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21日 · 連同立法會議員人大政協界別等的選委席位民建聯合共取得150多席較上屆的約120人增加約25%不過以佔整體選委比例計算民建聯在兩屆選委會同佔約一成勢力維持不變立即到01選委會網站 掌握最新選情各版塊勢力分布

  2. 2021年9月20日 · 選舉委員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民建聯取得超過150席佔整體選委一成民建聯主席李慧琼今日20日於記者會上表示該黨當選比例與上屆選委會相若他們必定會忠誠履行職責助政府實現良政善治。 對於選舉選民人數大減,被批評為「小圈子選舉」,李慧琼指改制後的選舉與過往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落實愛國者治港,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她又指,未來民建聯會爭取更廣泛支持,希望在12月立法會選舉取得比現屆13席更多的議席。 + 5. 促選管會認真檢討點票安排 否則立會選舉更亂. 李慧琼指,民建聯於今屆選舉取得150多個席位,當選比例與上屆選委會相若。

  3. 2021年12月20日 ·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第一大黨民建聯在十區地區直選全勝在選委會界別及功能界別分別斬獲5席及4席議席由第六屆立法會的13席增加至19席佔整體議席比例逾百分之21即新議會中每5名議員就有一個來自民建聯議席增長比例最多政黨屬新民黨由現時只有兩名議員增加逾倍至5席派出9人參選的工聯會有8人當選擁有的議席倍增。 兩個「墮馬」現屆議員來自自由黨及經民聯,分別是紡織及製衣界鍾國斌、以及金融服務界張華峰。 自由黨維持4席;經民聯減少一席至7席,再無直選議員。 兩黨在議會的影響力,都因為議會整體議席增加而減弱。 + 3. 每5名議員1名來自民建聯 十區全勝「代表」全港.

  4. 2023年12月11日 · 民建聯單以現時透過選舉所得的109個議席已在新一屆區議會中佔據二成三議席由於政府尚未公布委任議員名單故民建聯在區議會的最終勢力版圖極可能進一步擴大。 反觀另一傳統建制派政團工聯會,在直選派出25人,最後7人落選,18人成功搶灘,當選比率也達七成,成績不俗。 不過,在地委會選舉的結果則較慘烈,派出21人,僅得9人當選,成功率大約只有四成,合共透過選舉取得27席,在新一屆區議會中只佔議席總數約5%。 過去一年,工聯會在選戰中的表現也強差人意。 去年底的人大選舉及立法會補選均告失利。 以人大選舉為例,工聯會副會長謝愛紅具多年工會工作經驗,最後微票之差落選;立法會補選中,代表工聯會出戰的李廣宇,更以最低票落選。 當時有政界人士料選舉失利是工聯會和商界「撐到行」有關。

  5. 2021年10月29日 · 民建聯公布18人最終參選名單全數10個地方選區直選均派人出戰而功能組別及選委會界別各有4人出選。 (歐嘉樂攝) 爭取18席全取 投票率不能與往屆比較. 李慧琼表示民建聯今次在三個界別都派員參選共18人因為總議席增至90席所以參選比例與以往相若知道今次選舉會有很多參選人出現良性競爭」,會爭取全部人當選。 被問到選舉改制後缺乏民主派參選,會否予人「圍威喂」感覺,民建聯將如何與其他建制派競爭。 李慧琼回應指,新制下大家「清一色」是愛國者,但愛國者中各人主張不同,在經濟民生問題上,大家有合作也有競爭,會一如既往爭取不同界別和市民支持。 李又認為,今次選舉與過去選舉制度不同,投票率不能直接比較,相信選委會投票率較高,並呼籲市民在地區直選中踴躍投票,選出代表他們的議員。

  6. 2024年2月17日 · 消息說民建聯執委會通過改革方案配合今屆四大工作目標現時常務執委會下設的16個事務委員會其中9個委員會合併為3個分別是 人才發展委員會、組織建設委員會、培訓委員會合併成「人力資源委員會」 ,由立法會議員陳學鋒擔任主席,區議員呂堅及洪錦鉉任副主席。 社會行動委員會、宣傳公關委員會、多媒體創作室合併成「行動及宣傳委員會」 ,秘書長葉傲冬擔任主席,主責宣傳聯絡傳媒工作,副秘書長葉文斌擔任副主席,主責行動例如組織示威。 家庭事務委員會及婦女委員會將會併入「政策倡議委員會」 ,由立法會議員葛珮帆任主席,立法會議員顏汶羽任副主席,例如早前擬定財政預算案倡議。 司庫掌管地區治理 大灣區發展小組變「建設發展委員會」

  7. 2021年7月22日 · 新一屆立法會地方直選比例大減打開直選戰的民建聯為保住議會勢力亦要向選委會界別埋手希望分一杯羹據聞除了民建聯一些建制政黨已向有關方面提交潛在參選名單爭取祝福」,部分轉戰選委會界別的議員屆時可能不會以政黨作牌頭改以社團商會等身份參選避免被批評愛國者界別有太多政黨人士。 同時,近日建制內部流傳不同參選立法會「觀察名單」,筆者亦收到至少兩份,列出不同區分、界別的參選人,當中不乏「基層社團」代表,人選包括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蘇長榮、九龍社團聯會會長陳振彬等;港區人大代表黃玉山、陳曼琪、全國政協常委譚錦球之子兼東華三院主席譚鎮國、建制KOL高松傑等人亦「榜上有名」。 「名單流出」似為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