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6日 · 所謂舉身微笑字面意思是說佛陀的每一個毛孔都在微笑都在放光這是一種法喜充滿的譬喻。 爾時,世尊舉身毛孔,皆亦微笑而放諸光,遍照三千大千國土,復至十方如恆河沙等諸佛國土。 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應時無量尊,動容發欣笑,口出無數光,遍照十方國。 回光圍繞身,三匝從頂入,一切天人眾,踴躍皆歡喜。 大士觀世音,整服稽首問,白佛何緣笑,唯然願說意。 ——《觀無量壽經》 是時如來即現微笑,放大光明遍照無量無邊世界。 於是,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現此微笑? 願為宣說,斷除疑惑。 ——《大寶積經》 時佛微笑。 諸佛常法若微笑時,若干百千種青黃赤白紅紫等光,從口中出,普照無量無邊世界。 上過梵世蔽日月光,還繞身三匝從頂相入。

  2. 2017年12月19日 · 笑容能提振心情、引發正面情緒,因為笑確實會改變大腦。 兒童比大人愛笑(大約每天300次比20次),這或許正是我們覺得孩子比較快樂的原因。 研究也顯示,笑可以紓解壓力,且和一夜好眠一樣,能振奮精神。 甚至有一項由美國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進行、以一本紀念冊為依據的研究指出,笑容最燦爛的人較長壽,也較快樂。 以上關於心情和提升生活品質的好處,受益者不只有你。 因為如果你較常微笑,你也能提振身邊其他人的心情。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科學家馬可‧亞科波尼(Marco Iacoboni)指出,如果一個人看到別人微笑,他腦中負責交際的神經元將被點燃,就像自己在微笑一樣。

  3. 2024年2月8日 · 1.促進血液循環: 經常微笑可以促進臉部的血液循環微笑時臉部的肌肉會活躍血液流向面部更加順暢有助於供應皮膚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 2.活化臉部肌肉: 微笑有助於保持臉部肌肉的緊實性和線條感。 3.釋放快樂荷爾蒙: 微笑釋放多巴胺等快樂荷爾蒙,有助於保持心情愉快,降低應激反應,過度的壓力和應激可能導致皮膚問題,如長痘和皺紋。 4.減少皮膚緊繃: 長時間的緊張和表情過於緊張可能導致皮膚問題,而微笑能夠舒緩臉部的緊繃。 微笑有什麼健康好處?

  4. 2021年8月15日 · 2021年8月15日. Getty Images. 幽默感從孩子時開始. 人們經常說,「笑一笑十年少」。 雖然有點誇張,但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科學證據表明,大笑的確能給身心帶來許多益處。 而且,只有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例如黑猩猩才具有幽默感。 他們會以笑聲回應令自己感到滑稽的事情。 笑不僅是開心愉快的標誌,背後還有著非常複雜的科學和原理。...

    • 為什麼要微笑?1
    • 為什麼要微笑?2
    • 為什麼要微笑?3
    • 為什麼要微笑?4
    • 為什麼要微笑?5
  5. 2024年2月15日 · 吳演茂禪修心得佛陀為什麼要微笑? 特別報導. 2024年2月15日. 菩提樹,佛像和舍利塔,是斯里蘭卡每一間佛寺的特徵。 從面對苦難遮閉,到慈悲關懷,超越絕境,放捨諸相的胸懷,也就是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 所以佛陀是體驗涵容世間所有現象而微笑著。 烏鴉飛越停歇巨塔,形成黑與白的趣味對比,這裡的烏鴉多得像鴿群一般,盤踞在歷史悠遠的古寺內,恣意飛行在佛寺聖地。...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2年1月19日 · 微笑的理由又是什麼? 《大智度論中這麼說著佛陀以天眼看見眾生一心追求安樂卻反而得到更多苦惱而眾生之所以有這麼多苦惱都是因為執著於我相」。 佛陀還看見害怕苦、逃避苦的眾生,因為不了解痛苦形成的原因,反而做出更多讓自己更憂悲苦惱的事,就像一心想要尋找好路的盲人,盲闖瞎撞之後卻反而掉進更深的坑洞裡。 以慈眼凝視眾生的佛陀,看見這一切的現象,臉上不覺泛起慈悲與寬容的笑容。 這不是輕視、取笑的笑,而是有如慈母般慈愛眾生的溫暖笑容。 佛像 北魏 鞏縣第1窟中心柱北龕. 《大智度論》中又說佛陀「因大因緣故一切身笑」,所謂的大因緣指的是佛陀即將宣說的《大般若經》。 佛陀以慈眼凝視眾生,看見眾生的種種現象,不僅沒有絲毫擔心,反而因為看見未來的希望而感到高興。

  8. 2012年5月4日 · 經常微笑者,不但能放鬆自己面部的神經,同時會直接影響周圍大眾,令人快樂。 年輕時,我們受的是傳統教育,老一輩都不准人隨便大笑,笑也不能露齒,最好是表情肅穆,才顯得老成持重。 這種教育不是完全不好,但如果過度的要求,而失去自然的表達,人就會顯得僵化,失去了活潑的生氣。 從修行的角度來看,不論外在的環境如何,內心歡喜,面帶微笑,乃是保持自己生活品質的一種方法。 歡喜、微笑,不是用來交易的,並非一定要人笑,我們才笑,而是自己內在的一種修養。 如果受人辱罵,仍能平和地微笑,那是罵者失德、吃虧,自己則了無損失。 假如認為生氣、互罵是對的,不應保持微笑,那也是個人的選擇;只是當我們發現自己生活中的喜悅、微笑愈來愈少時,就怨不得他人,因為這是自己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