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

      •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 震撼 了世界,她——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這麼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baike.baidu.hk/item/海倫,凱勒自傳/6486548
  1. 2021年10月17日 · 美國《時代週刊》評選「20世紀十大英雄偶像之一,海倫.凱勒的中年創作,台灣首度出版。 海倫.凱勒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寫出對後半生的回望:與朋友的情誼、與蘇利文老師和母親的親密關係、初嚐愛情滋味、巡迴演講、為了拍電影到好萊塢生活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人物生平
    • 人物貢獻
    • 人物著作
    • 人物名言
    • 人物評價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在出生的第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1887年與莎莉文老師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歲,卻有87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裡。在此時間裡,她先後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牆故事》。她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勳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

    •中文名:海倫·凱勒

    •外文名:Helen Keller

    •別名:海倫

    •國籍:美國

    •民族:拉丁美裔

    •出生地:美國阿拉巴馬州塔斯喀姆比亞鎮

    孩童時期

    海倫·凱勒於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阿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塔斯喀姆比亞。她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甦醒過來,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 由於失去聽覺,不能矯正發音的錯誤,她說話也含糊不清。對於一個殘疾人來說,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靜,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學會讀書、寫字、說話,沒有強大的記憶力,簡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倫·凱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為了能清楚地發音,用一根小繩系在一個金屬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練習手口一心,寫一個字,念一聲。為了使寫出來的字不至於歪歪扭扭,她還自製了一個木框,裝配了一個滑輪練習寫字,當然安妮·莎莉文老師也付出了很大的貢獻,她讓海倫將手放在自己的喉嚨上,讓海倫感受發聲的震動的聲音。 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裡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小姐。莎莉文老師跟海倫·凱勒很投緣,她們認識沒有幾天就相處融洽,而且海倫·凱勒還從莎莉文老師那裡學會了認字,讓她能與別人溝通,再教導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陸續學懂了鮮花、水、太陽等,並認為愛就是那溫暖的陽光。其後再教導海倫用手指點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禮儀。 安妮·莎莉文老師十分有愛心,她首先了解了海倫的脾氣,她終於知道凱勒的脾氣會如此躁動,是因為父母不忍看她做錯事(打人、不守規矩、破壞東西等)被懲罰的模樣,於是在她做錯事時都給她糖吃,所以安妮·莎莉文老師必須要糾正這些父母的錯誤行為,並且與她建立互信的關係,再耐心的教導海倫手語。一天,老師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了“'water'水”這個詞,海倫·凱勒總是把“杯”和“水”混為一談。到後來,她不耐煩了,把老師給她的新陶瓷洋娃娃摔壞了。但莎莉文老師並沒有對海倫放棄,她帶著海倫凱勒走到水井房邊,要海倫凱勒把小手放在水管口下,讓清涼的水滴滴在海倫凱勒的手上。接著,莎莉文老師又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下'water'“水”這個字寫了幾次,從此海倫·凱勒就牢牢記住了,再也不會搞不清楚。海倫後來回憶說:“不知怎的,語言的秘密突然被揭開了,我終於知道水就是流過我手心的一種液體。” 不過,莎莉文老師認為,光是懂得認字而說不出話來,仍然不方便溝通。可是,從小又聾又盲的海倫·凱勒,一來聽不見別人說話的聲音,二來看不見別人說話的嘴型,所以,儘管她可以發聲,但也沒辦法說話。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莎莉文老師替海倫·凱勒找了富勒老師(郝博士),郝博士教導她利用雙手去感受別人說話時嘴型的變化,儘管非常艱巨,不過,海倫·凱勒還是做到了。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接著,莎莉文老師又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下(水)這個字。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後,這樣寫道:“誰都難以想像我是多么地驚奇和喜悅。對於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 海倫還把自己的學習分成四個步驟: 1、每天用三個小時自學。 2、用兩個小時默記所學的知識。 3、再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將自己用三個小時所學的知識默寫下來。 4、剩下的時間她運用學過的知識練習寫作。 在學習與記憶的過程中,她只有一個信念:她一定能夠把自己所學習的知識記下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她每天堅持學習10個小時以上,經過長時間的刻苦學習,還有不屈不撓的信心,使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識,能熟練地背誦大量的詩詞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後來,一本20萬字的書,她用9個小時就能讀完,並能記憶下來,說出每章每節的大意,還能把書中精彩的句、段、章節和自己對文章的獨到見解在2小時之內寫出來。海倫的記憶力已經大大超過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據說,在哈佛大學讀書的一個博士生聽到海倫·凱勒的事跡後,很不服氣,決定要和她比試比試。在嚴格的時間規定和教員的監督之下,他們進行了3輪比賽,博士生輸了。他摘下博士帽,恭恭敬敬地戴在海倫的頭上,表示對她的敬佩與尊敬。經過學習,海倫突破了識字關、語言關、寫作關,先後學會了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語言,出版了14部著作,受到社會各界的讚揚與誇獎。

    青年時期

    1894年夏天,海倫出席了美國聾人語言教學促進會,並被安排到紐約赫馬森聾人學校上學,學習數學、自然、法語、德語。沒過幾個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語交談;不到一年,她便讀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爾》。教法語的教師不懂手語字母,不得不進行口授,儘管這樣,海倫還是很快掌握了法語,並把小說《被強迫的醫生》讀了兩遍。 在紐約期間,海倫結識了文學界的許多朋友。馬克·吐溫為她朗讀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說,他們建立了真摯友誼。霍姆斯博士在梅里邁克河邊幽靜的家裡為她讀《勞斯·豆》詩集,當讀到最後兩頁時,霍姆斯把一個奴隸塑像放在她手中。這個蹲著的奴隸身上的鎖鏈正好掉落下來,霍姆斯對海倫說:“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倫的心中一陣激動,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以及踏踏實實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入心田。海倫從小便自信地說:“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我要去哈佛大學!”這一天終於來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學考試。只見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問題。前後9個小時,各科全部通過,英文和德文還得了A(優)成績,海倫懷著熱切的心情開始了大學生活。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里夫學院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為麻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為盲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她每天都接待來訪的盲人,還要回復雪片一樣飛來的信件。後來,她又在全美巡迴演講,為促進實施聾盲人教育計畫和治療計畫而奔波。到了1921年,終於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海倫是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一直為加強基金會的工作而努力。 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先後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牆之歌》《走出黑暗》《樂觀》等,都產生了世界範圍的影響。海倫的最後一部作品是《老師》,她曾為這本書蒐集了20年的筆記和信件,而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卻都在一場火災中燒毀,連同它們一起燒掉的還有布萊葉文圖書室、各國贈送的精巧工藝禮品。如果換一個人也許心灰意冷,可海倫痛定思痛,更加堅定了完成它的決心,她不聲不響地坐到了打字機前,開始了又一次艱難的跋涉。10年之後,海倫完成了書稿。她很欣慰,這本書是獻給安妮老師的一份厚禮,老師安妮也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 1902–1903撰寫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譯作《我生活的故事》)。1904年6月以優等成績大學畢業。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牆之歌》、《衝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應邀去好萊塢主演電影。 1924年成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主要領導人。 海倫於1924年組成海倫·凱勒基金會,並加入美國盲人基金會,作為其全國和國際的關係顧問。其後她在國際獅子的年會上發表演說,她要求獅子會成為“協助失明人士戰勝黑暗的武士”。並說:“我為你們開啟機會的窗,我正敲著你的大門。”1946年任美國全球盲人基金會國際關係顧問,並開始週遊世界,共訪問35個國家。她盡力爭取在世界各地興建盲人學校,並常去醫院探望病人,與他們分享她的經歷,以給予他們生存意志。她同時亦為貧民及黑人爭取權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為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到全球各地發表演講,為盲人聾啞人籌集資金。二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尊敬,成為全世界人類的楷模。 海倫凱勒國際( Helen Keller International. Inc 簡稱HKI )由海倫·凱勒與其他美國人於1915年創建,宗旨是協助政府開展防盲,著重於融入社會主流的盲童教育以及使成年盲人得以獨立生活的康復等工作。HKI大力幫助開發中國家,增強各國的能力以求制定其各自的規劃。它還從事對營養不良及由維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乾眼病、沙眼及其它傳染性眼疾的研究和防治項目,同時也為白內障致盲復明提供 手術服務。在具備條件的地方,HKI都將防盲項目與初級醫療服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1929年著《我的後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後的生活》)。1930年旅遊英國。 1931–1933年榮獲坦普爾大學榮譽學位。訪問法國、南斯拉夫、英國。 1936年10月20日老師安妮·沙莉文去世。

    晚年時期

    1942–1952年出訪歐、亞、非、澳各大洲十三國。 1953年美國上映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莉文·梅西》 榮獲哈佛大學榮譽學位。1959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1960年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頒布“海倫·凱勒”獎金。 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勳章。1968年6月1日與世長辭。 1956年11月15日,豎立在美國波金斯盲童學校入口處的一塊匾額上的幕布,由海倫用顫抖的手揭開了,上面寫著:紀念海倫·凱勒和安妮·莎莉文梅西。這不是一塊普通的匾額,而是為那些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突出篇章的人們所設立的。的確,海倫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聯合國還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1959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並且還榮獲總統自由勳章,於1964年被授於“總統自由勳章”。1965年被評為“世界十大傑出婦女之一”。 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在鮮花包圍中告別了人世,享年88歲。然而,她那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她那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卻永遠載入了史冊,正如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言:“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我黑暗中的光明》是關於人類精神升華的一本書。生來既聾又盲的海倫·凱勒早年生活在與常人隔離的孤寂境況中,而這對一個人精神的發展是如此重要。在全人類的神的愛護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觸。精神上的發展帶領她走上了寫作生涯。 她死後,因為她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感動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開展了紀念她的活動。

    海倫·凱勒致力於社會主義,源於她作為殘疾人的特殊經歷,以及她對其他殘障者的同情。起先,她簡化字母表,使之適合殘障者使用﹔但是她很快意識到,單純地解決失明問題,是治標不治本。通過研究她發現,盲人並非隨機分布在各種人口中,而是集中在社會底層。窮人更容易由於生產事故或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療而失明。有些窮人淪為妓女,又多了一種因梅毒而導致失明的危險。於是,凱勒認識到,社會階級制度控制著人一生的命運,有時甚至決定他們是否會失明。凱勒的研究並非書齋式的:“我參觀過糖果店、工廠、棚戶區。就算我看不見,我也聞得到。”

    海倫·凱勒作為社會主義者,是由1909年開始的。在1909年,她加入了麻薩諸塞州的社會黨。早在從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之前,她就是一位社會激進分子。她本人強調,這並非由於在那裡所受的任何教育。俄國革命爆發後,她對這個新生的共產主義國家大唱讚歌:“在東方,一顆新星冉冉升起!在痛苦的掙扎中,新秩序從舊的秩序中降生。看哪!在東方,一個男嬰降生了!向前!同志們,齊向前!奔向俄羅斯的營火!迎接黎明!”凱勒在她的書房書桌上方懸掛了一面紅旗。”後來,她逐漸成為社會黨的左翼,成為一名“沃布利”(Wobbly),即世界產業工人聯合會的成員,這是一個遭伍德羅·威爾遜迫害的工團主義者聯盟。

    當凱勒成為一名社會主義者時,她已經是一位享譽全球的著名女性。但她很快聲名掃地,因為轉向社會主義,從而引起了一場新的輿論風暴。那些曾經讚美她的勇氣和智慧的報紙,轉而強調她的殘障。專欄作家們指責她沒有獨立的感官接受能力,受制於那些向她灌輸思想的人。最典型的是《布魯克林鷹報》的一位編輯。他寫道,凱勒的“錯誤源於她生理髮育的明顯缺陷”。

    凱勒回憶說,她曾經見過這位編輯。“當時,他對我的恭維是如此慷慨,我都不好意思再提。但是現在,我站出來支持社會主義,他就提醒我和大眾,我是一個又聾又瞎、特別容易出錯的人。大概,自從見過他以後,我的大腦就縮水了。”她接著說:“喔,《布魯克林鷹報》太滑稽了,它在社會問題上又聾又瞎,它維護著一個令人難以忍受的制度。我們努力預防盲聾病症,而這個制度正是造成多數盲聾的根源。”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Three Days to See》) 《 The story for my life》

    《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師》三本書以及發表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她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石牆故事》等。

    1、黑暗將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人更加喜愛聲音。

    2、因為在我生活的漫長黑夜裡,我讀過的書以及別人讀給我聽的書,已經變成一座偉大光明的燈塔,向我揭示出人類生活和人類精神的最深泉源。

    3、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要靠心靈去感受。

    4、愛是摸不著的,但你卻能感到她帶來的甜蜜。

    5、僅僅靠觸覺就能感受到這么多的幸福,那么,如果能看見,我發現多少更美好的東西啊!

    6、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把未來放棄。

    美國《時代周刊》評選海倫·凱勒為“20世紀美國10大偶像之一”。並且她留給人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戰就能夠贏得生命中的光明。本書是對海倫·凱勒一生詳細記述,被認為是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之一。

    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發行的一部教育片最後總結說:"海倫·凱勒和安妮·沙利文帶給整個世界的禮物就是不斷地告誡我們,周圍的世界是多么奇妙,有那么多人在教我們認識它;沒有哪個人是不值得幫助或無法幫助的,一個人對我們的最大益處就在於幫助他人發揮其真正的潛能。"

    海倫·凱勒還是世界上少有的女性堅強人物。

    海倫.凱勒被視為本世紀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海倫·凱勒是19世紀著名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盲聾人。

    海倫·凱勒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人類善良的表現,她的事跡能成為後世的典範。

  2. 2019年11月20日 · 1965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十九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美國《時代周刊》說:海倫·凱勒是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偉人之一。 1.厄運降臨. 聽不到看不到的童年. 知識就是愛和光明,它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 1歲7個月時因為疾病,某天醒來看不見,也聽不到了,海倫凱勒失去了視力和聽力,不幸成了盲人,聾人,與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從此開始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備受折磨的黑暗生活。

  3. 海倫·亞當斯·凱勒 (英語: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出身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 西塔斯坎比亞 的作家、身障人權利倡導者、政治活動家和講師。. 她在19個月大的一次疾病中失去了 視力 和 聽力 。. 然後,她主要使用家庭手語(英語:Home sign ...

  4. 還獲得了總統自由勳章,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其實就連普通人都很難獲得這樣的成就,可是海倫凱勒是怎麼辦到的呢?

  5. 美國《時代周刊》評選海倫·凱勒為20世紀美國10大偶像之一”。 並且她留給人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戰就能夠贏得生命中的光明。 本書是對海倫·凱勒一生詳細記述,被認為是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之一。

  6. 2015年8月12日 · 二十世紀的兩位美國人物很適合作為英雄化個案研究的對象: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和海倫.凱勒(Helen Keller)。 威爾遜無疑是一位重要的總統,也獲得教科書的篇幅介紹,相較之下,凱勒是沒有推動過任何立法、沒有改變過任何科學學科的歷程、也沒有宣戰過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