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該文指出,陽修反對“誕者”的“道統論”,堅持傳統儒家的“聖人之道”,同時又爲“聖人之道”賦予了嶄新的內涵,在維護儒“道”的前提下,較好地解决了如何對待“道統論”這個長期困擾古文運動的核心理論問題,使“文”、“道”關係達到辯證的統一。
      www.aisixiang.com/data/96429.htm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歐陽修對文與道的關係持有新的觀點。首先,歐陽修認為儒家之道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其次,歐陽修文道並重。此外,他還認為文具有獨立的性質。

  3. 歐陽修對文與道的關係持有新的觀點。首先,歐陽修認為儒家之道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其次,歐陽修文道並重。此外,他還認為文具有獨立的性質。

  4. 歐陽修為辭賦開闢新道路 [17],其作品著重氣韻,吟詠性情,擺脫過往格律的羈絆,並不炫耀富麗寄巧的辭句 [16];名作〈秋聲賦〉文辭精鍊,聲調鏗鏘,佈局緊湊,不拘格律,有聲有色 [18],與蘇軾〈赤壁賦〉同樣流傳久遠,家喻戶曉 [17],辭賦自此放寬排偶 。

  5. 2013年3月4日 ·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自身將文氣的理論運用於《新五代史》的編纂中。 其目的,就是為了警醒統治者,必須勤政愛民,親賢臣、遠小人。

  6. 2016年1月18日 · 文章發表後,引起了學界的一些關注和好評,謬贊該文將老問題寫出了新意。但是,該文雖觸及到歐陽修對北宋中葉極流行的“道德性命論”的態度問題,卻限于篇幅引而未發,未及詳說,而後者乃理學家“道”論的核心,與歐陽修的文道觀密切相關。

  7. 2024年1月2日 · 歐陽修對文與道的關係持有新的觀點。首先,歐陽修認為儒家之道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 [14] 其次,歐陽修文道並重。 [15-16] 此外,他還認為文具有獨立的性質。

  8. 一、前言. 歐陽修(1007-1072 )謂〈詩序〉「非子夏之作」、1 主張刪《九經正義》讖緯,2 並謂「聖人急於人事者也,天人之際罕言焉」;3 歐陽修自視紹續斯文道統,4 那他如何詮釋「詩」與天人鬼神關係的命題?學界對歐陽修宗教/祭祀觀的討論相當深入,5但未見貫通其經學與文學「 感鬼神」詮釋的著述——6 可是這問題卻是歐陽修自己提出的——慶曆二年(1042 ),他在〈 問進士策題〉設問:「 子夏序《詩》,以謂『 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者。 詩之言,果足以動天地、感鬼神乎?」7歐對他自己提出的這問題有何看法?本文以此切入,探討:a. 歐如何詮釋〈詩序〉感鬼神說?句中的「鬼神」對歐而言,指的是甚麼?b. 以〈 感二子〉 為例,開篇連用「黃河一千年一清」等五個奇事狀寫蘇、梅死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