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為迎合社會需求東華三院獲善長捐款成立東華三院何超蕸綜合復康中心為區內有需要人士提供價格相宜及優質的復康治療服務中心特設多種嶄新有效的治療儀器並結合中醫復康治療的優勢因應病人需要度身制定全面而適切的復康療程提升患者生活質素。 下載服務單張. 服務對象. 腦神經科對象,如中風、柏金遜症、腦退化症、腦創傷及神經創傷患者. 各類痛症及骨科患者. 體弱長者及傷殘人士. 手術後復康人士. 服務特色. 本中心的物理治療師及中醫師會針對病人的需要,編制一套度身訂造的復康治療,促進病人的復康進度。

  2. 東華三院何超蕸綜合復康中心的成立是為了配合社會對復康服務日益增加的需求中心於2019年4月開始試行運作為腦神經科疾病痛症及骨科患者提供復康服務鑑於中風患者數目不斷增加及有年輕化趨勢中心特別針對腦中風復康首次引進了嶄新有效的機械外骨骼機械人 (Robotic Exoskeleton)進行臨床復康訓練,配合腦波觸發式電刺激儀 (凝康復力RecoveriX)及其他訓練方法,並結合中醫復康治療,協助病人把握「復康黃金期」,進行密集式復康訓練,以預防併發症及改善活動能力,重投正常生活。 東華三院何超蕸綜合復康中心佔地約一千平方呎,服務對象涵蓋腦神經科疾病、痛症及骨科患者,範疇包括腦中風,腦神經創傷柏金遜症、腦退化症、運動創傷、筋肌勞損、關節退化等。

  3. 2019年10月1日 · 東華三院主席蔡榮星致詞時表示東華三院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服務巿民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東華三院 (英語: 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T.W.G.Hs. / TWGHs )起源於1870年,是 香港 歷史最久遠及規模最大的 慈善機構 之一。 從一個在廟宇內小小的 醫 診療亭開始東華三院一直致力為大眾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包括 療 服務、 教育 服務及 社區 服務。 至2017年東華三院在全香港設有超過300個服務單位僱員人數逾一萬名為全港市民提供涵蓋各層面的服務。 名字起源. 東華三院代表著東華三院三間最初的醫院,包括了 東華醫院 (1870年)、 廣華醫院 (1911年)及 東華東院 (1929年),這三間醫院都是由香港本地華人建立的。 於1931年,於三間醫院組成為東華三院。

  6. 東華三院的創辦可溯自建於1851年位於港島太平山街的廣福義祠。 義祠原用作市民安放先僑靈位的地方,後來卻成為流落無依人士及垂危病人的居所,衛生環境日益惡劣,引起政府及全港市民的關注。 當時一群熱心公益的華人領袖有見及此,便倡議集資於附近興建一所醫院。 1869年,港督麥當奴撥出上環普仁街一個地段,資助十一萬五千元建院費用,並於1870年頒佈《倡建東華醫院總例》,創辦香港第一間華人醫院。 醫院尚未落成,創院的華人領袖已在院址附近開設臨時贈醫所為貧病者提供服務。 至1872年,東華醫院落成啟用,為貧苦市民提供免費中醫藥服務,奠定了東華三院善業的基石。 其後,隨着人口不斷膨脹,醫療服務需求日增,位於九龍油麻地的廣華醫院及香港銅鑼灣的東華東院相應於1911年及1929年分別落成投入服務。

  7. 2019年7月16日 · 另外又於堅尼地城開辦物理治療和中醫治療的綜合復康中心名為東華三院何超蕸綜合復康中心他說該中心由物理治療師及註冊中醫師駐診提供包括機械外骨骼步行訓練腦波觸發式電刺激訓練及虛擬實境訓練等配合中藥針灸推拿及拔罐等復康治療針對腦中風復康腦部或神經創傷痛症及關節退化等。 鑑於近年流感肆虐,東華去年推出「學校外展流感疫苗接種計劃」,成為首間辦學團體撥款推行及派出專責醫護團隊,去年10月至12月流感高峰期前,為旗下幼稚園、小學及中學共31間學校、超過6,000名學童注射流感疫苗。 個別學校最高的學生參與率達85%。 連同東華其他小學及特殊學校,有逾萬名學生藉參與東華或政府的計劃而接種了流感疫苗。 貫徹「全人教育」理念.

  8. 東華三院 (英語: 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T.W.G.Hs. / TWGHs )起源於1870年,是 香港 歷史最久遠及規模最大的 慈善機構 之一。 從一個在廟宇內小小的 中醫 診療亭開始東華三院一直致力為大眾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包括 醫療 服務、 教育 服務及 社區 服務。 至2017年東華三院在全香港設有超過300個服務單位僱員人數逾一萬名為全港市民提供涵蓋各層面的服務。 名字起源 [ 編輯] 東華三院代表着東華三院三間最初的醫院,包括了 東華醫院 (1870年)、 廣華醫院 (1911年)及 東華東院 (1929年),這三間醫院都是由香港本地華人建立的。 於1931年,於三間醫院組成為東華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