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珠海市位於哪裡? 相關

    廣告
  2.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先訂後付

      Agoda.com最低價格保證

      火速預訂,免費取消!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北与 中山市 接壤,西与 江门市 相连,东南与 澳门 毗邻,东隔 伶仃洋 与 香港 相望,南滨 南海 ,海域面积6050平方千米,岛屿众多,有大小海岛262个,故有“ 百岛之城 ”之称 [參⁠ 3] ,珠海是全国重要的口岸城市以及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 随着 港珠澳大桥 的开通,珠海成为 中国内地 唯一同時与 香港 、 澳门 以陆路相连的城市 ,市人民政府驻 香洲区 人民东路2号。 珠海在历史上就属于广府地区,是岭南文化重镇之一,珠海地域文化是香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珠海城市特质与广府文化契合。 珠海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 历史. 距今6000多年前,珠海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3. 2024年5月8日 · 珠海市現轄3個市轄區香洲區斗門區金灣區其中主城區位於香洲區傳統的市區範圍在香洲區老香洲吉大拱北一帶斗門區金灣區又被稱為西部城區簡稱西區。 此外,珠海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香洲區橫琴鎮)

    • 概览
    • 历史沿革
    • 地理环境
    • 自然资源
    • 人口
    • 经济
    • 交通运输
    • 社会事业
    • 历史文化

    广东省辖地级市

    珠海市,广东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Ⅱ型大城市 ,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濒临南海,陆地面积1725平方千米,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9348平方千米。 下辖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3个行政区。截至2023年末,珠海市(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常住人口为249.41万人。

    珠海市大部分地区自南宋起至民国时期属中山县(原名香山县)辖地。 珠海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 是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中国内地唯一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重要的口岸城市,设有拱北、横琴、青茂、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珠澳跨境工业区5个陆运口岸,九洲港、湾仔港轮渡客运、珠海港、斗门港、万山港5个水运口岸,共10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仅次于深圳的中国第二大口岸城市。

    2023年,珠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33.22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2.41亿元。

    珠海市大部分地区自南宋起至民国时期属中山县(原名香山县)辖地。 据考古发现的磨光石和彩陶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四五千年前便有原始部落人群在这里生活。在凤凰山脉周围和珠江口一些海岛的沙丘、山岗、台地上,都留下了先民们的遗迹。

    战国时期,为百越之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在岭南设南海郡,属南海郡辖地。

    汉初,为南越国辖地。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属番禺县辖地,直至东汉。

    三国时期,属吴国辖地。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分南海郡之东为东官郡,属东官郡辖地。直至南北朝,于刘宋元熙二年(420年)又改东官郡为东莞郡,属东莞郡辖地。

    位置境域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濒临南海,东与中国香港水路相距36海里,南与中国澳门陆地相连,港珠澳大桥竣工后,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珠海地处北纬21°48'~22°27’、东经113°03'~114°19’,西邻江门市新会区、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距广州市区140千米,是中国重要的口岸城市,设有拱北、横琴、青茂、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珠澳跨境工业区5个陆运口岸,九洲港、湾仔港轮渡客运、珠海港、斗门港、万山港5个水运口岸,共10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仅次于深圳的中国第二大口岸城市。珠海市陆地面积1725平方千米,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9348平方千米。

    地质

    珠海市露出地层较简单,除广泛发育第四系外,在东北部和中西部零星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泥盆系和中生代的侏罗系,面积共759.09平方千米,占全市陆地面积的57.95%。

    地形地貌

    地貌形态明显受北东、北西向构造线控制珠海地区被北东、北西向断裂切割成断块式隆升与沉降的地貌单元,形成了断块隆升山地与沉降平原。珠海市岛屿众多,海域广阔,共有大小岛屿146个,分布于珠江口外。海岸地貌类型多样、海岸线长全市大陆海岸线长达166.32千米。平原海岸堆积作用强烈,发育有广阔的冲积海积平原。沿岸泥滩向外推移较快,如磨刀门。山地港湾海岸的湾口有岬角,湾内有沙堤和泻湖平原。地面坡度和缓除岛屿的地面坡度较陡外,大陆地面坡度较和缓。山丘台地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全市广泛出露燕山期花岗岩。

    矿产资源

    •石料 珠海市蕴藏的石料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其具有坚硬、耐酸、耐碱的物理、化学性能,可用作建筑饰面材料、设备的防蚀材料和建筑石料。石料资源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和低丘台地区,其中可分为北部的凤凰山区,中部的板樟山区、南部的牛筋头山区,西部的黄杨山区和海岛区。各区的石料蕴藏量丰富,据初步估算,全市主要地区石料蕴藏量达230亿立方米,力学性能良好,表土覆盖较薄,开采条件较好,产地运输方便,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砂料 在珠海滨海平原地区有多处石英砂矿床。其中金鼎的玻璃砂矿床,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Q)的万顷沙组(Q)中,属滨海拦湾砂堤型矿床,矿层分三层,矿体主要由石英砂组成,原矿品位二氧化硅占96%以上,矿砂总储量为2769万吨。精矿可作为生产特种技术玻璃和平板玻璃的硅质原料。斗门县的斗门、坭湾、五山、白蕉等地有小型的石英砂矿床,总储量386万吨,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粘土及高岭土 珠海有多种类型的粘土矿或高岭土矿。按成因可分为4种类型:风化岩脉型高岭土矿、花岗岩风化壳型高岭土矿、冲积一泻湖堆积型粘土矿和山麓冲积型粘土矿。冲积一泻湖堆积型粘土矿以位于山场-南村一红山地段的红山粘土矿较典型,其粘土质量较好,含氧化铝20.29~30.40%、二氧化硅53.78~59.11%,远景储量约1500万吨,覆盖薄,易露天开采,交通方便。柠溪、南水、横琴岛的深井、二井、金鼎的河头埔,留狮山等地的风化岩脉型高岭土矿具有一定的工业开采价值;下栅六组、会同、永丰、官塘,前山的东坑,斗门的岐沥、马山、大托等地的山麓冲积型粘土矿可供小规模开采。 •其他矿产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指可供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 根据土地的综合特征,按多种指标将珠海市土地类型划分为5大土地系统、22个土地单位、78个土地立体三级分类系统。5大土地系统即丘陵台地、农田、海岸滩涂、内陆水域和城乡等土地系统。 全市国土资源有许多特点和优势:农田多、滩涂多、水域广,为农、渔、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具有多宜性,利于发展多种经营或因某种需要的调整;土地复种条件优越,全年都是生长季节,开发潜力大。

    滩涂资源

    滩涂是处于大潮高潮线与大潮低潮线之间的地带。一般以大小潮的高低潮位线为依据,将滩涂分为高滩、中滩、低滩。而根据滩面高程与地下水位,及其实际利用关系,可再分为超高滩、高滩、中滩、低滩、浅滩五类。 珠海市滩涂面积30.46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12.69%,其中超高滩5260亩,高滩5040.4亩,中滩24112.1亩,低滩18894.2亩,浅滩251306.4亩。按滩涂底质分为泥滩(占88.15%)和砂石滩(11.85%)。在268519.8亩泥滩中,生有咸水草的(草滩)3082亩,有红树林的(林滩)5689亩,曾养牡蛎的(老牡蛎滩)10917亩,没有草木生长的(光滩)248832亩。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底,珠海市常住人口244.96万人,人口城镇化率90.47%,其中香洲区138.99万人、斗门区61.09万人、金湾区44.88万人。全市户籍人口总数139.51万人,比上年增长6.22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珠海市常住人口为2439585人。

    截至2022年末,珠海市常住人口247.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4.8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0.76%,比上年末提高0.0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31万人,出生率9.34‰;死亡人口0.81万人,死亡率3.27‰;自然增长人口1.50万人,自然增长率6.08‰。

    截至2023年末,2023年末珠海市(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常住人口增至249.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5‰。其中,城镇人口为226.65万人,农村人口为22.7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90.87%。

    民族构成

    综述

    2022年,珠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4045.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52亿元,比上年增长7.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47%;第二产业增加值1808.08亿元,增长7.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28.56%;第三产业增加值2176.86亿元,下降1.4%,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3.03%。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5∶44.7∶5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37万元,比上年增长1.8%分区域看,香洲、金湾和斗门三个行政区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2.23亿元、861.96亿元和501.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3.5%和4.5%。 2022年,珠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7.4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增长1.7%,按自然口径计算比上年下降2.4%。其中,税收收入290.63亿元,下降7.5%。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62.30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21.8%;企业所得税64.63亿元,增长6.2%;个人所得税30.78亿元,增长11.9%;房产税15.45亿元,下降5.5%。 2022年,珠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4.13亿元,比上年下降4.2%。其中,教育支出116.74亿元,增长1.4%;科学技术支出41.84亿元,下降15.5%;文化旅游体育和传媒支出22.88亿元,增长20.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19亿元,下降11.7%;卫生健康支出56.54亿元,增长19.6%;节能环保支出15.41亿元,下降8.4%;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旅游体育和传媒、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住房保障等九项民生支出合计共429.76亿元,下降5.5%,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6.99%。 2022年,珠海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8.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4.8%。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增长31.9%,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下降53.4%。分地区看,香洲区下降13.4%,金湾区下降17.2%,斗门区增长20.5%。

    第一产业

    2022年,珠海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41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15.01亿元,下降8.1%;林业产值0.03亿元,增长46.6%;牧业产值3.78亿元,增长48.6%;渔业产值91.76亿元,增长8.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82亿元,增长6.1%。 2022年,珠海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3.16万亩,比上年增加0.2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2256亩,增加7675亩;甘蔗种植面积125亩,与上年持平;油料种植面积2614亩,减少306亩;蔬菜种植面积107188亩,增加311亩。水产养殖面积34.27万亩,增加1.09万亩。 2022年,珠海市粮食总产量29948吨,比上年增产5.0%;甘蔗产量750吨,与上年持平;油料产量671吨,减产14.8%;蔬菜产量140024吨,增产1.2%;水果产量100076吨,减产3.4%。 2022年,珠海市肉类总产量10228吨,比上年增长73.2%。其中,猪肉产量8121吨,增长135.2%;禽肉产量2105吨,下降14.2%。生猪饲养量168376头,比上年增长58.7%。其中,生猪存栏66743头,增长4.8%;生猪出栏101633头,增长139.4%。 2022年,珠海市水产品产量33.96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海洋捕捞8644吨,下降7.8%;海水养殖110836吨,增长15.3%;淡水捕捞1170吨,增长3.0%;淡水养殖216250吨,下降3.5%。

    第二产业

    2022年,珠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3%,民营企业增长10.2%。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增长1.9%,股份制企业增长10.7%,集体企业下降25.9%。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长6.5%,重工业增长7.1%,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例为41.2∶58.8。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10.0%,中型企业增长2.6%,小微型企业增长6.0%。分地区看,香洲区、金湾区和斗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6.2%、8.1%和5.9%。 2022年,珠海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5%。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23.8%,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6.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7.3%,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1.8%,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8%。 2022年,珠海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9%。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15.6%,石油化工业增长2.8%,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7.5%,新材料制造业下降9.1%,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20.1% 2022年,珠海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6.3%。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2.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 2022年,珠海市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1.0%,食品饮料业下降11.2%,家具制造业下降6.2%,建筑材料业下降0.1%,金属制品业下降27.3%,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9.2%。 2022年,珠海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856.5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集体企业产值0.18亿元,下降18.4%;股份制企业产值3446.23亿元,增长14.2%;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产值2302.63亿元,增长1.3%。轻工业产值1813.90亿元,增长5.7%;重工业产值4042.67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的比例为31.0:69.0。 2022年,珠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104.34%,资产负债率61.17%,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0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9.73%,产品销售率94.61%。全员劳动生产率34.37万元/人年,比上年提高17.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85.63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盈利企业实现盈利696.30亿元,增长21.9%;亏损企业451家,亏损面26.8%,亏损额合计110.67亿元,增长49.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1.29元,比上年增长0.89元。

    综述

    珠海区位优越,港珠澳大桥竣工后,珠海成为中国内地唯一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珠海是中国重要的口岸城市,设有拱北、横琴、青茂、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珠澳跨境工业区5个陆运口岸,九洲港、湾仔港轮渡客运、珠海港、斗门港、万山港5个水运口岸,共10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仅次于深圳的中国第二大口岸城市。

    公路

    1979年起,珠海市全面进行公路建设。1991年底,境内公路通车里程370.8公里,其中省养公路153公里、地方公路217.8公里,公路桥梁110座4856延米,公路里程和技术等级均有较大增加和提高。 1995年10月15日,珠海市境内首条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亦称广珠东线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其起点为广州市南沙区亭角,终点为珠海市高新区金鼎,全长62.4公里,1999年12月6日建成通车。2003年8月19日,广东省首条由民营企业独家投融资并全程主持建设的江珠高速公路正式动工,至2007年5月16日建成通车,成为广东省由民营企业独家按BOT模式投融资建设、经营高速公路的典范。2004年1月8日,粤西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开工,起于中山市和珠海市交界处的翠亨村,与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连接,经金鼎、三乡、坦洲、神湾、白蕉、井岸和斗门,终于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连接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新会段,全长55公里,总投资35.7亿元,2005年12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2008年12月28日,高栏港高速公路和珠海机场高速公路动工建设。机场高速公路全长30.35公里;高栏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从南边的南水桥头出发,至北边与黄杨大道和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的衔接处,路线全长23.55公里。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开始动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动工仪式,标志着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截至2015年底,珠海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446.71公里,其中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4.69公里。 2016年开始,珠海市实施《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将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地铁)、重要市政道路、港口、机场、交通综合枢纽等7类25个项目作为“十三五”交通建设大会战重点推进项目,全面推动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建设。2016年,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南湾互通至横琴北互通段通车,香海大桥、洪鹤大桥全面开工建设。2017年,洪湾枢纽互通二期工程全线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完成交工验收,鹤洲至高栏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动工建设。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正式贯通。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开通营运。 截至2022年末,珠海市公路通车里程1505.50公里,比上年末增长2.0%。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23.73公里,增长15.3%。轨道交通通车里程103.61公里(含有轨电车8.72公里)。 截至2022年末,珠海市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97.0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1%。其中,私人汽车79.44万辆,增长8.4%。民用轿车保有量54.55万辆,增长7.6%。其中,私人轿车50.87万辆,增长8.1%。

    铁路

    •客运铁路 广珠城际铁路是中国广东省境内一条连接广州市与珠海市的城际铁路,呈南北走向,为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哈~京港澳通道的南端部分,也是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主干线路之一。广州南站至珠海站全长115.625千米,列车运营速度200千米/小时。 珠机城际铁路是位于珠海市境内的城际铁路,起自珠海站,终至珠海机场站,全长39.475千米,全线最高时速160千米/小时,预留与澳门轻轨和广佛江珠城际铁路接轨条件。 珠海境内设有珠海站、珠海北站、横琴站、唐家湾站、明珠站、前山站、湾仔北站、湾仔站、十字门站、横琴北站,在建车站为井湾站、鹤洲南站、三灶东站、珠海机场站。 •货运铁路

    科技事业

    2022年,珠海市专利授权量共27764件,比上年增长2.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188件,增长14.6%。全年共有2860家企业获得专利授权26093件。其中,824家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968件。《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542件,增长9.9%。截至2022年底,全市专利有效量132255件,增长15.2%,发明专利有效量29799件,增长23.6%,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22380件,占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的75.1%。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20.81件。 2022年,珠海市技术合同受理628项,成交金额98.41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55.58亿元。经公示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2304家。全市现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0家,省级以上孵化器17家;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317家。已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112家、市级421家,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1家。现有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9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3家。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3个。累计建成5G基站13184座。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9月,珠海市共有各级各类普通学校(包括幼儿园)688所,比上年增加27所。招生15.51万人,增长0.1%;在校生60.12万人,增长3.3%;毕业生14.54万人,增长6.7%。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的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87%、99.98%、99.81%。各级财政安排12年免费义务教育补贴资金4.07亿元,惠及全市212间学校的27.32万名学生。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招生3.48万人,下降0.3%;在校生13.86万人,增长0.9%;毕业生4.03万人,增长4.1%。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招生1.22万人,下降1.6%;在校生3.64万人,增长4.6%;毕业生0.97万人,增长12.8%。 普通中学(含初中和高中)招生4.34万人,增长8.5%;在校生12.16万人,增长6.9%;毕业生3.51万人,增长8.3%。小学招生3.54万人,增长1.7%;在校生20.35万人,增长4.4%;毕业生2.86万人,增长4.0%。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52人,在校生845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0.01万人,下降0.4%。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38%,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8.92%。2022年我市普通高考考生总数为12004人,实考人数为11728人。 2022年11月,入选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特殊教育、专门教育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珠海市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个,区级及以上公共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11个(国有4个,非国有7个),美术馆3个(国有1个,非国有2个),电影院41家,文化站24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26个。电视台2个,电台2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9.75万户,比上年末减少2.0%。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藏书量294.17万册,群众文艺作品创作获省级奖30个。建成“农家(社区)书屋”311个,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400平方米。全年出版各类期刊5.6万册。 国家一级图书馆:珠海市图书馆、珠海市金湾区图书馆、珠海市斗门区图书馆

    地方文化

    •综述 珠海市距今6000多年前,珠海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公元前2000多年,珠海地区已有先进的渔业经济,先民制造适于近海航行的渔船,发明水上停船技术,创造出一种不同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早期人类生存方式——海洋渔业文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镜湾遗址等数十处海湾沙丘遗址揭示的文化面貌,成为中国早期海洋渔业文明的典型代表。 珠海地区自古为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先民们参与海上航道开发。汉唐以来成为广州与中东、非洲和欧洲海上贸易必经之路。唐宋时期,珠海地区山场一带盐业经济发达,盛极一时。唐宋以后,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由北方的河西走廊逐渐转移到南方和东南沿海,珠海地区是中国南部城市广州到阿拉伯国家海上商道重要“驿站”。郑和七下西洋,多次通过珠海海域,珠海诸多海岛为《郑和航海图》上的指路地标。明清时期,珠海地区浪白澳海域是外国商船来华的重要泊船地,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澳门开埠后,珠海海域商船往来更为繁忙。 •香山文化 珠海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便是岭南文化重镇之一。珠海与中山、中国澳门同属香山县。血缘同宗,历史同源,文脉同根,同属岭南文化、香山文化生态群落。珠海地域文化是香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外来文化的长期交流、碰撞、融合过程中,形成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品格,对外来的新鲜事物敢于、善于和勇于接受。 香山文化是广府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 •广府文化 珠海,地处岭南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在历史上就属于广府地区,广府文化又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带入的中原文化和岭南百越文化结合的产物。 从广义上来说,所有在珠海出生、成长的市民都可以称为广府人。过去是广府人走向海外的重要起航地,珠海城市特质与广府文化高度契合。 •疍家文化 疍家人是外来人口与当地融合的一个案例,疍家人也称作水上人,广泛分布于珠江水系的江面和沿海地区,他们以舟楫为家,傍水而生。 疍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区域辐射辽阔,珠海作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处于疍家文化的中心地带,连接大湾区其他疍家文化城市。 珠海斗门正是疍家文化沉淀丰厚的原始地方,具有疍家文化特色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风格等,在当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景观。 •客家文化

    文物古迹

    珠海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宝镜湾遗址、陈芳家宅、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3处(苏兆征故居、石溪摩崖石刻、杨氏大宗祠等),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39处(中山纪念亭、前山寨城墙、竹仙洞摩崖群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马南宝古墓、革命烈士纪念碑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述 珠海的非遗文化按照地理属地大致可以归纳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疍家文化、潮汕文化四种类型。 截至2020年,珠海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4项,其中,国家级4项(斗门水上婚嫁、装泥鱼、三灶鹤舞、一指禅推拿),省级12项,市级28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6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3人(陈福炎、韩竞生、郭幸福),省级传承人12人。有省级传承基地2个,市级传承基地14个。 • 斗门水上婚嫁 珠海斗门流行着一种独特的水上婚嫁习俗,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中的一些习俗通过婚嫁关系辐射到中山、江门、佛山等珠江三角洲水乡地区。水上婚嫁形式繁复多样,讲究礼仪,有比较固定的程序和约定俗成的礼仪,主要内容包括“坐高堂”、“上头”、“叹家姐”、“花船迎亲”、“拜堂”、“回门”等。整个婚俗与当地居民生活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的“花船迎亲”,向“船太公”、“海龙王”敬拜等内容均明显带有“水”的特征。在水上婚嫁习俗中,沙田民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整个婚俗的有机组成部分。斗门水上婚嫁显示出独特的水乡风情,它加深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进而成为维系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乡情的精神纽带。 •装泥鱼 装泥鱼是广东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极富地方特色的一项传统技艺,最早起源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虎山村、荔山村、马山村、网山村、大海环村、石狗村尤为兴盛,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装泥鱼技艺主要有制作渔笼、制作渔篓、制作泥板、捕捉泥鱼四道主要程序,具有地域性、独创性、实用性和性别差异性的特点。 •三灶鹤舞 三灶鹤舞是广东省珠海市三灶镇独有的一种仅在春节期间表演的传统舞蹈。民间素有白鹤象征长寿的说法。鹤舞也是三灶村民给60岁以上老人拜寿,为30岁以上村民祈福的一种礼仪习俗。据传,该舞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一指禅推拿

  4. 珠海廣東省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Ⅱ型大城市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瀕臨南海陸地面積1725平方千米領海基線以內海域面積9348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珠海市常住人口為246.67萬人截至2022年珠海轄香洲區斗門區金灣區3個

  5. www.wikiwand.com › zh-tw › 珠海市珠海市 - Wikiwand

    珠海市位於廣東省南部北與 中山市 接壤,西與 江門市 相連,東南與 澳門 毗鄰,東隔 伶仃洋 與 香港 相望,南濱 南海 ,海域面積6050平方千米,島嶼眾多,有大小海島262個,故有「 百島之城 」之稱 [參3] ,珠海是全國重要的口岸城市以及著名的濱海旅遊城市。 隨著 港珠澳大橋 的開通,珠海成為 中國內地 唯一同時與 香港 、 澳門 以陸路相連的城市 ,市人民政府駐 香洲區 人民東路2號。 Quick Facts 珠海市 珠, 國家 ... Close. Quick Facts 漢語, 字面意思 ... Close. 珠海在歷史上就屬於廣府地區,是嶺南文化重鎮之一,珠海地域文化是香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珠海城市特質與廣府文化契合。

  6. 珠海位於 廣東省 中南部,東與 香港 、 深圳 隔海相望,南與 澳門 相連,西鄰 江門市 ,北與 中山市 接壤。 設有 拱北 、 九洲港 、 珠海港 、 萬山 、 橫琴 、 斗門 、 灣仔 、 珠澳跨境工業區 等8個國家一類 口岸 ,是 珠三角 中 海洋 面積最大、 島嶼 最多、 海岸線 最長的城市,素有“百島之市”之稱。 珠海1979年建市,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享有 全國人大 賦予的 地方立法權 。 2013中國城市 可持續發展 指數報告珠海綜合排名全國第一。 2017年12月,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提出,將定位以 廣州 、 深圳 為主中心,把珠海、 汕頭 、 湛江 打造成 省域副中心城市 。

  7. 創新方位於珠海市橫琴新區是以文化創意為主題的綜合旅遊娛樂項目內有四個主題樂園其中獅門娛樂天地可盡玩六大電影主題虛擬實境遊戲國家地理探險家中心則寓學習於娛樂適合親子一起探究環保及科創知識。 御温泉. 遠離鬧市喧囂禦溫泉坐落於珠海市郊斗門區斗門鎮為盛唐風格的園林式溫泉。 溫泉內有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環境休閒舒適,提供尊貴周到的服務。 從香港前往. 穿梭巴士. 經港珠澳大橋約40分鐘。 直通巴士. 視乎出發地點,車程約75分鐘 (經港珠澳大橋)。 高速客輪. 從上環或尖沙咀出發,船程約70分鐘。 延伸閱讀. 中山. 深圳. 在因海而美麗的「百島之市」珠海,看美景、泡溫泉,玩轉主題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