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9年10月5日 ·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之所以被接受度很低,那是因為說話者並不是真心的。 當然了,如果父母或好朋友是真心為你好,那倒是無妨,但真心為你好的人不會刻意這麼說。 那些說出「我是為你好」的人其實和你並不親近,彼此之間缺乏信賴感的情況下,這句話就會變得很討厭。 訂閱遠見電子報,掌握國內外大事. 那麼,為什麼那些人會這麼說呢? 他們說教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不滿、不快,因為想要說些對自己有利的話,但又怕被說自私,為了不被討厭,他們便刻意強調「我是為你好」,並開始說教。 虛假的說教打動不了別人. 有句話和「我是為你好」很像,那就是「我是無所謂啦」。 企業碳盤查就是困難重重?|大師觀點助企業有效計算「範疇三」 「我是無所謂啦,但你可就麻煩了! 「我是無所謂啦,但這樣做的話,你會挨罵吧!

  3. 2021年3月9日 · 為你好」,其實是很可怕的三個字. 所以我們該怎麼辦? 1. 說明背後緣由. 2. 核對想法感受. 3. 尊重開放態度. 那如果你是接收到「令人困擾的好意」那一方呢? 親愛們,當接受到黏膩帶刺的愛時,我一樣給你三步驟: 某天早上我坐在筆電前,準備下午要去嘉義的演講,突然眼角餘光瞥到了,哇,好一片波光粼粼,能在貝加爾湖畔工作真是太幸福了~疑? 我不在俄羅斯啊! 我驚覺客廳到處都是水,而且主河道與支流相互交匯成一池池漣漪。 我立刻衝去門邊,看到水流像小溪透過門縫一直流淌進來,我第一個直覺就是看向窗外,台北並沒下雨啊! 不對,就算是下雨也不會進水成這樣啊! 我立刻打開門,就看到了令我吃驚的畫面,有根橘管懸吊在半空中,原來是有人在清洗樓梯間。

    • 場景①我是為了你好!
    • 「你明明說過」
    • 「才不是為了我好」
    • 別用其他的事搪塞薄弱不足的「證據」
    • 如果針對對方的不講理反擊,會得到什麼結果?
    • 脫離困境的思維
    • 必須知道的相關用語

    勒索程度 ★★★ 圖片|圓神出版 提供 改變心意很糟糕嗎? 我知道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但還是不想因為「我是為你好」這種說法就放棄想做的事。大家不覺得這麼說的大人其實是在用言語勒索你嗎? 讓我們稍微想一下,為什麼我們會覺得這樣說是一種言語勒索?除了那句「我是為你好才這麼說的」,其實場景①還有一些讓人很在意的話,讓我們先來討論吧。

    還有哪些話令人很在意?沒錯,就是那句「你明明說過」。 說真的,以前跟現在說的不一樣,真的很難讓人接受對吧?明明之前把「讀書不是全部」掛在嘴邊,現在又說「給我好好讀書」,前後真的很不一致,這也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原因之一吧。 話說回來,說出口的主張真的就不能改變了嗎?當然沒這回事,因為人是會變的,而且改變是好的。但重點是變成什麼樣,又為什麼改變,必須視情況說明白。 所以,場景①的問題在於被指責改變想法的媽媽,只說了一句「總之⋯⋯」就拒絕繼續對話的部分。這句「總之」有多麼糟糕,讓我們在後面再為大家說明。 圖片|Photo by Patrick Fore on Unsplash

    接著,就讓我們來剖析一下「我是為你好」這句話。 仔細想想,我們會為了這句話覺得不爽,還真是不可思議,明明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聽到對方為我們這麼說,應該要感到高興才對,但我們在聽到這句「我是為你好」之後,恐怕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這到底是為什麼? 首先要剖析的是,有時「表面上聽起來是為了你,但其實是為了自己的狀況」。 比方有些大人,表面上是希望小孩就讀一流大學,但實際上是想讓別人覺得「自己有能力培養小孩進一流大學」,所以一被人看穿這種小心思,就會惱羞成怒。 話說回來,也有「為你好」與「為了自己好」的情況。例如,父母親看到小孩幸福,或是老師看到學生幸福,會覺得幸福就是這類情況(還真希望這種情況多一點)。雖然父母親與老師有一部分是為了自己,但「為你好」的部分也是有的。 所以我們能就此斷定「我是為你好」這句...

    在這裡要請大家稍微想想看,如果就是要我們順從「總之⋯⋯」這句話,那為什麼要在後面加上「我是為你好」呢? 這是因為不說明是否真的是為了對方好,或是本來就無法對當事人有任何幫助,所以才特意加上一句「我都是為你好」,含糊帶過不足以證明是為了你好的部分。 換言之,對方是基於「我這麼為你著想,怎麼可能會錯」的心理,才在「總之」的後面補上「我是為你好」這句話。這還真是麻煩啊,對方覺得反正「是為了你好,所以不需要取得你的同意」。 這讓我不禁覺得「總之」這個詞彙還有另一個意思——那就是對方應該也感覺到自己有點不講理,所以使用了代表「拒絕答辯」的「總之」,結果恰恰證明對方也覺得自己的不講理很糟糕。 圖片|Photo by Taylor Heery on Unsplash

    如果對方丟了一句「我是為你好」就準備結束話題的話,這時候你不妨立刻補一句:「可以告訴我到底是哪裡為我好嗎?」 如果對方是心裡明白的人,應該會願意說清楚。就算到最後你還是不能接受,至少彼此還能達成溝通,這也被迫接受對方的意見來得更好。 通常來說,對方會拒絕說明吧。這時就不用理會他,照你自己想做的去做就好了。

    「都是為你好」這句話常在沒辦法提出理由,卻要束縛別人行動的情況出現。這時你不妨告訴對方「如果為了我好,你應該知道,有必要說清楚是哪裡為了我好,對吧」,藉此與對方展開對話。 同場加映:「我是為你好!」剖析好意背後的惡意:我們都有責任說出 3 個具體原因

    【為了自己好/為了你好】

    在日劇〈相棒〉第 10 季第 15 集裡,主角杉下右京曾對宅在家的青年說:「沒有人能 100% 為了別人說話。人或多或少都會夾帶著一些主觀意識,就算是父母也一樣,你也一樣。所以就算對方的話裡摻雜著一些主觀的看法,也不代表對方背叛了你。」 我覺得把「主觀」解讀成「為了自己好的元素」時,不該把「主觀」全然解釋成「明明是為了自己好」的意思。

    【父權主義】(paternalism)

    「我知道這個決定對你最好,所以你照著做就好」的思維又稱為父權主義。父權主義的英文是「paternalism」,其中的「paternal(父親的)」與英文的father是同一個語源,這個單字常用來批評身為一家經濟來源,企圖一手掌控無法自力更生的妻子與小孩的父親。 將「照做就好」偷偷換成「我知道這個決定對你最好」的說法,正是這種思維勒索他人之處。

  4. 2023年11月20日 · 表達關心的人會覺得「我是為你好」,為什麼得不到體諒呢? 想讓一個人變得更好有錯嗎? 其實這並非什麼大問題,如果你真的喜歡對方,為何不試下接受現在的他/她呢?

    • 為什麼說我為你好?1
    • 為什麼說我為你好?2
    • 為什麼說我為你好?3
    • 為什麼說我為你好?4
    • 為什麼說我為你好?5
  5. 2021年4月22日 · 首先要剖析的是, 有時「表面上聽起來是為了你,但其實是為了自己的狀況」。 比方有些大人,表面上是希望小孩就讀一流大學,但實際上是想讓別人覺得「自己有能力培養小孩進一流大學」,所以一被人看穿這種小心思,就會惱羞成怒。 話說回來,也有「為你好」與「為了自己好」的情況。 例如,父母親看到小孩幸福,或是老師看到學生幸福,會覺得幸福就是這類情況(還真希望這種情況多一點)。

  6. 2020年7月17日 · 我都是為你,怎麼可以這樣對! 」名律師列情緒勒索10大金句,傳授這反擊妙招-風傳媒. 風生活 情感. 「我都是為你好,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名律師列情緒勒索10大金句,傳授這反擊妙招. 呂秋遠 + 追蹤. 2020-07-17 13:08. 人氣. 現正熱映中. 【下班瀚你聊】2024-06-05 Ep.175...

  7. 2022年4月11日 · 真相一:你的為我好,根本就是為你好。 第一個真相,是這些「我都是為你好」的背後,其實是出自於「你這樣說或這樣做,讓我覺得不舒服,我覺得這樣做不好,所以為了讓我覺得舒服自在覺得好,我要你照著我決定的方向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