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5年6月4日 · 經過科學家研究證實, 75%的酒精,可以兼具蛋白質凝固作用及穿透效果,達到徹底的殺菌功能。 民眾在家自行稀釋時, 只要濃度介於70-78%的酒精都可以達到殺菌 99%的效果 ,並非一定要稀釋到很準才有殺菌作用。 75%酒精適用於消毒完整沒有傷口的皮膚,例如在醫院診所打針前,護士小姐總是會先用棉球沾取75%酒精擦拭施打部位。 然而,對於有傷口的皮膚,請不要拿75%酒精消毒,一方面75%酒精會造成強烈的刺痛感外,二來也會影響傷口的癒合,建議使用優碘消毒即可。 95%的藥用酒精,通常用來中藥炮製,或製作洗碗精、清潔劑使用,另外也可以按比例稀釋成75%酒精殺菌消毒使用。 酒精稀釋方法: 市售藥用酒精未稀釋之濃度為95%,可以蒸餾水或煮沸過冷水依需要消毒之使用量稀釋為 70-75%濃度之酒精。

  3. 2020年2月26日 · 75%的酒精除了兼具蛋白質凝固作用,更具被穿透效果,能夠徹底殺菌功效。. 建議大家在選擇或自行稀釋酒精進行消毒時,選擇酒精濃度大概在70-78 ...

  4. 市面上的抗菌劑分成三大類:酒精、 次氯酸 、過氧化氫,其中酒精是最便宜又穩定的,可惜只能滅菌卻對病毒無效。 而且酒精必須在有效濃度70~78%才能抗菌,但是會刺激人的黏膜,而且效果有限。 那次氯酸及過氧化氫到底哪個抗菌力強? 其實次氯酸及過氧化氫抗菌劑都是利用強氧化方式,破壞細菌/細胞結構及病毒蛋白質結構的作用使其失去活性來淨化。 就效力來說,兩者都有良好的抗菌力,不過一般氯系 (次氯酸鈉)其有效氯濃度需200-500ppm,雖能良好淨化效果,但濃度偏低時效果不佳,且氯味濃烈,對人體有害,污染環境,形成的副產物具潛在有害性,避免長期使用。 所謂的次氯酸都是呈弱酸性,電解式強酸性次氯酸水所製的抗菌水,效果強但保存性差,有效期不到一天。

  5. 2022年7月28日 ·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的資料,消毒酒精最有效的濃度介乎60-80% (愈高濃度不代表愈有效) 3 。 如果酒精濃度低於50%,會大大降低其消毒效果;另一方面,酒精需要在水分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有效破壞蛋白質結構,加上高濃度酒精容易揮發,導致接觸時間縮短,所以酒精濃度太高(如 >90%),也不能有效消毒。 安全性 / 副作用. 屬易燃物品,不可在任何明火或正在吸煙的人士附近使用。 酒精揮發時會同時帶走水分,所以經常使用酒精搓手會使手部變得乾燥 (市面上不少酒精搓手液會同時加入甘油(glycerol/ glycerin),達到保濕效果,但最好還是多塗抹潤手霜)。 部份人士可能會對酒精敏感,不適宜使用酒精類消毒產品。 可能會刺激皮膚、引起皮膚過敏反應。

    • 搞懂專有名詞
    • 醇類
    • Cholrohexidine Gluconate
    • 碘製劑
    • 次氯酸水
    • 酚類
    • 微笑藥師的總結

    在比較市售消毒液的成分前,我們要搞懂消毒、滅菌、抑菌、和抗菌的差別… 消毒(Disinfection):是以化學或物理的方式,殺死大部分壞菌的過程,是指用在非生物體上的,如「器具」的消毒。 滅菌(Sterilization):以化學劑或物理方法消滅所有微生物,包括所有細菌的繁殖體、芽胞、黴菌及病毒,而達到完全無菌之過程。 抑菌(Bacteriostatic):防止或抑制細菌的生長,可抑菌的成份我們稱為抑菌劑或防腐劑。 抗菌(Antiseptic):滅菌+抑菌統稱為抗菌,因此抗菌不僅能消滅目前有的微生物,並能避免之後的繁衍,指用在生物體上的作用。 另外,我們手上有的微生物, 大致可以分為暫時性的和固有性的,暫時性的微生物可能是因為接觸或其他原因暫時停留於我們的手部,而固有性的則是可在我們皮膚表...

    介紹:通常使用60~90%的乙醇(ethyl alcohol,俗稱酒精)或是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 作用機轉:溶解脂肪、破壞細胞膜、細胞脫水和蛋白質變性 抗菌範圍: 格蘭氏陽性菌、格蘭氏陰性菌、黴漿菌、黴菌(但對黴菌孢子沒有作用)、綠膿桿菌及有包膜的病毒(Enveloped virus,如:流感病毒) 安全性:發揮性高,因此乾燥快,殘留少,但容易引起皮膚的乾燥。 注意事項:易燃,儲存時須小心。

    介紹:cholrohexidine通常以cholrohexidine gluconate的鹽類型態存在,被廣泛使用於消毒液和清潔產品中,常用於皮膚抗菌的濃度為0.05%~4% 作用機轉:cholrohexidine是一個帶正電的陽離子,會被微生物細胞壁的帶負電磷脂質吸引,粘接到細胞壁尚造成微生物的細胞壁崩解,造成細胞的溶解死亡;局部使用時,cholrohexidine會和人體組織及粘膜的蛋白質結合,形程緩慢釋出的作用,因此其抗菌效果最少可在局部持續48小時左右,且抗菌效果不受體液或血液影響 抗菌範圍: 格蘭氏陽性菌、格蘭氏陰性菌、黴漿菌、黴菌及有包膜的病毒(例如:皰疹病毒、愛滋病毒、巨細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安全性:對傷口可能會有刺激性,具有耳毒性,且可能引起角膜炎 注意事項:會受界面活性劑...

    介紹:一般我們所謂的優碘指的是碘的水溶液(povidone-iodine),它是一個錯合物抓著碘離子,可緩慢釋出碘達到消毒的效果,洗手常用濃度是7.5% W/V,傷口使用濃度為10% W/V;而碘酒是碘的酊劑(iodine tincture),碘+碘化鉀(鈉)溶於酒精溶劑中,對傷口刺激較大,現已少用。 作用機轉:游離態碘可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破壞生存所需的蛋白質和酵素,抗菌效果快,約15-30秒即可作用完成 抗菌範圍: 格蘭氏陽性菌、格蘭氏陰性菌、黴漿菌、黴菌及有包膜的病毒,對黴菌孢子也有效果 安全性:碘酒只建議使用於完整皮膚處;甲狀腺亢進者須小心使用,2歲以下兒童不建議使用 注意事項: 懷孕與授乳婦須慎用,避免大面積長期使用。

    介紹:漂白水中所含的次氯酸鈉為鹼性溶液,水解過程中可轉化成次氯酸(HClO)而達到抗菌的效果,不過對於皮膚比較刺激,且會釋放出有毒的氯氣,因此近幾年,次氯酸水的產品層出不窮,因其溶液呈弱酸性,對皮膚較無刺激性,不過次氯酸水的穩定性差(易受日照、溫度和空氣接觸影響),因此保存期限通常不長。 作用機轉:次氯酸是一個強力的氧化劑和去蛋白質劑,人體中的嗜中性白血球在抵禦時也會產生此成份,可以氧化微生物之蛋白質及破壞其酵素的活性 抗菌範圍: 格蘭氏陽性菌、格蘭氏陰性菌、黴漿菌、黴菌及病毒,對黴菌孢子也有效果 安全性:目前台灣規定,次氯酸消毒液所含有效氯濃度須低於200ppm,用於食品洗滌劑的氯殘留濃度須低於1ppm,不過不能直接添加於食品中(此法規已於2016修正喔!有些廠商仍以此為主打特色做廣告) ...

    介紹:常用的酚類衍生物成份像是Chloroxylenol、o-Benzyl-p-Chloro-phenol、Cresol等 作用機轉:破壞細胞膜,酵素變性失去活性 抗菌範圍: 格蘭氏陽性菌、格蘭氏陰性菌、黴漿菌、綠膿桿菌、黴菌,對黴菌孢子也有效果,抗病毒效果不佳 安全性:高濃度具有腐蝕性,曾經造成嬰兒高膽色素症,須慎用 注意事項:不受有機物質影響,可用於排泄物或分泌物的消毒處理 市售常見產品:來X液 、X露消毒水

    目前市售主打「抗菌、抗病毒」的防疫產品不勝枚舉,但大多沒有除了自家公司以外的抗菌研究報告,且抗菌機轉多為商業機密,微笑藥師建議:平日仍要勤洗手,才能真的有效去除皮膚表面上停留的暫時微生物,真的有必要時(像是出入公共場合、醫院等處),再使用上述真的有抗菌效果的產品,來輔助防疫喔! 延伸閱讀: 頭痛時覺得脖子硬硬的,小心是腦出血!醫師:6種頭痛類型,該做腦部掃描 ●作者簡介_廖偉呈 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 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微笑藥師藥局電話:02-27009655諮詢Line ID:@smilerx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一段149-10號

  6. 2019年11月27日 · 安全性:目前台灣規定,次氯酸消毒液所含有效氯濃度須低於200ppm,用於食品洗滌劑的氯殘留濃度須低於1ppm,不過不能直接添加於食品中(此法規已於2016修正喔!有些廠商仍以此為主打特色做廣告)

  7. 市面上的洗手液未必能達到聲稱的殺菌效能,消委會根據歐洲標準EN276:2009測試市面超過30款洗手液,當中有幾款殺滅大腸桿菌的效能更只有35%以下。 別讓洗手流於形式,立即免費下載 【513期《選擇》月刊:多款洗手液驗出可致敏防腐劑或污染物 殺菌效能高下懸殊】 ,找出真正能夠有效殺菌的洗手液。 是否標榜「抗菌」未必最重要,癥結所在其實在於洗手的步驟和過程。 傳統洗手液 VS 泡沫狀洗手液 VS 肥皂. 除了產品的成分之外,洗手液的型態也能左右你的潔手習慣,因而影響除菌效能。 有海外研究指出,與使用傳統洗手液比較,大眾使用泡沫洗手液時,一般搓手的時間會縮短,有機會因此削弱了除菌效果。 近年亦有不少人會改用傳統肥皂,然而肥皂相對難搓出豐盈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