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產後抑鬱症的常見病徵. 生理狀態:食慾不振、失眠、疲倦、無精打采. 情緒狀態:情緒低落、持續緊張、過度擔憂,容易激動或煩躁. 認知狀態:思想負面消極、過度自責及或懷有不恰當罪惡感、感到絕望、反覆出現放棄生命的念頭或傷害嬰兒的想法. 行為狀態:猶豫不決、專注力降低、反應遲緩. 產後抑鬱症的成因. 目前,我們對於產後抑鬱症的成因,仍未能完全掌握。 不過,醫學界普遍相信,女性在產後的荷爾蒙急劇變化可能與此病有關。 以下其它因素亦可能增加患上產後抑鬱症的風險: 過往曾患上抑鬱症,或有產後抑鬱症的病史. 嬰兒早產或患有疾病. 缺乏伴侶支持. 接二連三的生活困難,如住屋和經濟問題等等. 如何治療產後抑鬱症. 治療的方案主要視乎患病的嚴重程度,當中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及心理輔導。

  2. 2023年10月16日 · 陳姵蓉醫師表示,所謂的產後憂鬱症,定義其實跟憂鬱症中的「重鬱症」相同;只不過發生時機多在婦女生產後的四周內(最長可至產後一年)。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公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憂鬱症中的重鬱症,診斷標準有以下九大項: 幾乎每天多數時間都呈現憂鬱情緒。 幾乎每天多數時間,對全部(或幾乎全部)活動喪失興趣或無法從中感到愉悅。...

  3. 2023年9月18日 · 什麼是產後憂鬱症. 產後憂鬱症是一種在新生兒出生後影響新父母的心理健康狀況。 不僅影響新媽媽,產後憂鬱也可能是一種影響新爸爸的疾病。 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指出,約有4.4%的新生兒父親也會出現憂鬱症狀。 根據統計,大約7-8成的新媽媽會經歷緊張不安和情緒低落,約有1-2成的產婦會出現更嚴重的憂鬱症狀。 甚至在極端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傷害嬰兒、自殘或自殺情況。...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7年5月26日 · 醫護人員會分清患者是產後抑鬱、產後精神病及產後情緒低落,三者在發生的時間及症狀有分別。 產後精神病病徵是出現幻覺、妄想,猶如精神分裂類的症狀,病情會突然差得很快,當事人或者會聽到有人指責自己的聲音、BB喊聲、BB會加害自己等。

    • 與照顧嬰兒相關的壓力。大部份生產後的女性,身體尚未及恢復元氣便要成為全天候照顧者,疲倦、苦惱和困惑的情緒均十分常見。她們多認為育兒經歷充滿困難:睡眠經常被打斷,餵養的需求亦令人精疲力盡等等。
    • 人際關係變化的壓力。婆媳與夫妻關係的變化,似乎是產後女性面對的主要問題之一。有趣的是,研究發現接受婆家幫助的母親,比沒有接受任何幫助的母親,表現出更高的抑鬱徵狀。
    • 角色轉換的掙扎。無法完成過去非常勝任的工作,對自己的新角色感到迷失;同時又嘗試將母職融入原本的生活,然後發現一切並不容易時,因此而來的自信心低落,亦是產後女性的普遍感受。
    • 否認問題。為維持「我很好、我沒事」的形象,女性傾向於否認產後抑鬱的問題,而這可能使她們延遲尋求協助,減低獲得適當治療的機會。研究發現產後抑鬱的標籤,對於沒有患過抑鬱症的母親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她們認為產後抑鬱代表自己「不正常」,羞恥感令她們非常抗拒向外界透露自己的狀況。
  6. 產後憂鬱症原因與症狀有哪些? 產後憂鬱症,其實是一種常見的產婦心理狀態。 而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產婦的身體和心靈都正經歷著劇變,而這些轉變可能讓你感到情緒起伏、焦慮,甚至是有些沮喪。

  7. 2020年5月28日 · 「產後憂傷」很常見,約有30至75%的媽媽生產完後,3到5天內會出現莫名哭泣、哀傷情緒敏感,這些症狀主因是生產後快速賀爾蒙變化、懷孕壓力得到釋放,或開始體認媽媽的責任感與壓力而引起,多半2周內會改善。