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5日 · 高中通識教育科(通識科)將改名、削課時、修改課程,教育局長楊潤雄今早(5日)在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表示,社會上對於改革通識科有不少誤解和不必要懷疑,包括質疑通識科將轉為國民教育科,他指出通識科一直包含國家發展,培養國民身分 ...

  2. 2021年4月10日 ·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接受港台《星期六問責》訪問時表示,今次4個核心科目均作出改動,選擇較重要的題目,保留認識香港制度、國家發展及世界議題,並非針對過往通識科做得好不好,改革希望釋放更多學習空間,是整體作出考慮。 至於公社科是否要教導國家的好與壞,楊潤雄認為不應斟酌在好與壞上,不用將所有事情二元化,強調要配合課程,教學要令學生明白課程目標。 被問到文革能否討論,他指若討論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在中史科亦有提及,認為不用斟酌公社科要教授甚麼,要回歸課程宗旨。 他回應有教師擔心在教授國情時觸及國安法紅線,直言一般市民若愛護國家,不應有擔心,科目將有經審核的教科書,教師亦有相關培訓,若遇上教學困難,學校可多作討論,局方亦會提供支援。

  3. 2021年1月19日 ·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目標盡快於9月推行新的通識科課程,並指國家安全涵蓋多個範疇,故會以「滲透形式」在不同有關科目加強國安教育,透露當局最快第一季完成制訂詳細指引,以及分享過去處理教師投訴個案的經驗。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今日(19日)就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報告進行討論,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周浩鼎提及早前的社會事件,形容通識科荼毒年輕人,指社會有意見要求轉為選修科。 楊潤雄回應表示,2019年的社會事件當中有不少年輕人被捕,令教育界反思接下來該如何進行工作,但對於是否完全只關乎通識科則未有定案。 楊續指,課程檢討期間看到通識科正面對的問題,故希望透過科目改革「重新做好」,加強以往包含的認識國民身份認同、《憲法》及《基本法》等內容。

  4. 2020年11月26日 ·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下午在記者會上表示,通識科的爭議在社會從未停止,科目被污名化,局方決定按照課程宗旨及目標,精簡科目的內容,並將冠以新名稱,新名稱暫時未有定案。 他又指,科目會維持必修必考,但評級將改為「合格/不合格」,令學生聚焦學習,以及釋放壓力。 局方亦會為通識科訂明重要的學習概念,並會重整課時及內容,相信會減去原有的一半內容,並將不再設立IES,以釋放學習空間。 他續指,外界亦認為IES的工作量大、負擔重,因此決定取消。 另外,當局會為通識科設適用書目表,將有經審批的教科書名單。 他又指,科目重視培養學習《基本法》、法治及《憲法》,亦會提供學生赴內地考察的機會。 他又指,社會受去年的示威及疫情衝擊,感謝業界做好教育工作,並呼籲社會同心協力,對抗疫情。

  5. 2020年11月26日 · 教育局長楊潤雄今午(26日)就《施政報告》相關措施舉行記者會,提及高中通識教育科通識科)將會冠以新科目名稱,精簡課程內容,以及優化教材及考試安排,科目會保持必修必考,公開試評核只為及格或不及格。

  6. 2018年5月4日 · 通識科改革爭議 楊潤雄:個別科目改動屬揣測性講法. 教育界近日掀起通識科改革爭議,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回應時重申未收到相關專責小組提交檢討報告,又形容近日個別科目改動的說法,屬揣測性的講法。. 楊潤雄表示,為了適時檢討課程設計,新 ...

  7. 2020年12月16日 · 楊潤雄冀改革通識科以培養學生正向價值觀. 楊潤雄表示,希望透過改革後的通識科培養學生正向的價值觀(大公文匯全媒體資料圖片).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教育局長楊潤雄近日接受內地傳媒專訪時表示,修例風波中有四成被捕人士是學生,當局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