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27日 · 俄羅斯為何不惜一戰? 2022年1月27日. 最近更新: 2022年5月16日. FINNISH DEFENCE FORCES. 北約軍事聯盟(NATO)可能不久就會擴大,芬蘭和瑞典都已證實,他們將申請加入。 目前北約成員國正在向烏克蘭提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武器從導彈到坦克和重型火炮助其抗擊俄羅斯入侵。 什麼是北約? 全稱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2. 2022年2月24日 · 究其原因,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烏克蘭涉及美國國家安全利益. 首先,烏克蘭是美國的鄰國。 它不在美國的邊界上。 美國在烏克蘭既沒有軍事基地,也沒有戰略石油儲備,烏克蘭甚至是美國一個主要貿易伙伴。 但這種缺乏國家利益的情況並沒有阻止美國前總統在過去為其他國家獻出鮮血和財富。 1995年,總統克林頓軍事干預了南斯拉夫解體後的戰爭。...

  3. 2022年5月1日 · 原因有很多:從直接的經濟或軍事上的利益,到對西方「虛偽」的指控,或延伸到歐洲的殖民歷史。 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凖的說法。 每個國家都可能有自己的特殊原因不想公開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不想疏遠普京。 「中俄合作沒有禁區」 讓我們從中國開始。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超過14億人口,其中大多數人從官媒獲得有關於烏克蘭的新聞。...

    • 冷戰美歐防堵蘇聯 提供歐洲核武保護傘
    • 蘇聯解體 北約東擴
    • 北約成烏克蘭緊張導火線
    • 北約成員國各有盤算 中國崛起考驗團結

    美、英、法等12國1949年在華府簽署「北大西洋公約」,明定成員國之一若受到攻擊,視為對全體成員國的攻擊,體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概念。一旦發生武裝攻擊,北約成員國可出兵防衛,恢復並維持北大西洋區域安全。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sation,縮寫NATO)的軍事組織架構在1950年韓戰爆發後確立,並規劃美軍常駐歐洲,之後隸屬北約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皆由美軍將領擔任。

    1991年蘇聯解體,為了對抗北約而成立的共產國家軍事同盟「華沙公約組織」隨之解散。1999年,波蘭、匈牙利、捷克等國加入北約。縱使莫斯科警告北約不要准許前蘇聯加盟國加入,北約仍在2004年納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至今北約已有30成員國。 冷戰結束後,北約的任務擴展到反恐和飛彈防禦的作戰。 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北約首次行使條約第5條「成員互保」,於2003年進攻阿富汗,展開歐洲境外首次軍事行動。2010年,北約推出歐洲飛彈防禦系統計畫,在波蘭與羅馬尼亞部署陸基型飛彈攔截系統「陸基神盾」,以反制來自伊朗的威脅;此舉更加深俄羅斯對北約東擴的疑慮。

    俄羅斯在強人蒲亭領導下,作風越趨強硬。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北約已在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部署多國戰鬥部隊,總兵力約5000人,由美、英、加、德領導,其他北約成員國輪調軍力。根據統計,北約可動員兵力將近350萬人。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加入北約才能「保障國家安全」,並把加入歐盟和北約作為國家基本方針寫入憲法。但蒲亭警告,若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不排除採取軍事行動保衛國安。因應俄烏情勢,美國也增派兵力到波蘭和羅馬尼亞等國。 不過,歐盟有4成天然氣需求仰賴俄羅斯進口,成為蒲亭牽制歐洲大國的籌碼,也考驗北約盟友之間的團結。

    近年來,中國在歐洲大舉投資基礎建設、與俄國進行聯合軍演。2021年,北約舉辦拜登上任後首次高峰會,報告指出中國構成「系統性挑戰」。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受訪時多次警告中國離北約愈來愈近。 不過,北約各國對中國崛起的態度分歧。美國欲鞏固全球的領導地位,視中國崛起為威脅,但歐洲與中國沒有直接的地緣政治衝突, 德國把中國視為貿易夥伴;對波蘭、立陶宛等中東歐國家來說,俄羅斯才是最大的威脅。 北約30個成員國,各自盤算不同。法國傳統上強調歐洲自主,拒當美國的附庸,退出北約40多年,直到2009年才重返北約。2018年川普未事先知會盟友就從敘利亞撤軍、2019年土耳其向俄羅斯採購S-400防空飛彈系統,氣得法國總統馬克宏重話批評北約「腦死」,都讓北約團結合作的形象蒙上陰影。 面對俄羅斯武力威脅和中國日益增...

  4. 2022年2月25日 · Brendan Hoffm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幾個月來烏克蘭人曾一直希望有關俄羅斯入侵的預測不會成為現實俄羅斯與烏克蘭有許多共同的歷史和文化但週四醒來後他們看到的卻是這個可怕的現實離開基輔的汽車排起長龍許多在向西行駛人們希望在烏克蘭西部少數幾個邊境上沒有俄羅斯軍隊的地區找到避難場所。...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2年3月3日 · 調酒師拒絕使用俄羅斯伏特加 。 在亞洲,各國的反應複雜得多。 緬甸的將軍們 稱俄羅斯的行動是「正確的 做法 」。 印度在聯合國安理會譴責這次 襲擊 的決議中投了棄權票。 中國 拒絕將對烏克蘭的攻擊稱為入侵 。 在越南,俄羅斯總統普丁被親切地稱為「普丁伯伯」。 儘管美國在該地區的大多數盟友都已同美國達成一致,但威權政府以及那些同西方關係較弱的政府卻更不願意對烏克蘭衝突採取行動。...

  7. 2023年2月28日 · 對俄羅斯而言小問題是烏克蘭收取的管線過路費大問題是過道途中烏克蘭捏有關閉甚至破壞管線的力量。 烏克蘭不只是是俄國輸出對歐洲影響力的必經之道,也是一旦加入北約,和俄國接壤最長的北約國家。 烏克蘭是俄羅斯在歐洲勢力的必爭之地,一旦倒向北約,俄羅斯在歐洲的勢力發展即被封鎖(白俄羅斯已完全在俄國勢力範圍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