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八大電視堪稱臺灣偶像劇出產最大宗的媒體之一也是臺灣偶像劇出口最多國家及數量最多的電視公司是少數擁有自製能力的有線電視業者2002年八大以十八歲的約定進軍偶像劇版圖隨後陸續推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偶像劇在演藝圈中有許多藝人因拍攝八大偶像劇而出道成名林依晨許瑋倫汪東城辰亦儒炎亞綸吳尊唐禹哲任容萱胡宇崴等。 而2004年創下了超過3%高收視的《鬥魚》也讓郭品超、安以軒、陸明君、藍正龍開始備受矚目。

    • 1950至1960年代
    • 1970年代
    • 1980年代
    • 1990年代
    • 2000年至現今
    • 内地插播問題
    • 電視頻道

    首間電視台

    麗的呼聲在香港的分公司於1949年成立,並於1957年5月29日在香港成立商營有線廣播電台,正式推出電視服務「麗的影聲」,此為香港及遠東地區第一家電視台,揭開香港電視廣播的歷史一頁。當時“麗的”以收費方式提供服務,成立初期向每個用戶收取25元的月費,以當時的水平來說相當昂貴,一般市民難以負擔,所以「電視」在當時的香港是上流社會的奢侈品。

    增加無線廣播服務

    1965年港英政府邀請財團競投無綫電視廣播牌照,引來六個財團競逐,當中包括由希慎興業大股東利氏家族、余仁生家族成員余經緯、邵逸夫旗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等人、英國泰晤士電視台、機利文洋行(現「太平洋行」)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合組的「香港電視集團」、由商業電台及怡和集團組成的財團(它們其後再夥拍恒生銀行創辦人林炳炎家族的幾位後人成立佳藝電視),以及日本富士電視台等。最後「香港電視集團」得到牌照,並在1967年11月19日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簡稱“無-{綫}-電視”,或“無-{綫}-”)名義推出免費電視廣播服務,從此兩家本地電視台開始了競爭局面。

    競爭

    無-{綫}-推出免費電視服務後,“麗的電視”於1973年提供免費電視廣播服務,而香港佳藝電視(佳視)於1975年9月7日啟播,加入市場競爭,成為香港第三家免費電視台。 無線電視台開台初期推出的電視劇,以舞台劇成份為多,直至高層周梁淑儀取材美國故事“午夜情(The Other Side of Mid-night)”,並以香港酒店為背景的百集長劇“狂潮”啟播後,使香港引起了追看電視劇的熱潮。以後,無線製作“家變”、“強人”、“大亨”等百集長劇,使無線變成了眾台之冠。 周梁淑儀後來過檔佳視,亦從無線帶同一班精英到佳視,使三間電視台的實力鼎足而立。 麗的原先因為起步點太晚,為三台之末,但監製麥當雄製作的“大丈夫”等劇開始為麗的挽回口碑,後來與蕭若元製作百集長劇“鱷魚淚”“變色龍”等,使麗的站穩陣腳。 周梁淑儀過檔佳視為總經理後,大幅改組佳視節目,甚至動員大量物力開拍長篇劇“名流情史”。不過,由於當時香港政府發牌予“佳視”時加入了限制,“佳視”需要讓出部份黃金時段作教育節目的廣播,形成先天性的缺陷。當時更在報章大幅頭版宣傳所謂“七月攻勢”,但周梁淑儀仍然為成績平平下台。 佳視曾推出金庸名著...

    麗的最後一次反敗為勝

    在佳視倒閉後,各有一半人才流向無線與麗的,自此無線與麗的的競爭日漸白熱化,麗的製作百集長篇劇鱷魚淚,就是為了狙擊無線長壽綜藝節目歡樂今宵而來。其後,麗的繼續以劇集搶奪歡樂今宵時段不愛看綜藝節目的觀眾,迫到歡樂今宵不得不推出靈異單元劇“幻海奇情”及其後一些神怪劇來留住觀眾。 無線在七十年代推出單元劇,但被麗的針對弱點推出自製武俠劇天蠶變,成功重擊無線單元劇,使無線不得不從片場拉回拍電影中的鄭少秋,開拍楚留香對付。 一九八零年,麗的動員全台力量拍攝蕭若元構想的民初鄉土劇“大地恩情”系列,以清末農村為背景,由農村社會瓦解、清朝倒台、袁世凱稱帝、五四運動至直皖戰爭為止。 當時無線推出一王(鄭少秋)五后(李司棋、鄭裕玲等)的長劇“輪流轉”,被強調悲情的大地恩情打至七零八落,據當時回到無線的劉天賜所言,“輪流轉”的劇種不及對台的劇集,缺乏長遠計劃,在一段時間內並沒能化解大地恩情的威脅。需要換另外一個電視劇,開一個劇種來對陣。結果“輪流轉”就成為無線開台以來第一套被抽起腰斬的電視劇。 後來無線推出“千王之王”,由謝賢、汪明荃當主角才能收復失地。

    麗的電視數度易主

    “麗的電視”在這10年間3度易主。“麗的電視”的英國母公司在加拿大投資洗衣廠失利,決定收縮東亞地區業務,遂於1981年3月把麗的電視出售予澳洲財團。但不出2年股權又出現變化,商人邱德根透過旗下的遠東集團收購“麗的電視”股權,並於1982年9月24日正式易名“亞洲電視”(簡稱「亞視」)。 邱德根主政亞視其間,實行緊縮政策,而且更大量開拍劇集外銷,以使亞視收視不振。雖然後來開拍大型歷史劇秦始皇,但也未能再次振作。亞視後來推出亞洲小姐選舉,這類歌舞昇平的選美節目大受歡迎。 邱德根把亞視的股權出讓予林百欣的麗新集團和鄭裕彤的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

    亞視總部大火

    1987年11月23日,亞視發生四級大火,摧毀電視-{台}-大部份設施。當時作為競爭對手的無-{綫}-,借出寫字樓作為緊急運作。火警撲滅後,亞視仍能在僅有的資源下作有限度廣播。此外,亞視在80年代開始,開拓大陸市場,早在1983年,亞視已獲准進入內地市場,與內地合作製作電視劇集。

    多元化服務

    1990年代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香港的電視業走進「創意年代」,當時麗音雙語廣播技術出現,圖文電視(此服務最後未有推出)進行測試,以電腦技術創造虛擬背景的虛擬演播也漸被應用。此外,新的電視台、免費的衛星電視及收費的有線電視先後於1991年8月26日及1993年10月31日啟播,推出了綜合和主題性的電視頻道。 科技進一步發展,電視傳送方式走向多元化,包括互聯網、寬頻等傳播技術,業內須重新界定「廣播」的定義;而 互動電視 iTV則於1997年利用電訊盈科前身香港電訊的ATM寬頻網絡,推出雙向式收費電視服務,但因不受巿場歡迎以及技術未成熟而最終於2002年結束;但後來電訊盈科再次以now寬頻電視重新推出以寬頻網絡傳送的收費電視。

    收費電視開放

    2000年,政府向五間機構發出收費電視牌照,但其中星空傳媒與商人-{于}-品海擁有的機構,先後宣佈退回牌照。 2004年,資金來自台灣,前身為太平洋數-{碼}-衛視的「譜樂視」及資金來自英國的「Yes Television」分別於4月1日及7月1日把牌照交還政府,退出本地收費電視行列,其中「Yes Television」轉為與和記環球電訊合作發展寬頻內容服務「Yes TV Plus」,「譜樂視」的台灣總公司則在其後結業。至此僅餘無-{綫}-電視旗下的銀河衛視並沒有退回牌照,該公司在2004年推出有關服務,即現在的「無綫收費電視」。

    寬頻電視的出現

    但與此同時,另外兩間機構城市電訊(香港)有限公司(獲政府批准,毋需申領收費電視牌照)及電訊盈科,在2003年內先後推出收費電視服務(其中電訊盈科提供的收費電視服務名為Now寬頻電視),其中Now寬頻電視有服務推出後,用戶人數倍增,其後取得不同頻道的播映權;及至2005年中,HBO及星空傳媒宣佈將其各頻道的12年期的獨家播映權批予Now寬頻電視,而有線電視的足球賽事獨家播映權亦有大部份將最遲於2007年屆滿。

    高清晰度电视

    地面電視廣播方面,全球的電視廣播開始走向數-{碼}-化,英美、日本、韓國、台灣及東南亞等地已推出高清晰度电视 (HDTV);而香港政府則在2004年間就此作出全面的研究,並規定兩間地面電視廣播營辦商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TVB) 及 亞洲電視有限公司 (ATV) 必須最遲於2007年正式開始推出包含多頻道平-{台}-及高清晰度电视在內的數-{碼}-電視廣播服務,以確保如期及順利地推行數-{碼}-電視服務。 根據香港政府於2004年7月公布的香港推行數碼電視的框架里程,包括: 1. 亞洲電視和無線電視須在2007年年底或之前,以模擬方式(Analog)和數碼方式同步廣播現有服務,並各自在增配的頻道上推出新的數-{碼}-服務。 2. 亞洲電視和無線電視在2008年底或之前,擴展其數-{碼}-網絡至覆蓋全港至少75%的地方。 3. 若中國內地在2006年年底前仍未公布國家制式,亞洲電視和無線電視將會採用國際廣泛使用的歐洲 DVB-T制式。 4. 視乎進一步的市場及技術研究結果,政府會指示亞洲電視和無線電視在開始同步廣播後的五年內,即在2012年年底或之前,終止模擬廣播。 亞洲電視承...

    70年代末,電視開始在内地普及。珠三角地區因鄰近香港,民衆紛紛自制魚骨天綫(一種天綫,因形如魚骨而得名)收看香港的電視節目,其中也包括無綫電視和亞洲電視。此种行爲被政府視爲非法,但屢禁不止。後來由於有綫電視服務開始在内地出現,各地有綫電視臺將香港電視納入其中的頻道,從此收看質量相對較低且有違法風險的魚骨天綫消失了。此類情況多數屬於非法盜播,但香港電視台對此無能爲力。 內地電視台一直盜播香港電視頻道,在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大陸當局對香港電視播放的新聞類節目採取了技術干扰或封鎖的手段。在90年代初,干扰的主要方式是电波干扰,于某些敏感时刻对亚视和无线电视施行,但效果甚微。此後亚视和无线被纳入广东的有线电视网,从20世纪末起,凡是節目涉及到當局認爲的敏感話題時,節目被強行插播廣告或其它内容(九...

    香港的電視台,可分為「免費電視」和「收費電視」兩大類別。香港的免費電視經營者,主要透過微波或衛星傳送訊號,用戶只需在住宅天台安裝接收天線,即可收看電視服務。而收費電視方面,則有多個方式提供,當中以有線電視方式及使用互聯網寬頻方式提供為主,用戶需向經營者登記,於電視機旁加裝解碼器(機頂盒),把已加密的數-{碼}-訊號轉換成電視視訊訊號,方可收看。 截至2005年,香港共有兩家本地免費電視台、四家本地收費電視台(其中一家為無牌經營)及多家衛星電視台,近200個頻道。以下資料參考廣播管理局提供之「香港廣播服務一覽表」編寫。

  2. 評審:康康、張宇、袁惟仁、黃韻玲、鄭建國 開場組曲:楊宗緯——晶晶/鄧麗君、希望之鴿/趙詠華、上上籤/周華健、今夜留 ...

  3. 模板:Infobox TV Local 亞洲電視本港台 (ATV Home) (或稱本港台)是香港亞洲電視提供的免費綜合頻道主要以粵語播放劇集綜藝資訊等節目也有小部份以麗音廣播 (NICAM)的普通話韓語節目。. 本港台主要於平日黃金時間播放自製及外購劇集,黃昏則播放卡通動畫 ...

  4. 《妙手仁心》系列 (Healing Hands),香港 無綫電視 翡翠台 劇集系列,合共3輯,分別於1998年、2000年及2005年首播,監製 鄧特希 、 戚其義 。 目次. 1 演員表. 1.1 醫院及主角家屬. 2 其他演員. 2.1 特別客串. 2.2 插曲. 3 《妙手仁心II》 3.1 醫院及主角家屬. 3.2 特別客串. 4 《妙手仁心III》 4.1 演員表. 5 参考文献. 6 外部連結. 7 資料來源. 演員表. 醫院及主角家屬. 吳啟華 飾 程至美 (Paul) 林保怡 飾 黎國柱 (Henry) 蔡少芬 飾 唐姿禮 (Jackie) 陳慧珊 飾 江新月 (Annie) 蘇永康 飾 江滿月 (Gilbert) 馬浚偉 飾 張家裕 (Joe)

  5. 遊戲 電影 電視 wiki 探索wiki 社群中心 建立wiki 尚未註冊? 註冊 登入 Advertisement 登入 註冊 中文電視大典 1,015 個頁面 探索 首頁 所有頁面 社區頁 互動式地圖 近期網誌 流行话題 Videos Æ ¹å®¥å¿ - è æ è ± ...

  6. 香港有線電視有限公司的主要股東為香港地產企業 九龍倉集團 ,是 香港 第一家多頻道的收費電視公司,亦是現時香港最大的收費電視- {台}-。 現在有線電視擁有24小時播放的新聞台娛樂新聞台多條電影及足球國際新聞頻道等等有線電視播放的電視頻道現達100條曾為全港電視台之冠然而這個紀錄在 2006年5月10日 由 Now寬頻電視 和 無綫收費電視 合作打破。 目次. 1歷史及發展. 1.1概況. 1.2新聞節目平台的發展. 1.3體育節目平台的發展. 1.4電影平台的發展. 1.5其他節目平台的發展. 1.6盜看問題及電視訊號數碼化. 1.7與政府的債務和稅務糾紛. 1.8香港大眾及用戶對有線電視的意見及批評. 2頻道一覽. 3外部連結. 歷史及發展. 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