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12日 · 到底什麼是照腸鏡?. 按衞生署和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網站說明,腸鏡分為兩種,分別是 大腸鏡檢查 及 乙狀結腸鏡檢查 ,兩者都屬於可以屈曲的內視鏡,一般會經肛門放入大腸內,讓醫生能夠觀察到受檢人大腸內壁黏膜的情況,整個過程 ...

  2. 2022年8月25日 · 照腸鏡的程序是怎樣?. 1. 照腸鏡的事前準備. 為了確保醫生檢查時可徹底透過鏡頭看到腸道內的所有位置,病人在照大腸鏡檢查前的2-3天就應開始進行低渣飲食,減少糞便體積及腸道內殘渣;並在檢查前一天服食瀉藥或飲瀉水,清走大腸內的糞便及雜質 ...

  3. 2024年5月21日 · 大腸鏡檢查是及早發現大腸癌的有效方法,本港政府亦建議50歲以上人士,每5至10年進行相關檢查。 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向《星島頭條》分享有關大腸鏡檢查的資訊,解答常見疑問:照大腸鏡痛嗎? 一般需時多久? 照腸鏡前清腸要準備甚麼? 事後恢復飲食宜吃甚麼? 照大腸鏡痛嗎? 檢查時間多久? 外科專科劉卓靈醫生表示,就私家醫院及日間醫療中心來說,現時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大多數是在麻醉科醫生的監測下進行麻醉,過程是十分舒適及安全的。 患者在整個檢查過程都會處於無知覺及無痛狀態。 麻醉科醫生會監控患者的生命跡象,包括心跳、血壓、脈搏、血氧等,並會根據需要適時添加麻醉劑,讓進行內窺鏡檢查的醫生可以專心檢查和治療,也有利醫生能夠更仔細、更全面地檢查大腸內部。

  4. 2023年3月7日 · 腸胃鏡檢查是一項簡單和常見的醫療程序, 腸鏡 共分為兩種,分別是大腸鏡檢查及乙狀結腸鏡檢查,主要是用作檢查下消化道多種疾病,過程約需三十分鐘至一小時;而 胃鏡 (俗稱上腔內視鏡檢查)主要是用作檢查上腔消化道的內壁,包括食道、胃及十二指腸,需時約十分鐘。 醫生或會按照情況先進行胃鏡 檢查, 接著進行腸鏡 檢查 ,一次麻醉完成兩個檢查。 腸鏡適用於以下人士: 大便有血. 貧血. 大便習慣改變. 慢性腹瀉. 原因不明之腹痛. 息肉. 腫瘤. 大腸癌. 腸鏡可診斷出以下疾病: 大腸癌. 大腸瘜肉. 憩室病(大腸壁向外突出的囊狀物) 炎症性腸疾病. 肛裂. 痔瘡. 胃鏡適用於以下人士: 貧血. 腸胃出血. 胃痛. 胃酸倒流. 吞嚥困難. 原因不明之腹痛. 瘜肉. 腫瘤.

  5. 大腸鏡檢查(又名照腸鏡)可用於篩查或診斷。 篩查是指為沒有病徵人士進行檢查,以發現無病徵瘜肉和早期大腸癌。 國際指引普遍建議從50歲起,進行大腸癌篩查,例如大腸鏡檢查。

  6. 預先清照鏡」照全套 - 腸鏡檢查準備,腸鏡檢查須知. 「結腸鏡檢查」、「乙狀結腸內視鏡檢查」,到底有何分別? 又應如何選擇? 外科專科醫生何柏堅解釋﹕「簡單而言,結腸鏡是較為詳細的檢查,檢查範圍包括小腸末端、大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至肛門;乙狀結腸內視鏡,卻只集中檢查較下方的乙狀結腸,由於相對省時,過往公立醫院常用作診斷低風險的患者,現今已較少應用。 」他建議,一般45歲以上人士,應定期接受較詳盡的結腸鏡檢查。 首要清楚交代病歷. 進行結腸鏡檢查,需要醫生、病人緊密合作,事前準備十分重要。 「雖然檢查僅約20分鐘,但事前需要審視病歷、調控飲食、服用清腸瀉劑。 」何醫生解釋,清楚交代病歷是首要一步。

  7. 2022年5月6日 · ‍2022-05-06. 在大腸鏡之前,受檢者會有許多疑問,例如大腸鏡的過程是甚樣的? 要做幾耐? 會不會痛? 檢查前有甚麼準備? 在此一一解答各項常見問題。 甚麼人要大腸鏡? 香港衛生署的大腸癌篩查計劃,參加對象為50-75歲,若大便隱血測試呈陽性,便須要大腸鏡確定有大便隱血的原因。 但即使你仍年輕,卻出現經久不癒的腸胃不適,或知道家人長輩曾有大腸癌或瘜肉,又或者自己患有炎症性病,也建議與醫生商量,篩檢大腸癌。 詳見雷諾信醫生. 〈及早發現,大腸癌不可怕! 怎樣做大腸癌篩查? 〈大腸癌年輕化:年輕人也要預防大腸癌〉. 大腸鏡前有甚麼準備? 為確保醫生可以清晰看到道結構,受檢者需要事先「清」。 方法是檢查前數天只進食低渣或流質食物,檢查前一晚喝瀉水,清走大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