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 蘇軾一生,以崇高儒學、講究實務為主。

  2. 水調歌頭》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全詞通過對圓月的描寫來抒情: (1)上片:觸景生情。 由皎潔的圓月,想到要超脫塵俗,回到月宮,但又恐怕抵受不住那裏的寒意,以此表達自己被貶的寂寞情懷及「出世」與「入世」之間的思想矛盾。

  3. 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 蘇軾一生,以崇高儒學、講究實務為主。

  4. 一、作者簡介. 蘇軾(公元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宋仁宗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舉進士。 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外放任杭州通判。 元豐三年,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為團練副使。 元祐年間,詔返朝廷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禮部尚書等。 紹聖元年,遠貶惠州,其後再貶儋州。 最後遇赦北還,不久病死常州,終年六十四歲,謚文忠。 著有《東坡全集》及《東坡樂府》。 蘇軾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其詩詞文俱有成就;其詩與黃庭堅齊名,並稱「 蘇黃」;其詞與辛棄疾同列,並稱「 蘇辛」。 二、背景資料. 本詞寫於宋神宗熙寧年間。 當時蘇軾在密州任太守。 詞前的小序交代了寫作背景:「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5.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時所作。 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

  6.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朝文學家 蘇軾 創作的一闋詞。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 中秋 ,當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 諸城 )。 詞以月起興,以與其弟 蘇轍 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 哲理性 追尋之中,表達了詞人對親人的思念和美好祝願,也表達了在仕途失意時曠達超脱的胸懷和樂觀的景緻。 作品名稱.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品別名. 水調歌頭·中秋.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7-8] 作 者. 蘇軾.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 東坡樂府 》 文學體裁. 詞. 目錄. 1 作品原文. 2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白話譯文. 3 創作背景. 4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名家評論. 5 作者簡介.

  7. 豎排. 横排. 附註.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水調歌頭 作者: 蘇軾 北宋1076年9月15日. 本作品收錄於《 白香詞譜箋 》. 丙辰 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姊妹计划: 数据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