人」遭中國當局打壓 2. 微信和直播平台「屏蔽了數百新冠關鍵詞」 3. 新冠疫情:回顧今年中國如何噤聲言論與改寫新冠歷史 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兼任教授滕彪指出,雖然李文良的微博仍然允許人們留言,但這並不能說明中國當局對這個事情網開一面。 「他們一直在盡力進行限制,無論是微博、微信還是其他媒體,對公共輿論的操控一直沒有停過,」他表示。 與此同時,一年以來,在疫情敘事上對中國當局的口徑構成挑戰的人不斷遭到噤聲打壓。 從去年2月至今...

  3. 2020年2月6日 · 李文亮是武漢市中心醫院一名眼科醫生,他2月1日在個人微博公布自己感染武漢肺炎,而被稱為疫情「吹哨人」。 李文亮於2019年12月30日傍晚,在一個150人左右的同學微信群組中發布訊息稱:「華南水果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在我們醫院急診科隔離」,有人將對話截圖發上網路,且沒有隱藏他的姓名與職業。 他表示,截圖傳出去後,「很多人拿截圖問我」。 雖然他在對話中也強調這是冠狀病毒,還在分型,但網傳的截圖沒有,「看到這些我感覺要倒霉了,可能會被處罰。 因為這是敏感信息,又在開『兩會』的敏感時刻」。 他說,12月31日凌晨1點半,武漢衛健委連夜開會,「我主要是被我們醫院領導叫過去詢問情況。 天亮上班後,我又被醫院監察科給約談了,還是問我情況,問消息來源,問事情經過和是否認識到錯誤。

  4. 2020年2月7日 · 武漢肺炎持續蔓延,最初揭露疫情的34歲武漢眼科醫師李文亮,卻被當局以「造謠」處分,他在本(2)月1日公布自己感染武漢肺炎,被稱為疫情「吹哨人」,沒想到卻傳出在6日晚間9點30分病逝,震驚外界。 不過,院方隨後卻表示李文亮處於病危狀態,直到今(7)日多家陸媒才證實李文亮過世的消息。 對此,有網友就揭開背後內幕。

  5. 2020年6月12日 · 大陸醫師李文亮因為最早發現疫情,提醒大家被封為「吹哨人」,卻遭當局打壓禁聲,最後不幸病逝,留下年邁雙親和當時懷孕5個月子妻子,如今大陸疫情趨緩,李家人也有好消息,李文亮妻子12日順利產下第二胎,還發文說這是老公送他的最後禮物。

  6. 2020年2月12日 · 最早公開武漢疫情的「吹哨人」李文亮醫生病逝後,憤怒之火在中文網絡上爆發,再次引發了對中國言論自由的渴望。 數十位學者、律師實名聯署發表公開信,要求改變現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