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深圳安老院 相關

    廣告
  2. 提供安老院概況,院舍圖片、收費及雜費概覽,令您掌握院舍資訊。免費服務! 院舍環境及資助申請;24小時熱線查詢,已服務逾三萬家庭

  3. 專人免費提供各護老院資訊, 包括各院社之設備,收費等等, 並協助有需要長者申請政府資助. 我們會評估各院社服務水平:是否滿額或染疫等情況. 助你作出最佳選擇.

搜尋結果

  1. 隨着香港長者人數不斷增加本港能應對的安老設施卻嚴重不足長者輪候入住公營院舍的時間太長私營院舍收費高昂且質素參差幸而近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迅速港人北上居住工作甚至養老亦有增加趨勢提供高端長者護理服務的機構成為香港長者的新 ...

  2. 根據安老事務委員會的調查,現時全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有近一百二十萬人,廿三年後數字將倍升至二百五十一萬人,長者人數愈來愈多,意味香港的公共醫療負擔將日益增加。

  3. 政府銳意提升安老院及殘疾院舍質素今年向立法會提交相關修例草案要求提高院舍工作人手比例住宿人均面積等最低要求。 相關草案已完成二讀,立法會社福界議員狄志遠贊同相關修訂,預計最快兩個月後會進入三讀表決程序。

  4. 但就在倒數二〇二三年前兩日政府發出給安老院舍及殘疾人士院舍在院舍照顧 2019 冠狀病毒病COVID-19確診個案院友的感染控制原則》,要求一月一日起正式實施

    • 食藥有學問
    • 改變長者習慣
    • 非只為窮人而設

    八十八歲的楊觀球婆婆在八年前亦來到護士站,認識了黃姑娘,「起初佢血壓有成一百八十幾,佢本身仲有類風濕性心臟病。」黃姑娘指他們接觸的老人家之中,多達四成人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問題,「所以成日會唔記得食藥,觀球佢要食脷底丸,但係佢手指變形,開唔到個包裝,根本有藥都食唔到,結果成日出入醫院。」 此時,黃姑娘拿出一個膠盒,內有七個小藥盒,她小心翼翼地將楊婆婆每天要吃的藥,分批放入早、午、晚的藥盒格內,「遇着有老人家唔識睇字,我就會貼太陽同月亮圖案上去,佢哋每日攞一盒,下午見自己早上那格藥都未食,就知道自己唔記得食藥。」 不過,楊婆婆記性不太好,而且是獨居長者,平日無人照顧,社工阿立於是上門,在她家中當眼處貼上一張食藥清單,「食咗藥就剔一剔,每個星期,姑娘或義工就上門檢查,抹去紀錄,順便同佢傾吓偈。」...

    多得兩位護士和社工多管齊下,楊婆婆如今血壓已回復正常,雖然去年入了六次醫院,但次數已比以往少。「好多老人家都因為跌倒、三高等問題而入院,所以六年前我亦安排觀球,在中心上坐式太極同大笑瑜伽,做簡單肌肉訓練,亦會有驗血糖小組,定期幫佢監察血糖水平。」黃姑娘說。 除了跟楊婆婆談「食藥經」,黃姑娘還會了解她的起居飲食。「你只食魚唔食肉唔得,一係你食多啲蛋同豆腐,補充番蛋白質。」她捉着楊婆婆的手說。「好多老人家牙無力,就唔食肉,結果骨質疏鬆,骨頭無力就好易跌親。」經她解釋,方知一切原來互有關連。 不過,要改變老人家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是項艱難的任務,「你好難叫個潮州人三餐唔食粥,即使佢明白食粥升糖指數好高。」為此,中心的小組卻能幫上忙,「一班老友記聚埋,就會互相影響,一個話邊樣好,其他就會跟。」想不到這個...

    除了「居家安老」,近年醫護界亦常提到「基層醫療」四個字,黃姑娘指坊間對這四個字都存有誤解,大多誤以為是指專為窮人而設的醫療服務。「其實係指初級醫療支援咁解,當中包括健康篩查、個人管理同生活習慣教育三部分,而這些正正是護士站提供的服務。」她解釋。 黃姑娘指基層醫療之上是專科的護理服務,再上便是醫院的服務,「佢哋都以病症為本,部分要醫生轉介,醫院同樣有病先會去睇,基層醫療就好唔同,乜人都收。」 本身在醫院急症室工作了十七年的黃姑娘指,基層醫療對大眾健康尤其重要。「以前見糖尿病人入急症室,都知幾個月後會再見佢,但如果有人教佢準時食藥、三餐點食得檢點啲,佢哋可能就唔需要截肢。」

  5. eastweek.com.hk 東周網 目錄 潛在商機逾30億 安老業界 爆超級長者村爭奪戰

  6. 據統計,全港現有一百一十六萬名長者,當中獨居長者及只有雙同住的多達四十四萬人,面對老齡化這個社會難題,全港的老齡化屋苑亦愈來愈多,而今期的主角雖然只是個小小的保安員,但就決定主動為長者走多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