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猩紅熱是由甲類鏈球菌引致的細菌感染,主要影響兒童。 病徵. 早期徵狀包括喉嚨痛、發燒、頭痛、噁心和嘔吐。 舌頭表面或會出現草莓般(呈紅色和凹凸)的外觀。 一般在發病首天或翌日,頸部、腋下和腹股溝處會出現砂紙般粗糙的紅疹,其後紅疹會蔓延至全身。 紅疹多在大約一星期消退,繼而指尖、腳趾和腹股溝的皮膚會脫皮。 猩紅熱有機會引致併發症如中耳炎、咽喉膿腫、肺炎、腦膜炎、骨或關節毛病,亦可對腎臟、肝臟和心臟造成損害,和引致較罕見的中毒性休克綜合症。 傳播途徑. 鏈球菌可存活於患者的口腔、咽喉和鼻子,可透過飛沫或直接與受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接觸而傳播。 潛伏期介乎 1 至 7 天,通常為 2 至 5 天。 治理方法. 抗生素能有效治療猩紅熱。 如出現猩紅熱的病徵,應盡早求診,並依照醫生的指示服用抗生素。

  2. 2024年5月29日 · 歐洲藥品管理局於2022年批准了一款名為「tecovirimat」的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猴痘,但該藥尚未被廣泛使用。 預防方法. 政府參考了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和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的建議,採購了第三代疫苗「JYNNEOS」用於暴露前及暴露後疫苗接種。 該疫苗已於 2022 年 9 月運抵香港以用於 猴痘疫苗接種計劃 。 「JYNNEOS」已於 2019 年獲得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 (FDA) 許可用於預防猴痘感染。 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市民前往受猴痘影響的地方應該: 避免與猴痘病人或有疑似猴痘皮疹的人士密切接觸或皮膚接觸; 避免接觸猴痘患者使用過的物品,例如餐具、杯子、床上用品、毛巾或衣服; 避免接觸染病或死亡的動物;

  3. If a person subject to compulsory testing who falls within the category specified in Part (I)(b) or (I)(c) (if applicable) above has completed a COVID-19 vaccination course, he/she would be taken to have compli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set out in this Notice. For both the Sinovac COVID-19 vaccine (CoronaVac vaccine) and Fosun Pharma/BioNTech COVID-19 vaccine (Comirnaty vaccine), completion of ...

  4. 2019年12月17日. 猩红热是由甲类链球菌引致的细菌感染,主要影响儿童。 链球菌可存活于患者的口腔、咽喉和鼻子,可透过飞沫或直接与受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接触而传播。 病发初期通常出现发烧和喉咙痛,偶尔会有头痛、呕吐和腹痛。 患者的舌头或会出现草莓般(呈红色和凹凸)的外观。 一般在发病首天或翌日,身躯和颈部会出现砂纸般粗糙的红疹,其后红疹会蔓延至四肢,通常在腋窝、肘部和腹股沟处尤其明显。 红疹多在一星期内消退,继而指尖、脚趾和腹股沟的皮肤会脱皮。 有关详细资料请浏览 猩红热 健康资讯. 其他语言 [हिन्दी (印度文),नेपाली (尼泊尔文), اردو (巴基斯坦文),ไทย (泰文),Bahasa Indonesia (印尼文),Tagalog (菲律宾文)],请按 此. 详情.

  5. 治理方法. 抗生素可有效治療猩紅熱。 如出現猩紅熱的病徵,應盡早求診,並依照醫生的指示服用抗生素。 同時服用退燒藥物,多休息和補充水分有助紓緩病徵。 預防方法. 現時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猩紅熱。 市民應採取以下措施以減低感染機會: 保持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衞生. 時刻保持雙手清潔。 當雙手被口鼻分泌物污染後,應立即用梘液洗手. 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着口鼻,並妥善棄置口鼻分泌物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如餐具和毛巾. 保持空氣流通 . 患病的兒童應避免上學或返回幼兒中心,直至退燒和服用抗生素最少24小時後。 衞生防護中心網站. www.chp.gov.hk. 衞生署二十四小時健康教育熱線. 2833 0111. 鳴謝瑪嘉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內科部門提供臨床病徵相片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印刷.

  6. 2023年11月20日 · 治理方法. 諮詢醫生有助了解病情;並遵從醫生的建議使用藥物(如退燒和止癢藥物),以紓緩病徵。 如出現發燒,應多喝開水和多休息。 睡眠時可穿上清潔的棉手套,以免抓破小水疱而引致皮膚發炎及留下疤痕。 應避免與孕婦和抵抗力弱的人士接觸。 患上水痘的兒童不應返回學校/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幼兒中心,應留在家中直至所有小水疱變乾(通常在紅疹出現約1星期後),以免把病毒傳染給校內其他同學。 家長須留心觀察兒童的病情。 如出現持續發燒、拒絕進食、嘔吐或嗜睡等病徵,應及早求診。 家長亦要小心觀察家中其他兒童,是否出現水痘的病徵。 預防方法.

  7. 传播途径. 链球菌可存活于患者的口腔、咽喉和鼻子,可透过飞沫或直接与受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接触而传播。 潜伏期介乎 1 至 7 天,通常为 2 至 5 天。 治理方法. 抗生素能有效治疗猩红热。 如出现猩红热的病征,应尽早求诊,并依照医生的指示服用抗生素。 同时服用退烧药物,多休息和补充水分有助纾缓病征。 预防方法. 现时并没有疫苗可以预防猩红热。 市民应采取以下措施以减低感染机会: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尤其在触摸口、鼻或眼之前;触摸扶手或门把等公共设施后;或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咳嗽或打喷嚏后。 洗手时应以梘液和清水清洁双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过清并用抹手纸或干手机弄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