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8日 ·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PAST ARTICLES. 街知巷聞:田寮下村 從舞麒麟說起.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08日. Share. 村中小坡上有一破落大宅,主人曾是附近農田大地主。 大宅有七個相連單位,平滑麻石表面足見百多年前巧妙建築工夫。 (潘曉彤攝) 【明報專訊】離開大埔坪朗村,村長昌叔好客地駕車帶我們一行人前往下一站田寮下村,省去陰雨天仍未感到絲毫秋涼半小時步程。 同行朱森叔叔曾是坪朗村花農,指出車窗外看來大同小異小路說,以前就是行呢條路仔入去囉,有條馬路爭好遠。 昌叔答道,以前常常過來傾偈啊,坐啊。 村與村之間為何這樣熟稔? 「因為舞麒麟是呢條村村長個阿爸教我們。 後山松樹 砍木燒柴.

  2. 2023年8月27日 · 簡介:《香港散步學》、《城市散步學》作者黃宇軒每次約一位即將離開這座城市的香港人,了解其性情、喜好,設計一趟旅程,做幾粒鐘朋友、情留香港半天。 「我一直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到了這年代不論是否別離都似在跟香港進行一場漫長的告別。 如果離開前,有許多地方想去埋先,一直去一直去,會否永不離開? 日期:2023年8月17日. 行程:車公廟體育館→博康邨→河畔花園→王屋村古屋→第一城. 離開回來 感激兒子陪伴闖蕩/文˙ 黃宇軒. 來到8月,第八回,炎夏之中,其實也會怕無人報名,結果在截稿日前一周,忽然在凌晨時分收到Nancy的信息,說過幾天就會返英。 知道只剩幾天時間,我不顧已是夜半3點,立時回答,約好這次旅程。

  3. 2020年7月14日 · 盛夏香港熱辣辣,走上大埔汀角路位於鳳園村鳳園找趙玉蓮(Colleen)訪問,難得是鳳園內收養唐狗草草,不畏酷暑,無遮無扇,全程跟着我們四處採訪拍照;難得也是美麗蝴蝶,驕陽如火下總像伴隨Colleen帶領記者參觀,花間飛來飛去。 Colleen說,園中種植了適合蝴蝶生活的植物,包括馬纓丹及連生桂子,又例如鳳蝶幼蟲進食芸香科植物等,讓幼蟲到蝴蝶都有食物,但鳳園以外,香港蝴蝶棲息地愈來愈少,或遭受破壞,例如龍鼓灘及一些風水林等。 或許有人會反駁:不對啊! 明明行山時常見蝴蝶飛舞,也見七彩小野花例如馬纓丹和小黃菊,香港蝴蝶飛入山中居住不就是好了嗎? 但事實原來並不如我們想像。

  4. 2021年7月4日 · Share. 心無罣礙--摘自謝安琪主唱、填詞《離不開》(題字˙ 莫哲暐) 【明報專訊】「我的思緒 離不開」。 這一年以來,去或留成為了很多香港人大問題。 移民不單只是離開故土,更是要嘗試陌生地方建立新家園。 是處境變更,也是人生轉折。 至於流亡,則當中糾葛情感與複雜思緒更難說得清,或無法為外人道。 究竟要《今生不回家》,選擇做《留下來人》,還是根本就《離不開》? 七、八月是移民熱門月份,因為是暑假。 舉家遠去,安頓下來後,兒女九月展開新學期。 聽聞父母輩確實有不少人移民。 相信四五十歲一代中,也有家庭為了子女將來,已準備好出走。 當然,移民是特權。 只有中產或以上家庭方才有能力移民。 自己同齡朋友中,準備移民是少數。 但有想過移民問題,卻又不算少。

  5. 2021年7月4日 · 「表達藝術治療目的是維持你身體機能運動,提供認知訓練。 」簡單如用絲巾、中國扇伴隨音樂跳舞,訓練長者肌肉,要長者記舞步、分顏色、分左右手,這對有認知問題長者也不容易。 又例如要長者看四格漫畫說故事,推敲結局是什麼,「可能圖畫裏面有兩個人,他們可能不知道,以為有3個人」。 除了身體和心智訓練,表達藝術更強調長者能治療過程中感到快樂,透過藝術表達自己情緒,重視美感欣賞和創造。 「跟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相比,它們相對比較functional(實用),目的不是要你開心,是要你做到某件事。 」但長者是否開心,似乎正是現時香港安老院所忽視一環。 強調當下 透過藝術表達自我.

  6. 2023年9月17日 · 明報專訊因粵語聲調複雜而來的詞人代言體制以及聽眾對口語的成見使香港流行曲的創作處處受限無疑以書面語入詞若能在細節和敘事上大力經營未嘗不能呈現真切的生活質感然而廣東歌的抒情傳統和主副歌定式又使它在此兩項上舉步維艱。 千禧後概念大碟的興起是突破限制的嘗試,但更徹底的改變,尚待創作模式的更迭,以及語言上的革新。 生活語言的新路線. 記錄庶民生活的口語歌在主流樂壇淡出20多年後,終於在千禧年代重現,重開風氣者是「平民天后」謝安琪及其幕後功臣周博賢。 謝安琪與許冠傑有些相似,皆具大學生背景,知識分子身分使他們能以口語演唱而不覺鄙俗(這是黃志華分析許冠傑的觀點)。 但二人出道之社會情勢大異,謝冒起之年代,正值本土意識崛起之時。

  7. 2023年10月29日 · Satish認為這是循序漸進過程,關鍵在於問自己:「怎樣使生命簡樸一些? 」具體來說,第一步是意識到每個人生存必要條件,首要是乾淨空氣、水和土壤。 由此延伸,污染環境行為最終只會轉嫁人類身上,應被禁止。 「小即美」社群. Satish提倡「小即美」,一個社群愈小愈好,人們從而可以參與、組織、影響,以這種關係為中心。 分享會上有人問:「多少是小? 」他答道:「如果你能夠了解該企業或該社區每一個成員,那組織就是適當和正確規模。 」Satish認為理想城市中,店舖、診所、學校都應是步行距離,小城市鼓勵人們彼此多交流,「但當城市僅僅成為貿易中心、工業中心和商業中心,而不是人類中心時,它便有所欠缺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